六 宋代之小説

駢散文與詩,皆爲宋代之貴族文學。詞雖可歌,其辭句亦不盡與口語相合。然當時自有以白話著書者。其大宗爲儒、釋二家之“語録”及“平話”。語録與文學無涉,而平話則爲平民文學之大宗。

白話文之興,由來甚久。近人《中國大文學史》曰:“語録亦俗體文字之一種,其始不僅問學言理之語。宋倪思有《重明節館伴語録》一卷,蓋紹熙二年七月,金遣完顔衮、路伯達來賀重明節,思爲館伴,記問答之語,而成是書。馬永卿《懶真子》,載蘇老泉與二子同讀富鄭公《使北語録》。則知語録之名,北宋已有。蓋當時士夫,以奉使伴使,爲邦交大事,故有所語,必備録之,以上朝廷。後遂沿爲記録之一體。儒家因之,而有語録,《宋史·藝文志》所載《程頤語録》之類是也。釋家亦因之,《宋·志》所載《僧慧忠語録》之類是也。《宋·志》又有《朱宋卿、徐神翁語録》一卷,則道家亦襲其名矣。學者不知,譏宋儒誤襲釋家之名,是未詳考也。”又近人《中國小説史畧》曰:“用白話作書者,實不始於宋。清光緒中,敦煌千佛洞藏經顯露,大抵運入英、法。中國亦拾其餘,藏京師圖書館。書爲宋初所藏,多佛經。而内有俗文體故事數種,蓋唐末五代人鈔。如《唐太宗入冥記》、《孝子董永傳》、《秋胡小説》,在倫敦博物館;《伍員入吴故事》在中國某氏;惜未能目覩,無以知其與後來小説之關係。以意度之,則俗文之興,當由二端:一爲娱心,一爲勸善。而尤以勸善爲大宗。故上列諸書,多關懲勸。京師圖書館亦尚有俗文《維摩》、《法華》等經,及《釋迦八相成道記》、《目蓮入地獄故事》也。”案語體文之興,其原有二:(一)求所記之逼真,(一)求盡人之能解。而此二者,實其所以成爲平民文學之由。蓋以古語道今情,終苦其不能盡達,故長於古典文學者,其想象力必極强。以其達意述事,皆與今人習用之語言異。必想象力極强,乃能知其所用古語中,苞含現代何等情景也。此種想象力,實非盡人所能具。故讀古文者,往往茫然不知其何謂,而其意味何在,更不必論矣。此白話文之所由興也。

語體文雖爲平民文學之良好工具。然其始起,僅以求所記之逼真,期盡人之能解,則尚未足語於文學;以文學不僅有其外形,必兼有其實質也。故真正之平民文學,必待諸平話之興。

平話即今人所謂白話小説。以白話爲小説,則成真正平民文學矣。以小説爲文學,而白話小説,則爲平民文學也。小説之作,其境必屬於虚構;而其所以虚構此境者,則由於美而不由於善;乃足爲真正之文學。我國此等作品,實至唐代始有之。胡應麟《筆叢》曰:“變異之談,盛於六朝。然多是傳録舛訛,未必盡幻設語。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説以寄筆端。”然仍與述故事、志異聞者夾雜。宋代此等書,作者亦夥。其最早者,當推徐鉉之《稽神録》。此書亦採入《太平廣記》。次則吴淑之《江淮異人録》。淑字正儀,丹陽人,鉉之婿也。南唐進士,歸宋,仕至職方員外郎。此書明人所作《劍俠傳》多採之。又次則張君房之《乘異記》,晁公武云:“志鬼神變怪之書。凡十一門,七十五事。”君房,安陸人。景德進士。即編《雲笈七籤》者。張師正之《括異記》,師正嘗擢甲科。熙寧中,爲寧州帥。王銍云,此書實魏泰所撰。泰尚有《志怪集》、《倦游録》,亦托名師正。詳見陳振孫《書録解題》,邵伯温《聞見録》。宋庠之《楊文公談苑》,楊億里人黄鑒所撰,本名《南陽談藪》,庠删其重複,易此名。聶田之《祖異志》,秦再思之《洛中記異》,晁公武云:“記五代宋初讖應雜事。”畢仲詢之《幕府燕間録》,晁公武云:“記當代怪奇之事。”郭彖之《睽車志》等。彖,字次象,歷陽人,嘗知興國軍事。此書取《易》睽卦“載鬼一車”之語爲名。皆雜載怪異,兼有寓意之作者。其全係甄録舊聞者,當入野史類。純以勸懲爲旨者,亦不可謂之文學。舊時書目,皆以入小説,實非也。其托諸故事者:則有樂史之《緑珠傳》、《楊太真外傳》;樂史,字子正,撫州宜黄人。自南唐入宋,即撰《太平寰宇記》者。秦醇之《趙飛燕别傳》、《驪山記》、《温泉記》、《譚意歌傳》;前三篇托諸漢、唐,譚意歌則當時倡也。秦醇,字子復,一作子履,亳州譙人,此四篇爲其所作,見劉斧《青瑣高議》。尚有不知何人作之《大業拾遺記》、一名《隋遺録》。《開河記》、《迷樓記》、皆托隋煬事。《海山記》、名見《青瑣高議》。《梅妃傳》,跋謂“大中二年寫,藏朱遵度家。今惟予及葉少藴有之”。少藴,夢得字,則此書南渡後物也。其體皆仿唐人。而其收輯最廣者,則當推太宗時官纂之《太平廣記》,及洪邁所撰之《夷堅志》。甲至癸二百卷,支甲至支癸一百卷,三甲至三癸一百卷,四甲四乙二十卷,凡四百二十卷,陳振孫謂“其晚歲急於成書,妄人多取唐記中舊事,改竄首尾,别爲名字以投之。至有數卷者,亦不復删潤,徑以入録”云。要之前代小説,實以記佚事、志怪異爲大宗。而寓意之作,則起於其後,而與之相雜。宋代士夫所作,固猶不越此範圍也。而白話小説,乃突起於平民社會之中。

平話之始,實由口説。《東坡志林》云:“王彭嘗云:涂巷中小兒薄劣,其家所厭苦,輒與錢,令聚坐聽説古話。至説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頻蹙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洪邁《夷堅志》謂:“吕德卿偕其友出嘉令門外茶肆中坐,見幅紙用帖其尾云:今晚講説《漢書》。”郎瑛《七修類稿》云:“小説起宋仁宗時。國家閑暇,日欲進一奇怪之事以娱之。故小説得勝頭回之後,即云話説趙宋某年云云。”《古今小説(見下)序》云:“南宋供奉局,有説話人,如今説書之流。”《今古奇觀(見下)序》云:“至有宋孝皇,以天下養太上。命侍從訪民間故事,日進一回,謂之説話人。而通俗演義,乃始盛行。”是宋時所謂説書者,宫禁及民間,俱有之也。或曰:“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曰:‘予太和末,因弟生日,觀雜戲。有市人小説,呼扁鵲作褊鵲字,上聲。’續集四貶誤。李商隱《驕兒詩》云: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亦即宋時所謂説書者,”則唐時已有之矣。要不若宋之盛耳。

此等講説,有演前代之事者,亦有演當世之事者。孟元老《東京夢華録》卷五,謂當時京瓦技藝,有霍四究説三分,尹常賣五代史,此與《志林》、《夷堅志》所述,皆演前代之事者也。吴自牧《夢粱録》卷二十,謂有王六大夫,於咸淳間,敷衍《復華篇》及《中興名將傳》,聽者紛紛。此與《七修類稿》所述,皆演當代之事者也。《夢華録》舉其目:曰小説,曰合生,曰説諢話,曰説三分,曰説五代史。《夢粱録》則分爲四家:曰小説,一名銀字兒,如煙粉、靈怪、傳奇、公案、朴刀、杆棒、發迹、變態之事。曰談經,謂演説佛書。説參講者,謂賓主參禪悟道等事。又有説諢經者。曰講史書,謂講説歷代書史文傳,興廢戰争之事。曰合生,“與起今隨今相似,各佔一事也”。灌園耐得翁《都城紀勝》亦分説話爲四家:曰小説,曰説經説參,曰説史,曰合生。又分小説爲三科:一銀字兒,如煙粉,靈怪,傳奇。一説公案,如搏拳,提刀,趕棒,及發迹,變態之事。一説鐵騎兒,謂士馬,金鼓之事。周密《武林舊事》六則,分四家:一演史,二説經諢經,三小説,四説諢話,而無合生。合生者,高承《事物紀原》九云:“《唐書·武平一傳》:平一上書:比來妖伎胡人,於御坐之前,或言妃主情貌,或刊王公名質,咏歌舞蹈,名曰合生。始自王公,稍及閭巷,今人亦謂之唱題目云云。”則實兼有歌舞。《宋元戲曲史》謂金院本中,有所謂題目院本者,即唱題目之畧也。然則比而觀之,宋時説話,其流有五:(一)説史事者,如三分五代之類是;説本朝中興名將者,亦當屬此。(二)説無稽之事者,是曰小説。又分三類:(甲)煙粉,靈怪,傳奇。(乙)搏拳,刀槍,杆棒,發迹,變態。(丙)士馬,金鼓。(三)談經説參,亦或雜以諢語,則所謂説諢經,蓋自唐以來,佛教盛行,故其勸懲警戒之言,亦爲人所樂聽也。(四)説諢話,古雜劇之類。(五)則合生也。宋時説話,頗多雜以談唱者。《堯山堂外紀》云:“杭州瞽女,唱古今小説評話,謂之陶真。”《七修類稿》云:“閭閻淘真之本起,亦曰:‘太祖、太宗、真宗帝,四祖神宗有道君。’國初瞿存齋過汴之詩,有‘陌頭盲女無愁恨,能撥琵琶説趙家’,皆指宋也。”案陸務觀詩曰:“斜陽衰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身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説蔡中郎。”則雖鄉僻之地,亦有之矣。近人《元劇畧述》云:“金章宗時,有董解元者,作《西厢搊彈詞》,至今仍在。此詞唱時,手彈三弦,故曰搊彈,又曰《弦索西厢》,亦曰《諸調宫詞》。”此蓋今彈詞之祖,疑與古合生有關。又有雜以搬演者:一爲傀儡,一爲影戲。宋時傀儡,種類最繁。有懸絲傀儡、走綫傀儡、杖頭傀儡、藥發傀儡、肉傀儡、水傀儡等。見《東京夢華録》、《武林舊事》、《夢粱録》。《夢華録》載京瓦伎藝,有影戲,有喬影戲。《事物紀原》云:“宋朝仁宗時,市人有能談三國事者。或採其説,加緣飾,作影人。始爲魏、吴、蜀三分戰争之象。”《夢粱録》云:“凡傀儡,敷衍煙粉、靈怪、鐵騎、公案、史書、歷代君臣將相故事話本,或講史,或作雜劇,或如崖詞。大抵多虚少實。”又云:“有弄影戲者。元汴京初以素紙雕簇。自後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以彩色裝飾,不致損壞。案此種影戲,今日仍有之。其話本與講史書者頗同,大抵真假相半。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醜形,蓋亦寓褒貶於其間耳。”此則又與戲劇相出入矣。

説話在當時,雖有上述之分類,然至後世,則統名其書爲小説,蓋其所説,皆以娱情爲主,以文學論,性質實屬同科,故可統以一名也。《武林舊事》謂當時説小説者,有所謂雄辯社,則其人亦自有團結。《夢粱録》謂其人有話本,蓋其師師相傳之舊。此等原用爲説話之底本,非以供娱情者之目治,然歲月久而分化繁,遂亦成爲可以閲讀之書矣。此近世白話小説之緣起也。

《永樂大典》所收平話,今皆不傳。錢曾《也是園藏書目》卷十著録宋人詞話十六種,曰《燈花婆婆》,曰《種瓜張老》,曰《紫羅蓋頭》,曰《女報冤》,曰《風吹轎兒》,曰《錯斬崔寧》,曰《小亭兒》,曰《西湖三塔》,曰《馮玉梅團圓》,曰《簡帖和尚》,曰《李焕王五陳雨》,曰《小金錢》,曰《宣和遺事》,四卷。曰《煙粉小説》,四卷。曰《奇聞類記》,十卷。曰《湖海奇聞》,二卷。其中惟《宣和遺事》一種,黄丕烈刻入《士禮居叢書》中。最近繆荃孫避難滬上,聞親串妝奩中有舊鈔本書,類乎平話,假而得之。首行題《京本通俗小説》第幾卷,凡三册,皆有錢曾圖章,蓋亦也是園所藏,乃刻入《煙畫東堂小品》中。其書原若干卷不可知,今存者,自十卷至十六卷,卷爲一事:曰《碾玉觀音》,曰《菩薩蠻》,曰《西山一窟鬼》,曰《志誠張主管》,曰《拗相公》,曰《錯斬崔寧》,曰《馮玉梅團圓》。皆叙近事,或採之他説部,爲後來古今小説等所本。尚有《金主亮荒淫》兩種,以過穢褻未刻,後葉德輝刻之。

《宣和遺事》,衆皆知爲《水滸傳》所本。近人《中國小説史畧》云:“書分前後二集,始於稱述堯舜,而終以高宗定都臨安,案年叙述,體裁甚似講史。惟節録成書,末加融會,故先後文體,致爲參差。灼然可見其剽取之書,當有十種。前集先言歷代帝王荒淫之失者其一,蓋猶宋人講史之開篇。次叙王安石變法之禍者其二,亦北宋末士論之常套。次述安石引蔡京入朝,至童貫、蔡攸巡邊者其三。首一爲語體,次二爲文言,而並雜以詩者。其四,則梁山濼聚義本末。其五爲徽宗幸李師師家,曹輔進諫,及張天覺隱去。其六爲道士林靈素進用,及其死葬之異。其七爲臘月預賞元宵,及元宵看燈之盛。皆平話體。後集始自金人來運糧,至京城陷,爲第八種。又自金兵入城,帝后北行受辱,以至高宗定都臨安,爲第九、第十種。即取《南燼紀聞録》及《續録》,而小有删節。”案平話之始,大抵綴輯舊聞,裨講演者有所依據。其事實率多取自野史。至如何捏造增飾,以動聽者興味之處,則出於講演者所自爲。就今日最通行之《三國演義》觀之,猶可見此等遺迹。《三國演義》叙事,有極簡質,竟如史書者。惟關羽復歸劉備,及赤壁戰事之前後等,捏造增飾之處最多。蓋講説最多,逐漸增造者也。至此則漸成文學矣。故但就其底本觀之,頗有足資依據者。《三國演義》即如此。間有一二無據者,頗疑彼實有據,今日書闕有間,吾儕轉無從知之矣。即如《宣和遺事》,謂宋江收方臘有功,封節度使。舊本《水滸傳》皆同。至金人瑞始删其七十一回以後。俞萬春作《蕩寇志》,乃謂宋江等或死或誅。讀者遂多以舊説爲不經。然據近人所撰《宣和遺事考證》,則宋江平方臘,確有其事。《十朝綱要》:“宣和三年,六月,辛丑,辛興宗與宋江破賊上苑洞。”《北盟會編》載《童貫别傳》謂:“貫將劉延慶、宋江等討方臘。”楊仲良《長編紀事本末》:“宣和三年,四月,戊子,童貫與王禀等分兵四圍包幫源洞。而王涣統領馬公直並裨將趙明、趙許、宋江次洞後。”而李師師下場,此書所述,亦較他書爲可信。《李師師外傳》云:“金人破汴京,主將欲得李師師。張邦昌踪迹之以獻,師師折金簪吞之死。”此蓋好事者所臆造。《宣和遺事》謂“師師嫁作商人婦,不知所終。”又引劉屏山“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縷衫檀板無顔色,一曲當年動帝王”一絶,謂爲師師所自作。案以此詩爲師師自作雖誤,然屏山之言,必有所據。則師師蓋嫁作商人婦,而流落於湖湘之間,其後事遂不可知也。則不惟可作文學書讀,抑且有裨考證矣。《小説史畧》謂:“文中有吕省元《宣和講篇》及南儒《咏史詩》,省元南儒,皆元代語,則此書或出於元人;或宋時舊本,而元時又有增益,皆不可知。”案此書今本究成於何時難斷,然其内容,十九必出於宋人,則無疑矣。

宋代話本,傳於今者,又有《五代史平話》,梁、唐、晉、漢、周各二卷。缺梁、漢下卷。皆以詩起,以詩結。今本小説之首尾用詩詞者,蓋沿其體也。又有《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記》,凡三卷。羅振玉從日本三浦將軍借印宋刊本。日本又有一本,題《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名異而書實同。此書凡分十七章,今所見小説之分章回者,當以此爲最古矣。章各有詩,故又題詩話也。卷末有一行,曰中瓦子張家印。張家者,宋時臨安書鋪也,《中國小説史畧》云:“元時張家或亦無恙,則此書爲元人撰未可知。”然撰集即出元人,内容亦必宋代之遺矣。

宋代平話原本,或元刻本,存於今者,具如前述。其爲明人所輯刻者,則有《古今小説》及《三言》。此四書今皆存於日本。今據日本鹽谷温所撰《明代通俗短篇小説》一文,畧述其梗概如下。原文見日本《改造雜志現代支那號》。〇日本内閣文庫,又有元刊本平話。自《武王伐紂書》至《三國志》,凡五十種,惜未知其内容。

《古今小説》爲明代書賈天許齋所刻。其題言曰:“小説如《三國》、《水滸傳》,稱巨觀矣。其有一人一事,可資談笑者,猶雜劇之於傳奇,不可偏廢也。本齋購得古今名人演義一百二十種,先以三分之一爲初刻”云云。又有緑天館主人《序》,謂:“南宋供奉局有説話人,如今説書之流。茂苑野史氏家藏古今通俗小説甚富。因賈人之請,抽其可嘉惠里耳者,凡四十種,褒爲一刻。”則此書實茂苑野史所藏也。其後版歸藝林衍慶堂。於是有三言之刻。三言者:首曰《喻世明言》。今本僅二十四篇。其二十一與《古今小説》同,而三篇出於《古今小説》之外。然此三篇,又二與《恒言》重,一與《通言》重。亦題《增補古今小説》。次曰《警世通言》,刻於天啓甲子。次曰《醒世恒言》,刻於天啓丁卯。各四十篇。《通言》有豫章無礙居士《序》,謂“出平平閣主人手授”。然《明言識語》曰:“緑天館初刻《古今小説》十種,見者侈爲奇觀,聞者争爲擊節。而流傳未廣,閣置可惜。今板歸本坊,重加校訂,刊誤補遺,題曰《喻世明言》”云云。《恒言》亦有《識語》,曰:“本坊重價購求《古今通俗演義》一百二十種。初刻爲《喻世明言》,二刻爲《警世通言》。兹刻爲《醒世恒言》,並前刻共成完璧。”明此三者,皆天許齋所輯之舊。平平閣主人蓋校訂之人,而非藏書之人也。此書由來,當出茂苑野史,而其纂輯則出馮猶龍。三言遞嬗而爲《拍案驚奇》及《今古奇觀》。《拍案驚奇》有即空觀主《序》。謂:“宋元時有小説家一種,語多俚近,意存勸諷。龍子猶所輯《喻世》諸言,頗存雅道,時著良規。”《今古奇觀》有松禪老人《序》,謂墨憨增補《平妖》,窮工極變,不失本末。至所纂《喻世》、《醒世》、《警世》諸言,舉世態人情之岐,備悲歡離合之致云云。《平妖》者,具曰《三遂平妖傳》,記諸葛遂、馬遂、李遂平王則事。蓋亦宋代講本,馮氏爲之增補者。前有張無咎《序》云:“吾友龍子猶所補。”而首葉題名,則曰:“馮猶龍先生鑒定。”龍子猶者,馮猶龍之假姓名;墨憨齋則其别號也。猶龍,名夢龍,長州人。崇禎中,由貢生選授壽寧知縣。著有《春秋衝要别本》、《春秋大全》、《智囊》、《智囊補》、《古今談概》、《墨憨齋定本傳奇》三種:曰《量江記》,曰《新灌園》,曰《酒家傭》。《中國小説史畧》云:“有《七樂齋詩稿》。朱彝尊《明詩綜》謂其善爲啓顔之辭,間入打油之調,不得爲詩家。然擅詞曲,有《雙雄記傳奇》,又刻《墨憨齋傳奇》定本十種。其中《萬事足》、《風流夢》、《新灌園》皆己作。又嘗勸沈德符以《金瓶梅》付書坊版行而不果。見《野獲編》卷二十五。”《三言》纂輯,蓋皆出其手。此《三言》中,存宋、元人作蓋不少。故《古今小説》緑天館主人《序》、《拍案驚奇》即空觀主《序》,皆引宋、元故事以爲言。據鹽谷温所核,則《通言》、《恒言》與《京本通俗小説》同者甚多。《通言》第四卷《拗相公飲恨半山堂》,同《京本通俗小説》《拗相公》。第七卷《陳可常端陽遷化》,同《菩薩蠻》,第八卷《崔待詔生死冤家》同《碾玉觀音》。十二卷《范鰍童雙僮團圓》同《馮玉梅團圓》。十四卷《一窟鬼癩道人除怪》同《西山一窟鬼》。十六卷《張主管志誠脱奇禍》同《志誠張總管》。《恒言》第二十三《金海陵縱欲亡身》同《金主亮荒淫》。而三十三卷《十五貫戲言成巧禍》同《錯斬崔寧》。即其一證。馮氏殆保存宋代短篇小説之功臣矣。《拍案驚奇》爲即空觀主所輯。即空觀者,凌蒙初之别號。蒙初,烏程人。字稚成。著有《聖門傳詩嫡冢言》、《詩翼》、《詩逆》、《國門集》等書。此書初刻三十六卷。二刻三十九卷,附録《宋公明鬧元宵雜劇》一卷。鹽谷温謂《三言》及《拍案驚奇》兩刻,實爲短篇小説五大寶庫,足與長篇之四大奇書《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對峙云。案宋代短篇小説,存於今畧無改動者,今日所知尚少。就即經後人改易,亦仍可想象其原形。更能分别其改易之甚與不甚,互相對勘,尤足見白話小説之朔,與後來之白話小説,同異如何,實可考小説進化之迹也。《三言》及《拍案驚奇》遞嬗而爲《今古奇觀》,爲現在極通行之書。鹽谷氏嘗就《今古奇觀》與《三言》等重複者,列舉其名。讀者未易得《三言》等書,取《今古奇觀》中此諸篇觀之,亦可想見宋代短篇小説之大概也。

《今古奇觀·三孝廉讓産立高名》《恒言》二

《兩縣令競義婚孤女》《恒言》一

《滕大尹鬼斷家私》《古今小説》十、《明言》三

《裴晉公義還原配》《古今小説》九、《明言》十三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通言》三十二

《李謫仙醉草嚇蠻書》《通言》六

《賣油郎獨佔花魁》《恒言》三

《灌園叟晚逢仙女》《恒言》四

《轉運漢巧遇洞庭紅》《拍案驚奇》一

《看財奴刁賣冤家主》《拍案驚奇》三十五

《吴保安棄家贖友》《古今小説》八、《明言》二十一

《羊角哀捨命全交》《古今小説》七

《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古今小説》四十

《宋金郎團圓破氈笠》《通言》二十二

《盧太學詩酒傲公侯》《恒言》二十九

《李汧公窮邸遇俠客》《恒言》三十

《蘇小妹三難新郎》《恒言》十一

《劉元普雙生貴子》《拍案驚奇》二十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通言》一

《莊子休鼓盆成大道》《通言》二

《老門生三世報恩》《通言》十八

《鈍秀才一朝交泰》《通言》十七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古今小説》一、《明言》四

《陳御史巧勘金釵鈿》《古今小説》二、《明言》二

《徐老僕義憤成家》《恒言》二十五

《蔡小姐忍辱報仇》《恒言》三十六

《錢秀才錯佔鳳凰儔》《恒言》七

筆記體文言小説,在古代實用以志瑣事,廣異聞,至唐乃有寓意之作,而仍與前二者相雜,宋代因之,説已見前。然宋小説亦有與唐異者。大抵唐小説崇尚詞采,而不甚借此以説理;其記事,亦不如宋小説之質。此由唐爲駢文盛行之時,宋爲散文盛行之時也。摹擬唐人之作,文體亦與唐同。如《緑珠傳》等是。然此等在宋代甚鮮。清代蒲松齡之《聊齋志異》爲唐小説體;紀昀之《閲微草堂筆記》,則宋小説體也。白話小説體與通行之《水滸傳》等同,但描寫不如後來之工耳。

白話小説進化之途有二:(一)則真實之言愈少,而捏造妝點之言愈增。如《五代史平話》開端之時,先述歷代興亡大畧,語皆真實。而獨於三國時云:“劉季殺了項羽,立著國號曰漢。只因疑忌功臣,如韓王信,當作韓信。彭越,陳豨之徒,皆不免族滅誅夷。這三個功臣,抱屈銜冤,訴於天帝。天帝可憐見三個功臣無辜被戮,令他每三個,托生做三個豪傑出來。韓信去曹家托生,做著個曹操。彭越去孫家托生,做著個孫權,陳豨去那宗室家托生,做著個劉備。這三個分了他的天下。”則言甚荒唐矣。蓋由按照真事實講演,不足動聽者之興故也。此等趨勢,降而彌甚,而小説遂爲滿紙荒唐言矣。然此正小説之所以成爲文學也。(二)則口語之成分日減,目治之成分日增。小説原於口説,後乃變爲目治之物,前文亦已明之。口舌筆札,勢不能盡相符合。於是專供目治之小説,與備説書人之用之底本,機勢亦日趨變異。如《碾玉觀音》一篇,欲叙咸安郡王游春,先舉昔人詩詞十餘首,次乃云:“説話的因甚説這春歸詞?紹興年間,行在有個關西延州延安府人,本身是三鎮節度使咸安郡王。當時怕春歸去,將帶著許多鈞眷游春。”其初之連舉詩詞,在口説時,蓋兼有吟誦之意味。至於目治,則令人悶損矣。故此等處,後來之小説遂漸少。又過於繁雜或細密之事,口不能叙。因聽者不易明,且易忘也。《三國演義》於東諸侯討卓時,列舉諸鎮之名。於孔明造木牛流馬,則詳述其制法。蓋以供説書者之參證而已,非徑以此向聽者陳説也。故古代小説中,此等繁雜細密處甚少。然至後世則漸多,如《蕩寇志》之奔雷車等是也。此可云小説與民衆相離日遠;亦因小説進化,所包含者愈廣,述事愈細,而文體益縝密也。小説進化之端甚多,此兩端,爲其犖犖大者。讀宋代小説,可以此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