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彭城大战(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游家二少爷
- 3461字
- 2021-08-13 23:35:42
彭城大战,刘邦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第一个阶段赢得胜利。接下来,彭城大战,进入了第二个阶段:项羽反攻。
刘邦攻破彭城,项羽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停止伐齐,率军南下;要么,继续伐齐,站稳脚跟,伺机反扑。
此时,项羽面临诸多不利因素。
首先,诸侯联军势大,锋芒正盛。道义上,项羽又处于不利地位。
其次,齐军还有很强大的作战能力,突然撤军南下,容易腹背受敌。
第三,齐地到彭城距离远,道路不好走。诸侯联军以逸待劳,他们之间兵力悬殊,差距过大。
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项羽都没有获胜的可能性。此战,项羽没有翻盘地机会,只能接受现实。
然,项羽是谁!
他十几岁,见到秦始皇敢发出一声呐喊:彼可取而代之。
二十四岁,斩杀会稽郡守,高举反秦旗帜。
二十五岁,东阿追着享受秦国战神荣誉称谓的章邯到处跑。
二十六岁,斩杀宋义,巨鹿之战,俘虏王离,逼降章邯,诸侯皆畏。
二十七岁亡秦,分封十八路诸侯王,建立新秩序。
项羽是谁,他是这个时代楚霸王。战场上,他从来都不会畏惧。
面对不利局势,他依旧相信自己的拳头。他要拿起三尺长剑,与刘邦等诸侯血战到底。
那么,项羽是如何打赢这场看似不可能会有胜算地战斗。
来看一下,在战局对项羽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他是如何扭转局面。
面对困境,年轻人项羽没有认输,选择了一种方式:战。
而且是以自杀式的方式去战斗。
为什么说是自杀式?
这是因为刘邦诸侯联军加起来五十六万,项羽深陷齐地。但,他还是做了一个决定,让其他部将围困齐军,自己亲自南下攻打诸侯。
而且,他的人马只有三万。
对于项羽这个决定,很多人都认为找死!楚军上下,也弥漫着这个想法。
恐慌、死亡的气息,笼罩在楚军上下。
这一刻,体现出项羽的重要性。
项羽不愧是这个时代的骄傲,他用人格魅力,征服了楚军上下,将其团结起来。
他说打,诸将支持。
他说战,诸将也战。
就像三国,曹操率军南下,抵达荆州。
荆州将士,忌惮曹操,大多数选择投降。有长江天堑的江东孙权,内部也是意见不一。
唯有刘备,选择战。
所以,有种人很厉害,尤其是危难之时,他的人格魅力会更加体现出来。就像项羽,处境堪忧,还能凝聚楚军上下,与诸侯联军开战。
史料没有记载,项羽做了怎样的即兴演讲,是如何凝聚三军士气。但,他的演讲,激发了楚军每个人的热血斗志。
这些将士,都愿意为楚国而战,为项羽而死。
对于项羽来说,男儿就该征战沙场,马革裹尸。
因为项羽这个决定,从而留下一个被后世津津乐道的经典战役。这就是秦末汉初以少胜多最经典一战:彭城之战。
之所以说经典,那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没人能够模仿。
此时,项羽在国际上舆论遭到声讨。
军事上诸侯联军势众,兵多将广,项羽一边要打齐国,另一边要防备诸侯联军偷袭。
项羽做了一个疯狂的作战计划:以三万骑兵,对战诸侯联军。
这场仗,怎么看,项羽都没有胜算。没想到项羽打赢了,只用三天时间,堪称战争奇迹。
来看一下,项羽是如何再次创造奇迹,成为这个时代的战神。
军力对比:诸侯联军五十六万,项羽军三万。
战争比例:1:18。
也就是说项羽一个兵,要打十八个。
这场仗项羽应该如何打?他的作战计划和战斗方略,又是什么?
此时,项羽正在齐地五都之一:莒。
莒,地形复杂:东边是丘陵,西边是山地。中间有两条大河环绕,一条是沐水,一条是沂水。这也是战国时期,乐毅为什么攻破临淄,打了五年没有打下莒城的原因之一。
项羽伐齐,也在这里陷入战争泥潭。
莒城到彭城,交通不便,地势复杂,不利于急行军。唯有一条从北到南的河谷,地势平坦。这也是项羽南下彭城,最佳进军路线。
这条线路,有两百里。对于现代化来说,这不是距离。对于冷兵器时代,这距离就是一大问题。
项羽第一个战术:长途奔袭。
能够创造奇迹者,都不会选择按常规出牌。项羽南下这条线路,虽是最佳路线。也是最快抵达彭城的路线。但,你能想到,别人也能想到。
刘邦在这里布下重兵,建立防线,以逸待劳。
项羽第二个战略:出奇不意。
项羽不按套路出牌,也没有选择好走的路,而是向南,抵达启阳,突然向西进兵。
项羽攻打第一个对象:占据鲁、梁一带的樊哙。
樊哙不是项羽对手,战败。
项羽没有与樊哙纠缠,按照既定方针南下,抵达下一个作战目标:胡陵。
胡陵是泗水上游一座重要城邑。刘邦起义反秦,还在这里打过败仗。后来,这座城邑也被刘邦反复争夺。
拿下胡陵后,项羽没有南下攻沛、丰等地,而是抵达下一个作战目标:萧县。
按道理说,项羽长途奔袭,就应该对刘邦发动猛烈攻势。但,项羽不傻。他手中三万人与刘邦差距悬殊,获胜可能性太小。
这就是项羽制定的第三个战略:攻心。
项羽出其不意,西过鲁、梁,南下胡陵,抵达萧县。
刘邦主力和精锐都在彭城东侧、北侧,西边防守空虚。
这种战术,也被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运用。德国出其不意,绕过法国重金打造马斯洛防线。号称欧洲第一强国的法国,被德国攻破投降。
项羽攻打萧县,除了这里汉军防守薄弱,还有一个原因。萧县是汉军粮食基地,也是汉军归路。拿下萧县就等于断绝汉军粮草,以及归路。
这样就能达到一个效果:以乱军心。
刘邦既无粮,也无退路,诸侯联军就容易出现军心动荡,不攻自破。
拿下萧县后,项羽实行了最后一个战术:利用骑兵的优势,天色刚亮,发动偷袭,直捣黄龙,破坏刘邦指挥中枢。(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项羽拿出了他男儿胆色,一马当先,攻入彭城。
刘邦仓促迎战,被打得大败。
当初那个男儿率领七万楚军,在巨鹿城下,激战王离麾下二十万秦军,打出楚军战无不胜的威望,也打出了自己的名声。
如今,情景再现。诸侯没有脾气,也没有胆量迎战。
这个年轻人太可怕了。与他为敌,就等于找死。诸侯联军出现了一个现象:打不赢,赶紧逃命。
刘邦逃了,其他诸侯王也跟着逃。有一位诸侯王逃得慢点,他就是殷王司马卬,被杀。
战场上就怕出现这种现象:溃败。
刘邦明明掌控局势,瞬间失去优势。
昨天,他还在楚宫喝着酒,议论天下。
今天,他就被追杀,狼狈逃命。
剧情转变,太快了。
史料留下这样一段话,来表明刘邦输得很惨,进而衬托项羽英勇。
汉军皆走,相随入穀、泗水,杀汉卒十馀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卻,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馀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
刘邦也很惨:
惨状一:五十六万军力,被项羽追着打,突围只有数十骑。若不是上天相助,刘邦会被俘虏。(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
惨状二:刘邦被追杀,喊出了这样一句话:两贤岂相厄哉!
追杀刘邦的人,他的名字被记录下来:丁公。
丁公是秦朝末年薛县人,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武将。他还有一个能打的外甥,被称为一诺千金:季布。
按照剧情设计,刘邦在前面逃命,丁公在后面追,想要符合气氛,应该加一句:刘邦休走,拿命来。
然,刘邦喊了一句‘两贤岂相厄哉!’
怎知,剧情出现了反转:丁公不追了。
这一幕情节,有点像曹操当年赤壁之战,战败后逃跑。很多人都拦截追杀曹操,大喊:拿命来。
唯独关羽做了一件事:放了曹操。
项羽这么做,是为了感恩。丁公这么做,史料也有记载:刘邦起义攻打瓮城,攻下后,饶了丁公一命。
现在,丁公报恩,放刘邦一马。
后来还发生一个故事:刘邦得天下后,丁公来投。
刘邦想起当年落荒而逃的惨象,干了一件事:杀了丁公。
虽然,刘邦杀丁公之前,说了这样一个理由:丁公为项羽手下,却对我仁慈,不但不杀我还放我走,这种背主求荣的人当然要杀了。
其实,是丁公给刘邦造成了强烈的心理阴影。
惨状三:为了逃命,多次丢下儿女。
刘邦在逃亡途中,遇见了儿女:见孝惠、鲁元,载之。
按理说,刘邦反秦西去,归来后,第一次见到儿女,他应该高兴才对。楚军追杀,破坏了刘邦享受这份父子亲情的快乐。
刘邦见楚军越追越近,夏侯婴驾车跑得不快,误认为是儿女超载。刘邦特别着急,有好几次用脚把两个孩子踢下车去,想扔掉他们了事。每次都是夏侯婴下车把他们收上来,一直把他们载在车上。
夏侯婴赶着车子,先是慢慢行走,等到两个吓坏了的孩子抱紧他脖子之后,才驾车奔驰。刘邦非常生气,有十多次想要杀死夏侯婴,但最终还是逃出了险境。夏侯婴把刘邦儿女安然无恙送到丰邑。
这也是后来吕后当政,为什么善待夏侯婴的原因。
(汉王急,马罢,虏在後,常蹶两兒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馀,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於丰。)
惨状四:父亲、妻子等直系亲属被俘。
惨状五:诸侯叛刘归楚。
彭城惨败后,跟随刘邦的诸侯只有这几位:常山王张耳、韩王信、魏相彭越。
其他诸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叛汉降楚;陈馀代表赵王歇撤军;齐王田广(田荣儿子,田横拥立)与齐军停战议和;西魏王豹归国。
彭城惨败,刘邦又会如何逆袭,与项羽继续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