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中兴图书馆

施全得到了一个到西夏各村宣讲告示的差事,每走一个村子就能得3个大钱,一个多月居然也挣下了100多钱。最近年告示的差事也没有了,但是他也懒得在回工地记账了。他总是念告示吗发现这回西夏国科举都是只考汉文,不考党项语。在西夏说汉语的人不少,但是能写汉语的不多,他是教书先生出身,不但能写汉语,还能写一点文章。因此他动了参加科考的心思。

施全原本想用100多钱给自己和孩子各自买一身体面点多衣服,自己毕竟是个教书先生。但是自从有了参加科考的心思后,他准备咬牙掏出钱买一套四书,回去温习温习然后到考场上碰碰运气。

种师道在延安府开设图书馆已经开始使用活铅字印刷之法来印制各种书籍了,所以在延安府书籍很是便宜,但是到中兴府才刚刚归附西军管理,还没有大规模的印刷书籍,这里的书籍还是很贵的,尤其是汉字的书籍就更少更贵了,能到书店买书的都是家境不错的读书人。

施全领着自己的儿子施凤来到中兴府的一家书店,伙计一看来了一落魄的教书先生,虽然身上穿着长袍,可是已经破旧不堪了。于是鄙夷道:“哪里来的穷酸,这里的可都是新书。”

施全一看那伙计的表情,心中无比厌恶,他道:“狗眼看人低的东西,我这里有钱。”说者掏出了一串铜钱。

伙计一看有钱,眼睛亮了起来,他轻轻的打了自己的脸一下,道:“哎哟,您看我这嘴,真不不是东西。怠慢了贵客,您买些什么书。”

施全道:“我买《四书》。”

那伙计一听买四书,一脸为难道:“不瞒大爷说,我们店一年也卖不出几套四书,原本积压了十几套倒是可以便宜买您,不过今日早晨都被1人买走了。”

施全见货架上还有《四书》以为那伙计要提价,于是道:“我只要一套,你匀我一套就可,就货架上那部旧的即可。”

不过伙计却道:“我有还怕买吗?这个书真的被人订走了。”

施全怒道:“你这狗东西,哄骗老子!”

那伙计一脸委屈,刚要解释,这时候门外来了一个穿着官衣的人,道:“他没骗你,四书都让我包圆了!”

进来的人正是李德标,他到这里来买书。种师道等人已经到了中兴府,他发现中兴府在朱武和折赛花的治理下恢复了一些元气,但是西夏国连番大战,百姓困苦不堪。因此百姓多有怨言,打着李三太子名义的天地会、天理教等等帮会层出不穷,社会底层还是非常混乱。如果不能迅速恢复生产,收拢民心西夏国不但不会成为西军争霸天下的基地,还会成为西军的一个大包袱。当年耶律德光就是无法经营中原,不得已在灭亡了“后晋”后退回辽国,死在了半路上。

如今的西军在西夏国也是遇见了这些问题,之所以没有集中爆发。主要是西军主力部队大部分如今还在西夏国,这种威慑力是非常强大的。另外就是西军去年种植的白薯获得了大丰收,本来种师道想用这些白薯去酿酒,获取更多的利润。但是现如今把这些白薯全都运到了西夏国,让百姓暂时能够吃饱不闹饥荒。

无论是西军的震慑还是有白薯这种粗粮的支撑,都不是能把西夏国带上正轨的长久之计。种师道又在西夏广设置农场,特别是让西军退伍的战士设置私营农场就是要改变当地的人口结构。但是西军的退伍士兵还毕竟是少数,因此更加根本的策略就是改变当地人口多文化认同,也就是让西夏人自己慢慢认同自己就是中原人。未来改变他们的文化认同第一步就是开设科举,这个科举只用汉文,完全摒弃了其他的文字。另外一个就是建设图书馆和书院,让当地的孩子都读中文书、写中国字。

朱道荣夫妇到了这里后,发现这里的中文图书奇缺,他一面催促延安图书馆往中兴府运送图书,一方面在中兴府大肆采购图书。朱道荣刚到中兴府人生地不熟,所以求李德标帮忙。李德标管着中兴府的地面,这种事情自然手到擒来。

随着西军拿下西夏国,赏赐也多,花费也多,现在种师道的西军财政已经有些吃紧了,但是种师道对于造办处、火器局、图书馆的拨款从来就不缺少。李德标前一天在中兴府各书店顶了很多书,算好了价格,今日刚刚从朱道荣哪里取了款子,来到这个书店取书,正好遇见了施全。

李德标并没认出施全,他直接把钱丢子在了柜台上,对老板道:“快点,把我昨天定的书籍都装车。老子还要去下一家呢。”

施全却认出这个李德标了,毕竟当初在李德标负责的工地上做过账房先生。施全急忙跑过去,施礼道:“李爷,我,施全。”

李德标上下打量了一番施全,只是觉得眼熟,道:“你是那个?”

这时候施全的儿子施凤跑了过来,道:“李老爷,是我们。我爸爸还在您修建祭天坛的时候当过账房,您还给过我白面馍呢?”

李德标对于施全印象不深了,但是这个孩子施凤他却记得很清楚。他打量了一番,道:“想起来了,你就是那个凤哥吗,你叫施全,那个账房是你的爹爹。你们到此作甚,又找不到活计了吗?”

施全道:“李爷,如今朝廷不是要开科举吗?我倒是人的几个字,想试试。”

李德标上下大量了他一下,道:“这次科举是考《四书》,你读过吗?”

施全有些尴尬道:“当年也读过几日《论语》。”说着眼睛就盯着不断往外搬运的图书。

李德标道:“你是到这里来买图上的?”

施全道:“就是攒了几十文,还请李爷成全。”说着双手捧出一些铜钱,递到李德标的面前。

李德标一把推开施全的铜钱,道:“如今朝廷就是缺少你这样的举子。不过参加科举总得换一身衣服,读书人总得有些体面。留着买件长衫吧。”

施全道:“可是这书……”

李德标道:“如今中兴府开了图书馆,在鼓楼的东侧,名叫中兴图书馆。这些书就是为了图书馆采购的,举子们可以到那里去温习,借书看不要钱,中午还管饭。”

施全还没想到天下还有这等地方,有些不信,楞在了当场。李德标见他不相信,随手从怀里取出了一叠告示。他取出一张,递给了施全道:“这是大司马府发出来的告示,还没来得及张贴。你先看看。”

施全展开告示一看,果然如同李德标所说。李德标接着道:“快去吧,看你落魄的紧。到那里起码能弄一顿饱饭。”

施全看着告示想了许久,他自言自语道:“中兴,中兴,看来西军真的要中兴,要变天了。”说完,拉着施凤就去了估衣店(买旧衣服的店铺)。

武植也来到了刚刚建立的中兴图书馆温习功课,他到不是没有钱吃饭,而是中兴府真的找不到读书的地方。要是在中原每逢“大比之年”全国的举子云集东京,东京的客栈为做好这个生意,专门将客栈打扫干净,为举子准好读书的环境,甚至有些客栈的店名都起成“连升”、“高中”之类的。但是中兴府的客栈完全没有这个意识,因为这是西夏国改制后第一次科考,只考汉文,所以报考的举子也少,也没有客栈专门为这些举子服务。

武植找了中兴府一家客栈,但是这里一天到晚都是乱糟糟的,他到了中兴府已经20多天了也没有找到好的温习的地方。这天他看到客栈外贴了告示,说是中兴府开设了一家图书馆,可以在那里读书温习,还可以有免费午饭。武植决定到这个图书馆看上一看。

由于武植的身份特殊,在中原当过县令,有受到奸臣陷害,被迫辞官。因此种师道非常希望武植能够参加西夏的科考,最好能够得中,这样就可以给中原的读书人一个信号,就是快来西夏考试,这里容易做官。西夏国现在的体系内太缺少文官了,跟多地方都是有西军代管,这样情景肯定不会长久。所以种师道派人把武植送到中兴府后,一直派锦衣卫暗中保护,但是武植自己并不知道。

武植一进图书馆,朱道荣就接到了锦衣卫的消息,让他安排好武植温习功课的房间。武植到了图书馆,一看大厅里十分的安静,能够容纳百余人的大厅,只有零星的十几个书生在看书,这些书生看起来都是十分落魄,有一个还带着一个小孩。

武植看着这些读书人看什么书的都有,真正看《四书》没几个,估计他们中不少人都等那顿午饭的。

武植摇了摇头,他觉得这些读书人也真是没有骨气,惨到到这里混吃混喝了。不过这里十分的安静,到时一个读书的地方。他在一个角落里刚刚坐下,图书馆的伙计就走了过来,他出了一个单子,递给了武植,轻声道:“这位爷,您读什么书,这个单子上都有。你可以自选,我给您取来,在这里免费阅读。”

武植没想到这里服务的如此周全,不过倒是带着书箱呢,于是道:“不用了,我带着书呢。”

那伙计看到武植有自己书箱,道:“看来您是真正的读书人,不是到这里领馍馍的。我们这里有雅间,里面文房四宝俱全,还有茶水点心。”

武植道:“有这等好去处?”

那伙计道:“那个自然,只是每日10文钱。”

武植虽然带着些盘缠,但是也不富裕,刚要拒绝。这时候朱道荣走了过来,他支走了伙计,对着武植一报拳,道:“敢问是武植先生。”

武植看了一眼朱道荣,并不认识,道:“兄台是?”

朱道荣道:“我是这里的馆长名唤朱道荣,武兄当年科举得中,小弟也是也是同科考生,只不过名落孙山而已。武兄相貌奇特,故小弟认出来了。”

武植由于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当年得中进士,也是引起一场小的轰动。当时参加科举的举子没有不认识武植,因此朱道荣这么说武植也不奇怪。

武植自嘲道:“我这模样,倒也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