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握手判断对方性格

在人们的日常沟通中,互相致意是必要的。由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以及沟通场合、熟识程度等因素的不同,人们致意的礼节也丰富多样,如点头、鞠躬、拱手、拥抱等。其中,握手是现在最为普遍的“见面礼”。

握手是人类在长期的交往中逐渐形成的见面礼仪。在原始社会,人们经常持有石块或者是棍棒等物。两个人相遇时,为了表达没有敌意,就会放下手中的器物,伸出手掌,让对方抚摸掌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握手的礼节。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握手作为一种礼节,也有很多学问。首先,握手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例如,软弱无力的握手反应握手者缺乏自信心;故意握得太紧,则反映出握手者是在挑衅对方;略带一点儿力量而不是故意用力挤压的握手,则表明一个人的自信与热情。因此,要想通过握手来与别人建立友好的关系,首先就应该了解握手的礼仪。否则,一个无心的动作就可能为你与别人的交流带来阻碍。那么,究竟该怎样握手才是合适的呢?心理学家为我们提供了如下几点建议。

1.注意顺序

在心理学家看来,握手是一个非常讲究先后顺序的礼节。比如,有人前来拜访时,主人就应该先伸出手来,以示对来者的欢迎;客人离开时,主人就要在客人伸出手之后再与之握手,否则的话,就有了逐客的嫌疑。

除此之外,心理学家还提醒我们:在上下级之间,上级伸出手来,下极才能伸手与之相握;在长辈与晚辈之间,长辈伸出手来,晚辈才能伸手与之相握;在男女之间,女人伸出手来,男人才能伸手与之相握。总之,就是要坚持上级、长辈、女士优先,下级、晚辈、男士在后呼应的原则,决不能抢先,以免失了礼数。

2.掌心不能向下压

心理学家强调,在与人握手时,只需把手自然大方地伸给对方即可,如果需要表示对对方的尊重,掌心应向上。切忌掌心向下压,因为那样容易给人留下一种傲慢、盛气凌人、粗俗无礼的印象。

3.要专心

心理学家认为,握手是一种礼节,并不是应付的动作。如果一个人在和他人握手时,出现左顾右盼、心不在焉的情况,或者一边同人握手,一边又与其他人打招呼,势必会给他人留下恶劣的印象。因此,在与人握手时,需要两眼正视对方的眼睛,以示诚意。

4.注意时间

有人喜欢握着别人的手问长问短,啰嗦个没完没了。这种握手方式看似热情,实际上却显得太过分了。如果对方是一个女士的话,你握着手一直不放,很可能会被他人当成骚扰。

5.用右手握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如果右手没有不适之处的话,就不要用左手与他人握手。尤其是在穆斯林和印度人面前更要注意这一点,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左手是不干净的象征。

6.忌随处滥用双手握手

双手紧握,代表了热情与友好,但若是使用的太多,就会被人认为是虚情假意、逢场作戏。故而,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最好用单手去握,免得给对方带来不快。

7.坚持适度原则

有人为了表示自己的热情、真挚,与人握手时,用力较猛,这种做法不仅会弄疼对方,还显得粗鲁。与此相反,有人为了显示自己的清高,只伸出手指尖与人握手,而且一点儿力也不用,这种做法也有失妥当,让人觉得你冷漠、敷衍。显然,过重过轻都不合适。怎样才适度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正确的做法是用手掌和手指的全部不轻不重地握住对方的手,然后再稍稍上下晃一下。

8.忌过分客套

有的人不论跟谁握手,都一个劲儿地点头哈腰,这样做,明显就是过分客套。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与人握手,应该同时致以问候,如果条件不允许出声,点下头也算打了招呼、致了问候。对上级、长辈或贵宾,为了表示恭敬,握手时,欠一欠身,也未尝不可。

9.不能交叉握手

有些场合,需要握手的人可能较多。碰到这种情形,可按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与人握手。切不可交叉握手,尤其是和西方人打交道时更应避免(即两个人的手相握时,另外两人相握的手不能与之交叉)。因为交叉会形成十字架图案,在西方人看来,这是非常不吉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