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荣心作祟,盲目追求与攀比

每次开家长会后,很多家长都会向学校和老师反馈一些教育难题。这不,就有一些初一家长和老师们交换意见了:我女儿每到星期天,都会对我提出各种要求,比如‘同学们都买新球鞋了,我的球鞋一点也不好看,更不是名牌,太丢人了,我要买双名牌的。’”

这位家长刚说完,其他家长也跟着附和起来了:我儿子说‘我的电脑太旧,人家笑话我是老牛拉破车。什么时候给我买一台新的吧?’”

“女儿大了,有了攀比心理,这我理解。但是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太好,孩子每次提出要求,我都很为难。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既不伤害女儿的自尊,又能消除她的攀比心理?”

“现在的孩子怎么了,做父母的不容易啊,为他们提供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怎么还要求这要求那的呢?”

“是啊……”

这些家长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教育支招:

可能很多初中孩子的家长都遇到过这些问题:孩子小小年纪就虚荣心作祟,盲目追求与攀比。于是,很多家长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该怎样正确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呢?

其实,初中的孩子产生虚荣心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大的生活环境对孩子产生了影响。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改善,金钱和物质的熏染已经蔓延到年轻的青春期孩子身上。其次,进人初中以后,孩子的接触面广了,于是,攀比便开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同年龄、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都有基于自身特点的攀比之心和攀比之行。另外,孩子的攀比之心还可能来自于家庭,比如父母的虚荣心重,也会对孩子造成影响。一般情况下,这种攀比都是物质上的、盲目的。作为学生,如果过于讲究穿着、打扮,一味地追求高档、名牌效应,不是一件好事,至少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利影响:

(1)分散精力,影响孩子的学习。

(2)很多孩子追求名牌服装、高档手机、电脑、数码产品等,使得很多家长不堪经济重负。

(3)养成并助长孩子的虚荣心及奢侈浪费的不良生活习惯。

(4)孩子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走进误区,发展下去容易导致违法犯罪行为。

因此,家长对孩子过于讲究穿着的现象不能掉以轻心,任其自然,更不能盲目迁就,助其发展,而应该加强对孩子进行健康的审美教育,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克服不良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那么,家长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呢?

方法一: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提高自身审美情趣。

初中的孩子虽然已经有独立的意识,但很多行为观念还是受父母耳濡目染的,尤其在审美情趣上。如果父母也盲目追求名牌或者奇装异服等,孩子自然上行下效。妈妈如果告诉女儿:这件衣服虽然不贵,但穿在女儿身上还是很好看的!”这样,女儿就会认为,不一定衣服贵才好看。

另外,现在很多家长有炫富心理,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必省吃俭用。孩子是自己的招牌,让孩子吃好、穿好,面子自然就有了。这会对孩子的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一种误导。

方法二:转变孩子的攀比兴奋点。

任何人都有争强好胜的思想,谁也不想落后,孩子也一样,尤其是已经有独立自主意识的初中孩子。他们有攀比的心理,说明他内心有竞争意识,想达到别人同样的水平或者超过别人。家长要抓住这种上进心理,改变孩子比吃、比穿的消费倾向,引导孩子在学习、才能、毅力、良好习惯等方面超越他人。

当然,家长要注意的是:改变攀比兴奋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重在引导,而不是生拉硬拽地让孩子转移自己的攀比兴奋点。例如,当孩子和同学比穿着的时候,有的父母生硬地说:“人家有钱,咱家没钱,有本事你就和人家比学习,将来超过他,赚大钱了自己买新衣服。”这样的话只能让孩子感到不如他人,甚至产生自卑心理。

方法三:让孩子学会自己和自己比,促进孩子进步。

人们通常都会将自己和他人比,于是,会产生自卑等情绪。事实上,如果让孩子自己和自己比,例如,让孩子今天和昨天比,这个月和上个月比,本学期和上学期比,在比较中,孩子会看到自己的进步:原来不认识的字现在认识了,原来不会骑自行车现在也会了……这些比较可以让孩子获得自信,并在欣赏自己的过程中努力超越他人。

方法四:正面教育孩子,学生的天职是学习,把攀比变成孩子健康成长的推动力。

作为父母,应教育孩子集中精力搞好学习。要通过教育,使孩子明白自己是一名学生,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孩子攀比,你可以告诉他,他应该与同学比成绩、比品德等,而不是比吃穿,以德服人才是真正的优秀。这样,孩子就会把攀比的焦点放在学习上,使之成为促进自己进步的动力。

方法五:帮助孩子充实内在,淡化虚荣心。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在初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当然,这是正确的,但初中阶段,也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作为父母,不要把全部的眼光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只有充实孩子的内心世界,他才不会盲目与人攀比。比如,你可以为孩子购买一些能充实孩子内心的书籍,孩子爱看书,自然也就不会整天琢磨外表或其他事情了。

总之,攀比也是很正常的心态,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都有攀比心,包括成人。有时候这种心态的存在可以促使人去努力、去奋斗,从一定意义上说,攀比心是促进人前进的动力,良性的攀比能使人奋发。但作为初中的学生,如果不经父母的帮助和指点,很容易盲目攀比而误人歧途。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不要让孩子在物质上比,而是要比学习、比品德、比做人的本领、比对集体的奉献、比各自的理想、比自己的特长,在这样一种良性的竞争中,孩子一定会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