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岁前,妈妈要读的心理学
- 胡琳编著
- 1729字
- 2021-06-04 18:17:00
孩子喜欢攀比,父母怎么办
父母的烦恼
晓月在学校里喜欢跟其他小朋友攀比,看到同学新买的芭比娃娃很漂亮,晓月回到家也哭闹着央求妈妈买一件,妈妈没办法带着她去商场选了一件,第二天就拿去向其他同学炫耀。
不久又看到其他同学用了新款手机,回去和妈妈发脾气说:“同学的妈妈给他买了个新款手机,很酷很流行,你为什么不给我买一个?”妈妈耐心劝导:“不行,那个太贵了,你一个小孩子拿来也没用!”晓月马上开始哭闹:“怎么不行?我一年才过一次生日,我就要那个手机!”妈妈失去耐心了:“你这孩子怎么回事?不好好学习,就知道买这买那,上一个手机才买了几天啊?”晓月一赌气,转身就跑了。
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接触的小朋友越来越多,有的孩子喜欢攀比,慢慢地自家孩子也会产生一些攀比心理。父母不要觉得自己的孩子变坏了,孩子的一些想法未必就是攀比,父母应慢慢引导,孩子就会正视这种不健康的心态,从而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
孩子为什么会产生攀比心理呢?
心理学家分析,有的孩子存在追求名牌的心理,这是受社会上高消费风气的影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穿着打扮,许多人以新奇时髦、名牌服饰为美,许多广告都在宣扬物质享受,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自然会产生攀比心理。有的孩子则属于性格较为敏感,当周围的同学吃、穿、用等方面都比自己强,即便自己本身还比较优秀,但还是担心会受到同学们的嘲笑,缺乏自信心,所以想靠一些表面的东西来弥补。
孩子们攀比的内容是各式各样的,可能比谁有好吃的、谁的玩具好玩,也有可能比交际能力。对于那些纯粹提出物质要求的孩子,父母应积极引导,帮助其建立更强大的内心。因为那些不够有力量的孩子,往往不自信,容易因一两件小事情而自卑,希望在攀比中获得自信。
当然,有时候孩子内心不够有力量可能源于父母。有的父母本身很要强或家庭条件一般,担心自己的孩子受欺负,让人看不起,当孩子说同学有什么东西的时候,父母便会迫不及待地给孩子也买一份。即便自己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这是导致孩子产生攀比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心理支招
1.避免采用武断的方法
小孩子的攀比心理比较常见,当孩子提出要求,父母不要大惊小怪,需要耐心了解他们到底在想什么。孩子天真幼稚的天性为攀比提供了心理基础,由于无法理解人的需要和满足是要受一定条件制约的,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往往借助学习模仿对象提出各种要求,例如别人有了什么东西,自己也想要。这时父母切忌对孩子说:“不行,不能买,要听话。”武断地制止孩子,会让孩子担心被批评,而越来越不敢说真话,变得谨小慎微,父母就会失去一个了解孩子的机会。
2.不要因为孩子攀比而否定他
其实,每个人都可能有或多或少的攀比心理,只是成年人可以控制自己的一些情绪。当孩子出现攀比心理时,父母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本质,否则会让孩子一下子失去信心。既然出了问题,就需要正视这个问题,不要夸大问题。
3.别对孩子太严格
有的孩子看着别人吃东西自己也想要,看别人穿着漂亮的鞋子自己也想穿,这些都不算是攀比,而是孩子遇到喜欢的东西而已。父母能满足就满足一下,不过这仅限于偶尔的情况,过于频繁的要求是不允许的。
4.和孩子聊天
父母可以和孩子讲道理,可以通过一些小故事来引导,例如:小熊觉得自己的爸爸不够好,去找别人的爸爸当爸爸,最后才发现原来还是自己的爸爸最好。让孩子理解,别人有的虽然自己没有,但是自己有的别人也没有,任何人都是不一样的,没有必要变成和别人一样。
5.避免成为爱慕虚荣的父母
孩子的攀比通常是和父母的爱慕虚荣联系在一起的,假如父母表现得非常爱慕虚荣,那么孩子也会容易出现攀比的病态心理。假如父母心态很平和,那么孩子也会受到感染,因此,别常常和别人比较自己的孩子,把孩子当作自己炫耀的资本。
6.引导孩子将攀比化为动力
实际上,孩子与别人攀比,说明孩子当时的心理有竞争倾向,想达到别人同样的水平或超越别人,假如父母可以抓住这种心理,让孩子在学习、才能、意志力等方面进行攀比,正确引导孩子发奋努力,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发展。同时,将攀比转化为动力,让孩子想办法实现自己的需要,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等良好品质。此外,父母可以引导孩子了解更多的知识,如文学、历史、地理等,一旦孩子关注点转移了,那么他(她)就不会和别人攀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