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宣泄心理——理解孩子的负面情绪

父母的烦恼

学校即将有一场重要的足球比赛,小东很高兴,走路时都会蹦蹦跳跳,他希望自己能在这场比赛中好好表现一下。不料就在这时,小东因激动地蹦跳而一下子扭伤了脚。小东顿时沮丧起来,难过到了极点,他生气地用自己的拳头砸向墙壁。

放学后,小东失落地回到家,父母看到他脚扭伤了,就赶紧问:“怎么了,踢球时扭伤脚了吧?”小东一听到“踢球”二字,立刻生气了,冲进了屋子。父母吓了一跳,听到小东在屋里还大叫了几声。

父母总会对孩子说:“别这样,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呢?”实际上,父母这样的表达就否定了孩子的不良情绪。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应该有这样的情绪,而应该像机器一样,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如此不仅不会让孩子的负面情绪得以宣泄,而且会促使孩子的压抑和自我否定。孩子会先认同父母的说法,压抑自己的情绪,时间长了连自己都意识不到自己还有负面情绪。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会导致孩子发展出一些心理问题、心理障碍。

而有的父母在面对孩子发脾气时,则表示“没什么大不了的,有爸爸妈妈在,什么都会帮你解决”。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宽慰孩子,想要帮孩子减轻思想负担,但结果将适得其反。这些父母教育方式的问题并不在于没有爱,而是爱的方式出了问题,父母过分地在思想上控制孩子,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自由思想的空间。

心理支招

1.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宜“疏”不宜“堵”

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由于生理性需求未达到满足而引起惧怕,引发其负面情绪。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父母要切记,负面情绪宜“疏”不宜“堵”。哭闹是孩子发泄情绪的本能,假如发作前期不能控制住,不妨让孩子先宣泄一下情绪。父母要保持冷静的心态,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再用简单的语言解释,用轻松的语气告诉孩子不要着急,以此缓解孩子的负面情绪。

2.了解孩子沉默的原因

孩子不善于用语言表达情绪,沉默是孩子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孩子开始沉默,就表示他(她)的情绪有波动了,父母要用心观察,别让孩子被负面情绪所困扰。父母不要因为工作忙碌而忽略这个细节,及时给予孩子关注和引导,就可以让孩子远离负面情绪,重新平静、快乐地生活。

3.允许孩子哭泣

假如孩子因为伤痛而哭泣,父母不要责备孩子,不要对孩子说“做人要勇敢,不能哭”之类的话。孩子哭泣了,这表示他(她)的情感正处于最脆弱、最需要安慰的时刻,这时父母要允许孩子哭泣。与成年人相比,孩子行为的目的性更强,他(她)向人哭诉,是希望有人给予自己真正的帮助,急切地想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只是想获得心理上的安慰。父母应给予孩子及时的帮助,让孩子顺利地渡过难关。

4.允许孩子发脾气

当孩子用大喊大叫、哭闹等方式来宣泄情绪时,父母别生气,也别担心,更别在这时训斥、制止他,让他好好发泄一下,等平静下来之后再与孩子谈心,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小男孩体内的睾丸素让他们在受到刺激时,比成年人更愤怒,更需要发泄。

5.理解孩子的负面情绪

父母一定要学会理解、接纳、保护、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因为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是很正常的事情,他们感到惧怕才会知道注意安全,感到愧疚才会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对的,感到难过才会理解别人的悲伤。所以,父母不要总是否定孩子正常的情绪表达,也不要过分压制孩子的表达。

6.保持积极的亲子沟通

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一定要学会耐心地听,在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让沟通起到引导作用。那些能闹、能说、释放自己天性的孩子才是心理健康的孩子,所以,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积极沟通可以让孩子有地方说心里话、有地方释放情绪和压力,让家庭成为孩子有话可说、能说真话的空间。父母不要压抑孩子的真实想法,不否定孩子正常的情绪表现,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才会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