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孩子不听话,是你不会表达
- 徐奕发
- 1625字
- 2021-05-31 12:52:26
深入浅出,把大道理讲得孩子能听明白
为人父母者,或者卑微到尘埃里,或者高处不胜寒。然而,这两种姿态都不是当父母的最好姿态,真正合格且优秀的父母,既可以成为孩子人生的指引者,也可以与孩子疯狂玩乐在一起,既可以和孩子成为知心朋友,也可以把大道理讲到孩子心里去,让孩子心服口服地接受。实际上,大多数父母无形中都高估了自己,误以为自己对于孩子有深远的影响力,却不知道在亲子关系中始终存在两个独立的个体,即父母和孩子。每一个孩子,即使年纪很小,也是独立的生命体,也有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思想。若父母误以为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或者私有物,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间产生操控孩子的想法,这样的做法是完全不可行的。还有些父母以一家之主自居,自以为精通教育,却没有意识到即使父母的教育理念很先进、教育方法很好,如果孩子不愿意接受父母的教导,也会导致一切都无法进展下去。所以,要想使家庭教育顺利展开,父母就要掌握教育的方法,从而避免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的尴尬,也要把大道理深入浅出地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接纳和吸收、消化。
每一个孩子都是信任和爱戴父母的,这让父母与孩子的交往有了先天的便利条件,也让家庭教育的展开更加顺畅。作为父母,我们理应感谢孩子的信任,也应该感谢孩子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然而,随着孩子渐渐成长,父母对于他们的要求变得越来越复杂,孩子的自我意识不断觉醒,他们渴望独立,渴望摆脱父母的限制和禁锢,并不知不觉间走上了与父母背道而驰的道路。很多父母都发现,孩子在几岁的时候很愿意和父母沟通,甚至刚走出幼儿园的大门就开始迫不及待对父母讲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但是进入小学中高年级之后,他们渐渐沉默,直至到了初中,即使父母主动询问,孩子也未必愿意说。很少有青春期的孩子愿意和父母聊天,即使和父母沟通,也常常以沉默的姿态应对父母的训斥,而根本不想向父母吐露心声。有些孩子还很轻视父母,觉得即使把自己的难题告诉父母,也没有什么用处。他们自以为父母无法给他们建设性的意见和帮助,所以对父母关闭心扉。不得不说,这说明亲子沟通进入误区,不但父母不了解孩子,孩子也开始疏离父母。是什么横亘在亲子之间,让原本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面临隔阂呢?就是误解。
作为亲子沟通的主导者,父母要想消除亲子沟通之间的隔阂,就要少和孩子说那些大道理,或者在非说不可的时候采取深入浅出的方式,把道理讲得生动灵活,容易为孩子理解和接受。父母要弄清楚一个现实——大道理对于孩子而言晦涩难懂,如果不能使其变得容易被孩子消化,则孩子即便听了父母的大道理,也像是吃了难以消化的某种食物,根本无法从中汲取养分。所以明智的父母知道,道理不在于大小,而在于能否被孩子听懂和接受以及消化为内在的认知。否则,父母与孩子讲大道理只能是徒劳无功地浪费时间,也会给孩子带来糟糕的亲子相处感受。当父母主动降低姿态,不再高高在上地面对孩子,不再满口说着让孩子无法接受的大道理,而是给孩子留下和善可亲的印象,亲子关系就会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为了赢得孩子的信任,在给孩子提出建议的时候,父母一定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并根据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实际情况给孩子切实可行的建议。如果与孩子的意见出现分歧,切勿一味地压制和强迫孩子,而要学会征求孩子的意见,给予孩子更大的空间去选择和决策。父母始终都要记得,一个优秀的孩子绝不是在父母的说教中诞生的,对于孩子而言,父母身教的作用大于言传,所以,父母与其徒劳地对孩子提出要求、向孩子陈述各种各样的大道理,还不如以身作则、以身示范,从而对孩子起到积极的身教作用,也给予孩子更加有效的力量,督促和激励孩子进步。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专家蒙台梭利说过,儿童是成人之父。这句话告诉我们,父母绝不是单纯在指引孩子成长,也是在与孩子共同成长。甚至很多时候,从孩子尚未泯灭的天性中,父母也可以受到启迪,从而更加充满灵性地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所以父母不是教孩子,而是陪伴孩子,也是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洞察生命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