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孩子可不能胡乱就来

在诸多的教育方式中,“打”无疑是一种非常无奈的教育方式。当孩子犯了严重的错误,各种教育方式下孩子都屡教不改时,父母就会因为愤怒而忍不住打骂孩子,目的在于让孩子通过切肤之痛对于错误有深刻的印象,并积极地改正错误。那么,打骂真的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吗?如果不掌握正确的打孩子的方式,有一点确凿无疑,那就是打孩子非但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无法逆转和不可挽回的恶劣影响和伤害。从保护孩子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很多教育专家、心理专家都呼吁父母不要动辄打骂孩子,即使真的迫不得已要体罚孩子,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从而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并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长期以来,有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因而对于孩子非打即骂。还有极少数家庭,因为父母对孩子过于暴力,导致孩子离家出走,甚至选择结束生命。不得不说,这样的管教已经超越了家庭教育的范畴,给孩子带来了不可挽回的伤害,甚至触犯了法律,父母在伤害孩子的同时,也必然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即使控制打骂孩子的力度,长此以往,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越来越疏离,一旦激发起孩子的叛逆心理,还会导致孩子变得更加难管教,也会关闭亲子沟通的通道。所以父母对于孩子的管教一定要慎之又慎,即使非常生气,也要控制好情绪,更不要胡乱打骂孩子。

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里有三个兄弟——老大、老二和老三。原本,三兄弟在同一个家庭里成长,按理来说应该发展得相差无几,但是实际上三个兄弟的命运截然不同。这是为什么呢?成年之后,最有出息的老二总结出经验教训,可谓一语中的。

可以想象,男孩子都是非常顽皮淘气的,为此,每当老大犯错误的时候,父母总是狠狠打骂老大,责怪他没有给弟弟们做出好榜样。渐渐地,老大被打怵了,变得非常听父母的话。老二呢,因为老二年纪比老大小,所以父母未免多心疼老二一些,在发现老二调皮捣蛋之后,父母总是以吓唬为主,打老二时虽然巴掌扬得很高,但是落下巴掌时都很轻。为此,老二在父母的管教下健康成长,不但有规矩,也有思想,很机智。老三出生之后,作为家里的老小得到了父母的疼爱和宠溺,很少挨打,也为此天天上房揭瓦。长大之后,老大唯唯诺诺,做什么事情都要听从父母的安排;老二很有出息,也有主见,事业有成;老三从小就骄纵无度,因而一事无成,成了不折不扣的混世魔王。

在这个事例中不难看出,父母对于孩子的管教,甚至打骂,太多了会导致孩子失去个性,太少了又会导致孩子无法无天。故事中的父母对于老二的管教方式恰恰歪打正着,扬起巴掌很高,落下巴掌很低,所以对老二起到了教育的作用,让老二意识到父母的态度而有所忌惮,也没有因为经常挨揍而被磨灭心中的灵性。所以老二在兄弟三人之中成长得最好,也成为整个家庭的顶梁柱。

当然,这并非说父母一定要打骂孩子,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而是说父母对孩子要宽严有度、恩威并济。如果父母可以和孩子顺畅地沟通,也能以说教的方式引导和改变孩子,那么自然无须打骂孩子。从这个角度而言,父母管教孩子要以说教为主,以打骂为辅,打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骂孩子更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这样才能让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实际上,有很多教育方式都能比打孩子达到更好的效果,诸如对孩子宽容,适度地保持沉默,或者理解和尊重孩子。毕竟教育的目的不是暂时地压制,而是让孩子心服口服,这样孩子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进步,自我反思,积极进取。正如一位名人曾经说过的,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只要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教育也是如此,不要拘泥于某一种方式,更不要迷信传统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现代社会人人平等,父母与孩子之间也要相互尊重和理解,这样才能推动家庭教育不断进步,取得最好的效果和最大的成就。记住,打是教育的下下策,父母以身强体壮镇压孩子是不足取的,只有言语无力的父母才会以打骂来教育孩子。当真的不打不行的时候,也必须讲究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让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