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瑜伽师地论 声闻地讲录
- 南怀瑾著述
- 1442字
- 2021-06-03 14:33:18
五遍行的潜力
“复次已说安立,当知于此静虑等中,作意所缘,二种差别。”这一段最重要,大家特别要留意,你们都开始走入佛法之路,都在静坐用功。上面已经讲过修定的基本理论,现在应该知道修禅定的方法。先讲“作意”。唯识里头有五遍行:作意、触、受、想、思。五遍行是唯识学所讲的,我们起心动念之心,是与宇宙物理世界、精神世界连在一起的这个心,不是人体心脏的心。这个“心”分成八个部分,眼、耳、鼻、舌、身是前五识,最严重是第六意识,即我们能够思想感觉的分别心。第七末那识是我执,“数取趣”,就是这个生命之连续性,是生来死去、在六道轮回的连锁循环不断的生命根本。第八是阿赖耶识,又名含藏识,不是现在所讲的潜意识,潜意识是第六意识背面的一种独影意识。现在一般人第七识都没有觉察见到,如何谈第八意识?!第八识是心物一元,整个法界宇宙物理、物质世界,都包含在第八阿赖耶识里。
心分八个识,每个识的作用都有五遍行,像空气一样,像原子一样,任何东西中都有它。等于面粉加白糖,揉成一团,每一点里都有白糖,任何一点它都存在,所以叫遍行。
五遍行第一是作意,作意在普通佛学是讲起心动念。《华严经》上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个心是心意识这个心,是作意出来的。所以三千大千世界,以及三界一切众生,都是一切佛作意所成,是意所造的。就如台北、香港、纽约、巴黎的现代建筑,又如航天飞机、原子弹等,是一切众生共同作意的思想所造的,这是作意。念佛的这一声、这一念也是作意,修密宗观想也是作意,我们看男女漂亮也是作意,财色名食睡都是作意,一切皆是作意,是意在造作。作意就是意作,是意念造作出来的,是意识心所造作的。
五遍行第二,触:与外面的接触,人体觉得天气冷就是触,是感觉,手放在那里马上可以感触到、感觉到;如虚空,感觉到没有东西,触到了空,所以要搞清楚,智慧要分明。
第三,受:有触就有受,感觉感受了,心里就了解领受了。如手在虚空中,感觉没有东西,由手上的感觉,心里就知道摸的也是空的,心里也领受进去了。
第四,想:想是浮在面上,如念头,打起坐来最痛苦是妄念不断,这妄念就是想阴,一个想接一个想地来。想把一个想按住、停住,其实是停不住的,因为想是粗浮,是浮动的,是无法停留住的。
第五,思:粗的叫做想,细的叫做思。譬如你们有时候打坐,坐得很好,好像觉得没有妄想,其实那就是思的境界,仍然是一念,那叫思。如果你现在欠人家的钱,或者家中有一点事没有弄好,尽管坐在这里听课,意识都挂在这一点事上,那个就是思,思与想有粗细之不同。
八个识中都有五遍行,就算在一念不生时,五遍行还是在。所以道理弄不懂的话,你会以为入了定什么都不知道,那就错了;那是像木头泥土一样,如何能叫“佛者觉也”呢?修行成功了,五遍行转过来也就是五方佛:
西方阿弥陀佛:作意所生成
东方药师佛:触所生
南方宝生佛:受所生
北方不空如来:思所生
中央毗卢遮那佛:想所生
转识成智,就成为五方佛性。唯识同其他教理不同,它是逻辑分析,要修行必须要知道五遍行的道理,因为五遍行中第一是作意,所以修行第一步先从作意起修。譬如为什么要去受戒?一个凡夫因为不受戒律的约束,心中无戒,所以做了恶事自己不知道;受了戒,使意识种下戒的种性,就是作意。譬如念佛,念一句阿弥陀佛,或念一个咒语,都是作意念。譬如修数息观也是作意,八万四千法门的修法,皆从作意起。你们现在初步打坐,为什么不能得定呢?先问你作意心能不能建立,就是作意这一念能不能坚固。所以第一先作意,而且作意这一念要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