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刘广文.森林与碳循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9).

[2]董文福,管东生.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的作用[J].重庆环境科学,2002(3).

[3]梁峰,张瑞,刘秀花.生物质能源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观察[J].河南科技,2016(3).

[4]王义祥.福建省主要森林类型碳库与杉木林碳吸存[D].福建农林大学,2004.

[5]马明.秦岭火地塘林区几种主要天然林碳素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6]王会勤,杨慧玲,梅世秀,宋安东.绿色能源植物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13).

[7]杜青松.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序列古气候代用指标综述[J].西北地质,2011(2).

[8]杨林.红外探雷理论模型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

[9]张勇.西北日光温室传热学简化模型构建及温光高效新结构初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10]秦晓春.光合作用及光合膜蛋白PSI-LHCI超分子复合物高分辨率晶体结构解析[J].科技导报,2016(13).

[11]王雨生,傅建祥.生物质能源的应用技术研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

[12]陈津.小学科学课程“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的概念及教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13]匡廷云.光驱动生命世界[J].科学世界,2010(5).

[14]李志学.天然气开采企业操作成本动因研究[J].会计之友,2016(4).

[15]张文英.煤炭企业原煤生产成本影响因素探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8(4).

[16]杜学智.五十年,五百年,山西煤炭还能开采多少年?[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0(9).

[17]王杰.基于PSO-SVR模型的原煤生产成本预测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3.

[18]蔡振禹.基于粗集—小波神经网络的煤炭企业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

[19]李昭,马亮.我国油气田开发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化工设计通讯,2017(6).

[20]秦荣军.我国煤炭开采现状及政策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9(1).

[21]曲艺.去年新增油气探明储量止跌回升[N].中国电力报,2019-07-16.

[22]薛洁琼.石油经济要闻[J].国际石油经济,2019(7).

[23]王少勇.2018年我国油气探明储量止跌回升[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07-18.

[24]张思玮.我国油气开采呈现“油稳气升”态势[N].中国科学报,2019-07-29.

[25]黄晓芳.去年我国石油新增探明储量9.59亿吨[N].经济日报,2019-07-16.

[26]自然资源部.我国新发现矿产地153处,新增资源量很大[J].黄金技术科学,2019(3).

[27]崔君鸣.山西能源地位不可动摇[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0(9).

[28]李辉.转化甲烷,为缓解能源和资源问题而努力——单永奎教授研究成果记[J].世界科学,2012(1).

[29]闫绍恭.浅论煤矿开采技术与工艺发展[J].科学资讯,2012(30).

[30]王少勇.我国油气资源勘查开采呈现新格局[N].国土资源报,2018-07-16.

[31]林琨,张鼎华.胁迫环境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4(31).

[32]赵美.煤的形成过程[J].学园,2013(35).

[33]张丽.探讨我国天然气地质理论进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14).


(1)煤和石油都是地质历史上由生物遗体形成的,而生物的生长需要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能,从这个意义上说,煤和石油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