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人不可不孝

人当婴孺之时,爱恋父母至切。父母于其子婴孺之时,爱念尤厚,抚育无所不至。盖由气血初分,相去未远,而婴孺之声音笑貌自能取爱于人,亦造物者设为自然之理,使之生生不穷。虽飞走微物亦然。方其子初脱胎卵之际,乳饮哺啄,必极其爱。有伤其子,则护之不顾其身。然人于既长之后,分稍严而情稍疏,父母方求尽其慈,子方求尽其孝。飞走之属稍长,则母子不相识认。此人之所以异于飞走也。然父母于其子幼之时,爱念抚育,有不可以言尽者。子虽终身承颜致养,极尽孝道,终不能报其少小爱念抚育之恩,况孝道有不尽者!凡人之不能尽孝道者,请观人之抚育婴孺,其情爱如何,终当自悟。亦犹天地生育之道,所以及人者至广至大,而人之回报天地者何在?有对虚空焚香跪拜,或召羽流斋醮上帝,则以为能报天地,果足以报其万分之一乎?况又有怨咨乎天地者!皆不能反思之罪也。

今译

人在婴幼之时,喜爱眷恋父母至为深切。父母在其孩子处于婴幼之时,关爱挂念尤其深厚,抚育长养无微不至。这是由于父母与孩子气血刚分开,相去不远,而婴孩的声音笑貌自然能招人疼爱,这也是老天设置的自然之理,使万物能够生生不穷。即使飞禽走兽微末之物也是如此。在它们的孩子刚从胎卵中出来时,哺乳喂食必定关爱至极。如果有伤害其孩子的,它们就会奋不顾身地保护孩子。但是,人在慢慢长大后,父子之间更讲究名分,情分则变得疏远,因此父母才力求尽到慈心,子女才力求尽到孝心。禽兽稍稍长大后,则更是母子之间不相认识了。这就是人之所以跟禽兽有别的地方。但是父母在其子女幼小时的关爱养育,再多的言语也无法说尽。子女哪怕终身承顺抚养父母,竭尽孝道,也无法报答父母在其幼小时的关爱养育之恩,何况不能竭尽孝道的人呢!凡是不能尽孝道的人,请看一下人在抚育婴孩时,那种情爱是多么真挚深切,终会自己醒悟。这也像天地对人的生育长养之道,是如此地至广至大,而人对天地的回报又在哪里呢?有的人对着虚空焚香跪拜,或请道士之类设坛祷神,以为这就能报答天地,这样做果真足以报答万分之一吗?何况又有(因为没有得其所欲)怨恨嗟叹天地的呢!这些都是不能自我反省之罪。

简注

①羽流:指道人、道士。斋醮:请僧道设斋坛,祈祷神佛。

②怨咨:怨恨嗟叹。

实践要点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自然真挚的,尤其在子女初生的一段时间中。孔子责怪不仁的弟子宰我(予)时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仅仅这最初三年的爱,就足以令子女后来对父母的爱失色:做子女的何曾有如此真挚深切、三年如一日地爱过父母呢?

这种父母对子女的爱,并不只是人类才有,动物也如此。我们也许还记得屠格涅夫讲的麻雀故事:“我”打猎回来,猎狗发现一只从树巢上掉下来的小麻雀。“我的狗慢慢地逼近它。忽然,从附近一棵树上扑下一只黑胸脯的老麻雀,像一颗石子似的落在狗的嘴脸眼前——它全身倒竖着羽毛,惊惶万状,发出绝望、凄惨的吱吱喳喳叫声,两次向露出牙齿、大张着的狗嘴边跳扑前去。它是猛扑下来救护的,它以自己的躯体掩护着自己的幼儿……可是,由于恐怖,它整个小小的躯体都在颤抖,它那小小的叫声变得粗暴嘶哑了,它吓呆了,它在牺牲自己了!在它看来,狗该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然而,它还是不愿站定在自己高高的、安全的树枝上……一种比它的意志更强大的力量,使它从那儿扑下身来。”为了保护孩子,老麻雀绝望地猛扑下来挑战一只庞然大物般的猎狗——这真是如本章所说的:“有伤其子,则护之不顾其身。”——老麻雀身上其实同时充满了本能的恐惧和本能的爱,但是爱却战胜了恐惧。这种爱的力量也战胜了猎狗:“我的特列左尔站住了,向后退下来……看来,它也承认了这种力量。”也战胜了猎人:“我赶紧叫开受窘的狗——于是,我怀着极恭敬的心情,走开了。是啊,请不要见笑。我崇敬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我崇敬它那爱的冲动。爱,我想,比死和死的恐惧更加强大。只有依靠它,依靠这种爱,生命才能维持下去,发展下去。”

但是,如果说人和动物都有这种爱,那么二者之间还有什么差别呢?有人会说人类有理性,而动物没有。这并不错。但是古人们还给出了一种回答:人类不仅有跟动物一样的本能一般的爱,而且有那种自觉的爱。动物长大后,就母子不相识了;人类在子女长大后,却仍然保持一种自觉的爱,并且这同样是自然而然的天赋之爱,只不过多了一份人性的努力和文明的光辉。正如孟子所说,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乃人人所固有,但并不可有恃无恐,而仍需要努力,“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需要扩充,“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当代哲学家张祥龙先生在《家与孝:从中西间视野看》一书中,基于人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同样认为人与动物有这种本质区别,并从哲学的角度对“孝”作出一种深刻的现象学分析。这值得我们撇开古人关于尊卑观念的某些时代因素,重新思考“孝”的普遍意义。

且听一下《诗经》中古老的吟唱:“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