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老年病的针灸推拿预防和护养
- 赵粹英主编
- 3829字
- 2021-09-01 15:51:23
第一节 什么是老年病
一、看看你是不是老年人
什么是“老年人”?这个词我们平时一直在说,但真要给“老年人”下个定义并不那么容易,我们通常是从生理年龄角度去定义的。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认为“人年二十以上为壮,年五十以上为老”,这一定义显然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了;而在西方发达国家,长期习惯将65岁作为老年期的开始。1982年联合国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提出以60岁作为老年期的开始年龄,因为大多数60岁以上的人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衰老特征,且55~60岁年龄段的人患病率最高,慢性疾病也在增加,所以规定老年期始于60岁是适宜的。这也比较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也是这样界定的。
1.现阶段我国老年人的年龄分期标准
(1)老年前期(中老年人):45~59岁。
(2)老年期(老年人):60~89岁。
(3)长寿期(长寿老人):90岁以上。
2.世界卫生组织(WTO)提出的老年人划分标准
(1)青年人:44岁以下。
(2)中年人:45~59岁。
(3)年轻老年人:60~74岁。
(4)老年人:75~89岁。
(5)长寿老人:90岁以上。
除生理年龄之外,我们还常常提到心理年龄这个词。现代有句很流行的话“人老心不老”,就是指心理年龄低于生理年龄。心理年龄是根据个体的心理活动程度来确定一个人的年龄的。同样,心理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常常被认为是老年人。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往往是不同步的,有些人生活艰苦,历经磨炼,心理年龄往往要比生理年龄成熟很多;相反也常常有人明明已经七八十岁了,还常常旅游、唱歌、跳舞,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生活精彩充实,往往心理年龄比生理年龄年轻许多。值得指出的是,心理情志是影响老年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情志不畅,郁郁寡欢,肝气不舒,极易影响脾胃功能、睡眠质量,久而久之导致五脏虚损、痰瘀壅阻,引起一系列疾病。
二、人活百岁不是梦
人的正常寿命到底应该有多长?中医学将人自然活到的年龄称为“天年”,认为人的正常自然寿命应该是100~120岁。如《黄帝内经》中说:“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尚书》说:“一曰寿,百二十岁也”,即活到120岁才是应该活的岁数。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先哲会认为人的正常寿命应该是100~120岁呢,百岁老人在现代也是很稀少的,更别说在医疗条件和生活条件都相对落后的古代了。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正是由于技术水平、生活条件的提高,现代人类生活的环境已远远不如古代那样纯净,生活虽然精彩丰富,但常常熬夜、晚睡晚起,饮食习惯也常以肉食居多,甚至添加了许多化学制品,这些新的问题也带给现代人们更多的疾病,从而减短寿命。
现代科学对“天年”主要有以下3种观点。
1.第1种观点 动物凡生长期长的,寿命也长,哺乳动物的寿命应当是其生长期的5~7倍。例如:牛的生长期是4年,因此其寿命是20~30年。按这个规律计算,人的生长期是20~25年,因此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00~170岁。
2.第2种观点 寿命的长短与细胞分裂次数和周期长短有关。把动物细胞分裂的次数和周期相乘的结果即为其自然寿命。小鼠细胞分裂次数是12次,周期为3个月,因此其寿命应为3年。人的细胞分裂次数是50次,分裂周期是2.4年,据此自然寿命应为120岁。
3.第3种观点 寿命与性成熟期是同步的,应根据哺乳动物的性成熟期来推算寿命。最高寿命相当于性成熟期的8~10倍,人类的性成熟期是13~15岁,照此计算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10~150岁。
以上观点虽然不尽相同,但无论是哪种观点结果都表明人的自然寿命应该在百岁以上。目前人类的平均寿命只达到70岁左右,距离人类真正的“寿终正寝”还差之甚远。人自出生后,除了先天的遗传因外,社会因素、生物因素及睡眠、饮食等生活方式和习惯等都有可能影响和决定人的寿命。因此,通过掌握一定的常见老年病知识,实践一定的养生保健方法,顺应天地自然之变化来预防保健,人类一定能延长自己的寿命,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人活百岁也不只是梦想。
三、到底什么是老年病
老年病,即老年疾病,顾名思义,就是指人在老年期所罹患或多发的与衰老有关的并有自身特点的疾病。老年病通常可分为3类。
1.老年期特有的疾病 老年人在器官逐渐老化过程和基础上发生的,由于机体形态和功能逐渐衰退而发生的与退行性改变有关的疾病,为老年人特有,如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痴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前列腺增生等疾病。
2.多见于老年期的疾病 这类疾病并不局限于老年人,其他年龄阶段的人如中青年也会发生,只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发病率明显增高的一类慢性疾病,原因是由于老年期机体各组织的衰退和修复能力减弱所致,如动脉硬化、糖尿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压病等疾病。
3.老年人与中青年人都可发生的疾病 相同的是没有明显的年龄差异,如感冒、肺炎等疾病;不同的是中青年人发生这类疾病一般恢复较快,容易痊愈,而老年人体质衰弱,机体功能减退,患这些疾病后身体恢复得很缓慢,甚至可诱发其他疾病而死亡,如老年性肺炎等疾病。
四、看看自己有没有衰老的表现
衰老是自然界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人类进程中的必然过程,是不可避免的,而老年病往往伴发其中。英国牛津大学2000版《老年医学》对衰老的定义是:生物体进入成熟期后,随着年龄的递增,机体器官逐渐丧失了适应能力,即对内、外环境变化所致的挑战逐步失去反应性的适应能力。研究表明,老年病的发病率与衰老程度呈正相关,老年人通常或多或少、或轻或重、或急或慢地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
衰老是老年病发生的基础,《黄帝内经》对人体衰老过程及老年疾病的机制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认为人在中年之后开始衰老,机体功能减退,相继出现“阳明脉衰”“肾气衰败”“五脏皆衰”等变化,五脏气衰,正不克邪,导致老年病的产生。书中记录了不少老年病,尤其是真心痛的记载,“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很类似于现代所说的冠心病。中医学认为气血虚衰是衰老的基础,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逸太过等外因均可导致人体的衰老,外因是条件,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而肾气虚衰为主的五脏虚衰则是引起衰老的内在因素,“肾气盛则寿延,肾气衰则寿夭”,内因往往是基础,是导致衰老的决定性因素。此外,痰和瘀是衰老的必然产物,也是导致老年病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的气血日渐亏衰,机体功能日益减退,气机不畅,生化无源,从而影响正常人体的水液代谢和血液循环,痰和瘀也相继产生,继而更加影响机体气血的生化和输布,这样循环往复,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导致老年疾病的产生。痰、瘀是机体代谢障碍产生的病理产物,不仅导致机体发生新的病理变化,加速机体衰老,而且积聚到一定量和程度时会促使机体产生各种病变,导致疾病的产生,例如高血压、老年性痴呆、脑卒中(中风)等。由上可见,机体衰老时的特点是虚(气血亏虚)实(瘀血、痰浊)夹杂,而气血亏虚是导致痰、瘀产生的前提。痰、瘀产生后又会加重机体气血的亏虚,在机体中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多种老年病的发生。因此,延缓衰老、阻断衰老时体内的恶性循环,是防止或降低老年病发生的有效途径。
现代医学关于衰老的发生机制说法众多,例如遗传程序学说、自由基学说、细胞凋亡学说、线粒体学说、端粒学说等。人们一直在不断努力探寻,试图找到一个完整的理论来对衰老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然而至今尚未取得共识。衰老的具体表现如下。
1.外貌的改变 人的衰老首先能从外貌的改变发现,毛发变白,甚至脱发是显著特征;同时皮肤开始松弛无弹性也是人逐渐衰老的又一特征,还会出现老年色素斑。
2.新陈代谢的退化 人体的三大代谢,蛋白质、脂肪、糖代谢在老年期都会退化,表现为体内蛋白质缺乏,比例失调;血糖浓度升高;血脂明显升高。
3.系统功能的退化
(1)心血管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功能明显下降,心肌收缩能力减弱,心肌顺应性下降,心脏泵出的血液量减少,致使肝、肾等内脏和微循环的血流灌注量减少,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全;血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血管弹性减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血管内腔狭窄,易导致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2)呼吸系统:老年人肺活量减少,残气量增多,换气效能减弱;呼吸管道黏膜萎缩,纤毛活动减少,对刺激反应迟钝,保护性排痰功能减退;大脑对延髓呼吸中枢的调节作用减弱,呼吸肌衰弱,易发生肺气肿和呼吸道炎症。
(3)消化系统:胃肠道蠕动活动减弱,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减少,故老年患者常见消化不良和便秘;肝脏重量减轻,体积缩小,肝细胞数量减少,储血功能、解毒功能、蛋白质合成和储备功能皆减退,肝功能异常较多见,血浆白蛋白略低,球蛋白相对略高。
(4)泌尿系统:肾脏是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主要脏器。老年人肾脏的重量逐渐减轻,肾小球数目不断减少,导致肾生理功能低下;老年男性多伴有前列腺增生、肥大,引起夜尿增多。
(5)神经系统:老年人的脑神经细胞数量、脑蛋白含量、脑血流量也减少,供血不足,以致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甚至患上老年痴呆。老年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反应迟钝,人体的五官,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都会减退,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耳聋耳鸣、食之寡淡无味等表现;甚至伴随神经系统的退化,痛觉也会不那么敏感,对疼痛的感觉也日益迟钝,对某些创伤如骨折可能无明显的疼痛感觉,甚至有些急腹症如阑尾炎就因为老年人痛觉的退化而被误诊。
(6)精神情绪的改变:老年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老人的逻辑推理能力、短时记忆力比青年人差。此外,老年人大多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遇到不顺心的事,往往会闹情绪,唠叨不休。罹患老年病,疾病本身也会使老年人处于紧张、焦虑状态,老年人患病引起的心理挫折往往比躯体障碍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