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锅底人计时

不知不觉姚顾生一家来洞底半月有余,这天晚上姚关强来到父母房间:“二老哇,我们得回去了,山里的雪来得早来得猛,一旦大雪封了山今年就走不了。”

“我想在这里多留些时日,你外公外婆年事已高,就像秋天挂在树上的黄叶随时会掉下。到时锅底人不可能知会我,我已经错过了祖辈不想错过父辈。”解招喜说。

“母亲,锅底人长寿,活到上百把岁不是不可能的事,您不得在这里呆十几年?”

“少说也得陪他们过个年。”

“我也暂时走不了,进来一趟不容易,我想替他们做两件事,一是集谱,二是替崖上的先人立墓碑”姚顾生说。

“那我也在这里陪着你们,明年一起回家。”

“你跟我们不同,我们是闲散人,你是军中教头不能长期不在职。这样吧,你带家丁们先回去。”姚顾生说。

“那明年这个时候我来接你们。”

“不用,我们什么时候回去,这里会有人送的。锅底人封闭在这里多年,外面早已改朝换代了他们该对外开放了。”要顾生说。

听说外甥要走锅底人极力挽留,见苦留不住就装了二十箩筐土特产相送,够十匹马驮。

姚关强说:“我们在这里吃喝这么久,父母还继续在这里劳烦,万万不能拿。”

“都是自家人分什么另外?一些土特产,这里有的是。等你们回到家时年关将近这些用得上。”

几天后姚关强带着随从离开了。

锅底人的日程运行回到了老轨道,大家各就各位各司其职。

解招喜在孝敬院里服侍、陪伴老人,姚顾生着手集谱的事项,他了解到有几个识俩字的人就让他们协助自己。

自洞底第一代至今已历五代,他逐家逐户从第一代起登记名字、生辰、婚姻状况,包括已去世的和未长成林的。

在登记名字和年庚上颇费精力,因为每个人的名字只在口头上用,并没有文字记载,起名字只管字音不管字形。

姚顾生登记时不知选那么多同音字里哪个?不过锅底人起名字跟周围环境事物等有关。

大家为表达亲呢只叫名字中的一个字后面加一个“尖”,什么“劲尖”“模尖”等,大名一般不用。

顾顺生就根据所取名字的来历来定字形,没有寓意的他就自作主当写一个。

集谱时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记录每个人的生辰。

又碰上大麻烦,所有人的生辰都没有文字记载,全靠脑子记,记着记着许多人生辰记不上了。还有不少在洞里出生的人生日没有准确日期。

这还得说说锅底人对时间的测量和认定,锅底人不用黄历,今年的黄历明年不能用。

他们几年才出去一次,尤其后面几十年都没出去,自然没法弄到当年的黄历。

他们根据季节特征判定四季,枯黄的茅草丛里钻出点点嫩绿就知道春天来了,人到立夏边走路要人牵,头顶上的大雁高叫着“秋天来了”,雪片送来冬天的消息。

关于月份的到来自有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物种报信,兰花二月开,葛藤花三月开,映山红四月开,栀子花五月开,桂花八月开,菊花九月开。

三月九月长三九菇,五月长鸡枞菇,六月长大水菇。九月捡板栗,十月捡茶籽,

至于日脚月亮略点一二,新月为月初,满月为月中。上玄月为初七、八,下弦月为二十二、二十三。十五十六月亮圆。

然而月有大小,年有平闰,具体这天是什么日脚锅底人无法认定。什么春节、端午、中秋节等节日拿不准,他们索性就不过节了。

他们出门、做业事、婚丧嫁娶不选黄道吉日,也不兴过生日。

日脚对他们来说无关紧要,而时辰关乎他们日常生活,干活、吃饭、睡觉都得有时间点。

他们掌握不少时辰的测量方法和技术,鸡子寅时报晓,午时报午,酉时宿笼。

晴天根据日头的位置辨别时辰:辰时、午时、酉时的参照物明星,日头露脸为辰时,悬挂头顶为午时,落水为酉时。

晚上观察月亮和星星的位置估算时辰,当月亮当头照或是星星集中到了中间时就是午夜了。

见不到日头和星宿时锅底人使用“蚊烟”计时器,将干艾草、干榆木皮、木炭碾成粉末,按2:1:7混合,加水揉和。把和熟的泥捏出大小一样的泥坨,又把泥坨搓成指头粗均匀的柱条,这就是蚊烟。

点燃的蚊烟放在刻着了十二个格子的条形木板上,每个格子边缘雕了十二生肖的图案。

一根蚊烟差不多烧六个时辰。

后来榨屋建成了,能大量加工木子,木子油是制造蜡烛的原材料。

他们将木子油灌入大小长短不一的竹筒模具中制成了各种型号的蜡烛。其中有一种“记时蜡烛”,酒盏粗长一尺五,可燃十二个时辰。

这种蜡烛模具内壁从上到下刻了十二生肖的图案,蜡烛上也印上了这些图案。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就这样判断把握时间,在相应的时间里做相应的事过着幸福指数高的日子。

他们没有用文字记载日期,过去的某天发生的事情都记录在脑子里。

新生儿来到洞里的生辰也是记在大人心里,大人在孩子记事后就告诉他们的生辰。

一家都养好几个孩子,生日不像名字时常在口中念叨,年代月久后有的父母将孩子们的生辰记混了或忘记了。

不过每一个孩子的到来牵动整个洞底人,婆婆妈妈们都聚集在产房里或助产或陪护。

这么多人见证孩子下地,孩子的生辰你不记得我记得。

好在姚顺生有写日子的习惯,随身带了黄历,花了很长时间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对照黄历逐一推测、确认每个人的生辰。

与此同时姚顾生专门写了《锅底洞志》,真实记录了祖辈、父辈的生平事迹。详细记录了建造栈道、壁上悬棺、六顺堂、学堂、榨屋的时间、地点、人物。

姚顾生懂历法,制作了日历,自此锅底人过上了有节日、生日的清醒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