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二

这是我见到的第一本由女医生,尤其是肿瘤科医生们讲述的,基于自身职业感悟人生的书。很久没有一字一句读“闲书”的我利用假期一气读完,感慨万千。可能因为曾经决心当个大夫却一辈子干了科研,对女大夫们格外关注、敏感和好奇。这17位女医生都是人过中年,有的已与我年龄相仿,其中颇有几个是我的最要好的朋友、熟悉的好同事、心目中的好大夫。但因大家都工作繁忙,接触仍然有限,见面也多半是因为工作关系,更多的还是找她们帮亲朋好友求医看病,每每得到温馨的关照。因为缺乏闲暇,很少相聚,我从没有机会走进这些我尊敬和喜爱的女医生的内心。因此她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从医经历、人生感悟就更加引人入胜。

其实医生应该是我早已很熟悉的群体,可她们的故事仍然深深感动着我。大概是当今的快节奏和热闹纷繁的世界让人太难停下来回望、反思,更难去真实坦诚、不靠豪言壮语、没有高谈阔论地娓娓叙述。这17位可爱的女医生是成千上万女医生的缩影,是优秀分子的代表。她们各有特点,但更多的是医者的共性。这本并非名著,也不一定能成为爆款的小书启发和扩展了我自己的认知与感悟。

第一,医生是个伟大的职业。这话对我们曾从事医学教育的人来说似乎多余。但在我国社会转型和医疗体制改革的动荡过渡阶段,在医患关系前所未有地紧张的氛围中,看到学生们和青年医生的艰辛和焦虑,近年来我也有过多次的动摇与怀疑。书中主人公们的坚守和成就再次展现了这个职业的价值。她们在平凡的日常中创造奇迹,治病救人,同时她们阅尽人生百态,人间疾苦,最近距离地观察人性。她们因此看淡生死,有了更丰富、更淡定、更强大的内心。这种成熟除了反哺职业本身,谁又能说这不是人生一大财富,医生不是一个人间值得的职业呢?真希望我们的医疗体制理得更顺,社会更和谐,让这个职业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第二,更加坚信“性格决定命运”。这些年我因工作关系接触到大量优秀的医生,早已发现他们共同的特性,聪明、专注、执着、认真,特别能拼能吃苦。而且大多数医生并不因职业阅历的丰富而变得世故,单纯仍然是他们的突出特质。外界不一定了解,学医的过程远远辛苦过其他很多职业。医学学制长,课业重,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宏观和微观、生理和病理、技术和方法都要熟记,还有各种微生物,各种药物,各种症状体征……大量的记、背、考。毕业后,因行业准入要求,还要接受严格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历数年的边干边学。医疗中最基本、最“底层”、最烦琐耗时的实践全部由年轻住院医师承担。做到专科医生,至少耗时6年。这是一个医生绕不开的成长之路。尽管有艰辛、有挫折、有困惑,但她们坚持下来了。我相信这其中定有性格的影响。我们的社会分工不同,选择一个职业后只有适合与胜任才能从中获得乐趣并坚持下去。我理解的安居乐业至少应有这个前提。就医生这个职业而言,一个和谐社会应该能够鼓励个人的努力,褒奖个人的才干,也因此才能保护医者的单纯。

第三,家庭教养是成就人生的重要因素。这个大道理似乎多数人都懂,但不一定能深刻理解,我们也常常不能牢记在心和身体力行。这17位女医生全都谈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不管是成长在医学世家、知识分子家庭,还是农民家庭,她们都获得了充分的、无私的父母之爱。亲情和谐加上严格的家教,几乎是她们的成长环境中具有共性的部分。一个人的成功靠的是多种复杂因素,而家庭是成就一个人优秀特质的关键因素。她们的成长和成就难道不是对当今人人焦虑的子女教育问题的又一深刻启示吗?

第四,她们的内心独白还让我再次体会到职业女性令人敬佩的天然优势:善解人意、善于沟通、坚忍执着、包容豁达……当今女性已不是弱者的化身,书中每一个人也都辛苦并快乐着、幸福着。她们帮到了无数的病患,同时为人女、人妻、人母、人师又是何其不易!对职业女性,事业和家庭的平衡几乎成为一道无解的命题,而她们靠的是双倍的努力和个人的牺牲。所以对女性的持续关爱应该是对一个社会最大的利好。

感谢她们分享宝贵的心路历程。她们的经历也折射了医学的本质和肿瘤学临床现状,相信对患者、家属了解医学和医生职业都有教益。而对医学生们,这是一群可以感触到的职业榜样。

柯杨
2021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