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道德经》节选一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不分章,后改为《道经》三十七章在前,第三十八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八十一章。根据众多的考古资料得知,老子五千言原本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的排序,这是老子以德进道的本意。由熊春锦先生校勘的《德道经》,以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为底本,以帛书乙本和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本为校本,广泛考证石刻本、河上公本、龙兴碑本、王弼本等之优劣,以大系统论为指导,以科学的考究态度和严谨的考证依据,查证原貌,澄清流弊,恢复了《德经》为上《道经》为下、名为《德道经》的原旨,还老子“淳德归道”之本意。

问世两千五百多年的《道德经》,被后世尊为“天书”“哲学诗”“万经之王”。在古今中外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无不闪耀着其光辉,到处都留下了其不朽的足迹。《道德经》饱含无比宏阔的宇宙真理,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等广大领域,更蕴含着超越生命的修养至理,体现了中华民族丰富而深邃的智慧,是一部地道的“百科全书”。本教材主要采用的就是熊春锦老师校勘的版本,个别字、句参照通行版,但在章节顺序上作了适当调整与合并。作者老子,春秋楚国人,姓李名耳。他是公认的“百家之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位居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被誉为东方巨人、中国和世界的第一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