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后来了:正在成为中坚力量的一代
- (韩)林洪泽
- 9007字
- 2021-06-24 18:14:59
01 眼前的新世界
没有了电动扶梯,只有玻璃楼梯
1960年以后,韩国的经济增长率远远高出了世界平均水平,实现了高速发展。这样的大环境为人们提供了更易于步入和融入社会的外部条件。当时,只要能成为现代、三星、大宇、LG这类大企业的普通职员,便等于从此踏上了职场坦途。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个人可以顺着组织内部架构的梯子逐步晋升。普通职员的位子通常都留给那些新入职的朝气蓬勃的大学生,这样便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结构。
这一过程有点像不停自动上升的电动扶梯。踏上这部扶梯,只要不出意外,便可以逐渐升往更高的位置,并随之享受更高级别的权限和稳定性。一般来说,年满55岁以后便可以从扶梯上退下来,同时把之前占据的高级管理岗位留给后辈中级管理层。最后,你完全可以享受公司和政府提供的退休金,安享晚年。
但是,1997年的外汇危机(1)成为一个分水岭,自动运行的电动扶梯断掉了电源,猝不及防被留在停止运行的扶梯上的人们,只能靠着自己的力量爬到终点。更要命的是,他们的脚下不再有电动扶梯,而是变成了玻璃楼梯,没有扶手,且随时可能断裂。直至今天,仍有许多人不断掉入它的窟窿,或者被推到两边,然后摔下去,非常可怕!但是,除了抬头迎着目标更努力地往上跑外,别无他法。
10名韩国待业青年中,便有4名是“公试族”
“最近的大学生们不太愿意参加对就业没有帮助的社团活动。大家都很忙,参加社团活动可能会带来一些负担吧。虽然我刚入学的时候也有这种氛围,但是现在好像越来越严重了。那些被大家认为对就业毫无帮助的社团现在已经很难维持下去了。”
在首尔某私立大学见到的一位社团会长向我这样抱怨道。其实,这是我上大学时参加过的魔术社团,会长的话让我深受触动。自2000年年初的那几年,随着李恩杰、崔贤宇等魔术师崭露头角,大学里兴起了一股“魔术热”,那时魔术社团还是最有人气的社团之一。据这位会长介绍,最近大学生们大都对社团不感兴趣,很多人比较排斥社团活动。目前,只有那些对就业有帮助的学术社团或各种备赛社团、对创业有直接帮助的创业社团勉强维持着运转,因为大部分大学生一入学便要投入所谓的“就业战争”中去。
后来,我开始去一些大学的图书馆阅览室或校园周边的咖啡店观察大学生们。我观察的第一个方面,是他们对话中的语言习惯和行动方式;第二个方面,是他们对哪些事物感兴趣,都在学些什么。
令人意外的是,大学图书馆里根本找不到座位。以前只有到了考试周才会出现一座难寻的情况,但现在,即使在平时也很难在图书馆找到空位。更令人惊讶的是,大部分学生不是在学专业知识、外语或考证,而是在看跟国家公务员考试有关的书籍。
“我现在处于二年级的第二学期。学完专业课以后,空闲时间我一般都在看跟公务员考试有关的书。下个学期我打算休学,然后去鹭梁津正式备考。”
首尔H大英文系的金某(1993年生)是一名正在备考的公试族。她准备考税务公务员,最终目标是七级公务员,但是她说,即使考上了九级也会毫不犹豫地去工作。
我问她从前最想做什么工作,她说:“以前梦想着能成为三星电子之类国内大企业的营销人员。”但姐姐的经历让她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姐姐比她大5岁,曾是韩国一家化学领域大企业的办公室文员,入职后的两年中,几乎天天加班加点,最后姐姐辞职做了首尔地方雇佣劳动厅的一名九级公务员。姐姐告诉她,在大企业里很难撑满五年,所以她最终也决定和姐姐做同样的选择。
2018年6月,统计厅发布的《2018年5月就业动向》显示,整体失业人数为112.1万人,整体失业率为4.0%,但青年(15~29岁)失业率高达10.5%,为2000年以来的最高值。更令人惊讶的是,10名待业青年中便有4人是像金某一样的公试族。2016年5月,统计厅发布的《经济活动人口调查青年人群附加调查结果》显示,在65.2万待业青年中,准备普通公务员考试的人数为25.7万,占整体人数的40%左右。
另外,公务员考试的参加人数每年都在增加。2013年7月举行的九级公务员录用考试笔试报名人数为204698人,首次突破了20万大关。2017年的国家公务员九级录用考试报名人数高达228368人,创历史新高。比起2011年的142732人,以及2012年的157150人,可谓飞速增长。但实际上,公务员考试的合格率只有1.8%。以2016年为例,大约28.9万人报名考试,但最终只有6000人合格,其余的28.3万人全部落榜。没有通过1.8%的独木桥的其他98.2%的人只能继续准备下一届考试。只准备两次的话还算是幸运的,因为在公试生大军里,准备三考、四考的人比比皆是。即使现实如此惨烈,公务员的热度也分毫不减。听说最近鹭梁津的公务员考试培训班前面已经排起了两列队伍。一列是为了到班里占个听课的好座位;另一列则是为了来培训班报名学习。2017年,文在寅政府执政以后发布了扩招公务员的消息,于是,“这是成为公务员的最后也是最好的机会”的说法在90后年轻人中不胫而走,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公务员考试的流行。
根据2014年女性家族部与统计厅联合发表的《2014青少年统计》显示,1990年以后出生的青少年(当时为16~25岁)最青睐的就业单位是“国家机关”(公务员)。在全体调查对象中,高达28.6%的人认为国家机关是最理想的就业单位,之后依次是大企业(22.1%)和国有企业(15.4%)。写作当下的2018年,距离调查时间已经过去四年了,当时“想当公务员”的16岁的青少年(1999年生)现在已经20岁了。韩国现在二十几岁的年青一代俨然成了想当九级公务员的“九级公务员一代”。那么,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在哪里呢?
想当九级公务员的90后
韩国的70后经历了外汇危机时期的裁员潮,职业生涯也因此遭到了致命打击,目睹了这一切的80后被迫走上了“自我提升”之路。现实生活中,社会和企业的藩篱已经消失,能够相信的只有自己,每个人都需要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而不断努力。托业(国际交流英语考试)是必考的,五大就业技能(2)是必备的,“自我提升”成为社会流行语。当然,对于80后来说,自我提升是建立在稳定的职业生涯的基础之上的。虽说有“四五停”(3)(45岁退休)和“五六盗”(4)(56岁还不退休无异于强盗)这样的说法,但不管怎样,步入职场后至少都能维持一段时间内的平稳。
可是,2008年爆发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打破了这种稳定。和1997年的外汇危机不同,企业内的结构优化调整开始打破一定的壁垒。从前的结构调整一般仅限于高薪阶层和中间管理层,但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出现的结构调整涉及企业所有人员。在这种形势之下,仅靠自我提升已经不能为个人带来最大限度的保障了。
表1 各代际人群特征
目睹了处于随时结构调整中的80后的恐惧,90后开始思考,未来做出何种选择才是最明智的?首先,要从频繁的结构调整的恐怖中解脱出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将来的不确定性,即必须让人生的机会成本降至最低。如此,最终的答案便是将目标锁定为排资论辈、保障退休年龄的国有企业或公务员。
在一些问卷调查中,新生代的这一趋利避害的未来选择方式已经初见端倪。首先,“选择未来职业时最看重的要素”已经发生了变化。根据女性家族部发布的《2017青少年综合调查结果》显示,全国5086个家庭9~24岁的7676位青少年的“未来前途和职业观”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根据2008年起实施的《青少年价值观调查》显示,13~18岁的青少年在选择职业时,最先考虑的一直是“能力”或“特长”。抛开“能力”和“特长”,青少年在选择未来职业时最看重的一点便是“经济收入”。而本次调查中,更多的青少年回答的是“职业稳定性”。2012年的《青少年价值观调查》中,把“稳定性”排在第一位的青少年(初、高中生)只占5.5%,而到了2017年,这一比例上升到了13.6%。相反,2012年将“经济收入”排在第一位的青少年占14%,而在本次调查中,这一比例下降到了9.8%。1
“我觉得工资的高低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应该是能拿工资的年限长短。我已经听那些在大企业工作的前辈说过无数次,‘哪怕挤破头,只求更长久’。与其去私企面对朝不保夕的危机,不如选择公务员这座独木桥,毕竟这是个铁饭碗。”
——连续两年准备九级公务员考试的金某(1992年生)
金某听到太多刚进大企业工作不久的前辈说过,“一份工作,能长久地做下去是最理想的”,于是放弃了从前梦想着去大企业做营销人员的打算。她说,梦想虽然很诱人,但如果只是昙花一现,那还不如不要开始。
长久以来,“临时工”俨然已经成为各种违反《劳动法》规定的特殊用工形式的代名词。在全体用工人员中,高达46%的比例为非正式员工已经成为普遍情况。目前产业界流行的做法是“只雇用,不负责”,即雇用你来工作,但不承担雇佣责任。如此,90后的待业青年就业时把稳定性看得最重便不难理解了,而相对稳定的公务员或国有企业的职位便顺理成章地成了最受90后青睐的工作。
另外,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于公务员的退休年龄有法定保障,终身收入很高,所以,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公务员的累计收入并不比大企业的员工低。据韩国经济研究院调查,在校期间便通过公务员考试者,退休时拿到的累计收入可能会比私企就业者多出3亿3605万韩元至7亿8058万韩元。调查还显示,公务员工资涨幅为年均7%左右,高于大企业就业者的6.2%,而公务员的退休年龄平均为56~59岁,也高于大企业就业者的平均年龄52岁。2现在的公务员早已不是“待遇虽不够丰厚,毕竟长久”,而是“待遇既丰厚,又能做得长久”。
最重要的是,公务员不需要担心结构调整的问题。自1953年以来,韩国政府从未进行过公务员结构调整。在这一点上,政府可以说是最好的模范雇主了。作为一名公务员,只要不犯特别严重的过错,基本上不用担心失去工作。能从这种恐惧中解放出来,在现代社会最起码意味着有了一个铁饭碗。
“不管公务员养老金制度如何改革,我都会继续走这条路。公务员本来就不发退职金,退休后只能靠养老金生活,现在政府又要改革养老金制度,挺让人无语的。不过不管政策怎么变,我还是会继续备考。”
——公试生金某
到目前为止,公试族认为公务员工作稳定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公务员养老金。当然,公务员养老金比普通国民养老金更早出现了赤字问题,且政府需要填补的赤字缺口越来越大,这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形势下,历届政府提议的公务员养老金改革终于在2016年得以通过。养老金制度改革后,公务员养老金缴纳率从14%(本人负担7%)上调至18%(本人负担9%),支付率从1.9%下调至1.7%。同缴纳率9%(本人负担4.5%)、支付率1%的普通国民养老金相比,这意味着公务员养老金的收益率已经失去了优势。另外,之前的公务员养老金和国民养老金还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公务员养老金不涉及所得再分配的问题,而2016年通过的改革案中采取了所得再分配措施。不过,正如之前金某在采访中所说,大多数公试族都不会因为这个问题而放弃公务员考试。
当今社会,人人自顾不暇
1997年的外汇危机导致断电停止运行的电动扶梯,以及后来出现的玻璃楼梯上,所有人从此与“安逸”二字绝缘,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焦虑和压力。在这样一个人人自危的年代,谁还有能力分神额外照顾年轻人呢?
在与波兰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的谈话中,意大利出版社编辑里卡多·马泽奥(Riccardo Mazzeo)使用了“恐童”(Paedophobia)一词。3与其说“恐童”一词表达的是对年轻人的恐惧,不如说是在个人生存困难的情况下,社会已无暇顾及他们。同样是在这次谈话中,鲍曼指出,大家对年轻人的这种恐惧“将成为年青一代被视为某种社会负担的开始”。生活已经如此不易,人们非常警戒和回避与自身无关的负担和责任。就这样,我们的社会渐渐对年轻人收起了所有的温情。
在这种环境中,比起青年一代的个人成长或长远利益,企业自然更注重自身的眼前利益,企业的一切行为都只对有利于自身短期利益的目标负责。它们时刻紧张着,忧心忡忡,生怕速度稍微慢一点,就会落后于竞争对手。慢慢地,企业被磨尽了耐心,也就不会轻易对任何人发善心。
理查德·桑内特(Richard Sennett)在他的著作《新资本主义的文化》中提到了“不耐烦的资本”(Impatient Capital),即寻求短线回报而非长期经营业绩的资本。据某项调查资料显示,美国养老基金的平均持股时间从1965年的46个月大幅减少到2000年的3.8个月。资本追逐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收益,使得企业组织的特性也出现了改变。决策迟缓、效率低下的企业已经很难适应这种资本变化,只有充满活力、反应快速的企业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以20世纪60年代美国汽车产业的情况为例,管理层的决策传达到汽车销售现场,过去需要平均5个月的时间,但最近只需要两周左右。
这种紧张已经波及大学。例如,一些大学的半导体专业实现了订单式培养,企业向学校订购自身所需的人才,学校则根据要求培养符合要求的各类人才。学校的步履越来越匆忙,已经很难再为学生提供考虑未来、摸索等时间。不耐烦的资本和企业期待的是可以立刻投入工作现场的即时战略。因此,如果学校不能为企业提供其所需的人才,企业就只能聘用那些有工作经验者。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已经很少有人会重谈“大学已沦落为就业学院”的论调。
2008年,中央大学和斗山集团联手合作,实现结构调整的同时还新开设了“会计与社会”课程。学校规定,所有专业的学生毕业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必修会计学。对此,首尔大学的张德镇(音)教授曾强烈指责:“学生们为什么要掏钱去学只有企业里才需要的学问?”在他看来,如今的大学“一心只顾培养符合企业价值的人才,而不是具有学问价值的人才”。
不过,当时的理事长朴容晟(音)认为,“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大学毕业步入社会后最先面临的就是资金周转问题”,因此他强调,“将会计学设为大学必修课是出于对学生未来长远打算的适时考虑”。虽说大部分学生的就业领域均与企业相关,但显然学校对所有学生采用了相同的就业政策。这说明,企业家的意见和倾向已经影响了大学的就业政策制定。4另外,大学毕业生失业人数的持续增加也促使大学渐渐沦为“职业养成所”。根据《2015年青少年统计》显示,2014年青少年(9~24岁)中有48.6%的人回答,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拥有好的职业”;36%的人认为是“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升”;认为是“完善人格和个人修养”的仅占1.8%。
企业要求新员工有工作经验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大学一毕业,年轻人就要千军万马挤上就业的独木桥。但糟糕的是,即使顺利找到工作,也有可能长期无法得到提拔晋升,甚至无法转正。另外,假如在60岁以前退休,如果不想亲身经历“全球最高老人贫困率”,还要为重新进入就业市场而努力。而公司内部的在职人员则持续经历着晋升难、转正难等一系列难题。
这样一来,曾经的就业体系开始瓦解,企业里从前实行的员工培训也随之消失。现在,已经很少有企业愿意为员工提供人际沟通与交流培训或学习技术知识的教育培训了。相反,公司期待新入职员工可以立刻投入工作,或者在短短几周内便熟悉业务,迅速进入快节奏的工作状态。
因此,企业在选拔新人时,最看重的恰恰是工作经历。就业门户网站Job Korea以592名企业招聘负责人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多项选择),结果显示:57.8%的负责人将应聘者的工作经历列为决定简历筛选成败的重要因素。5此外,企业比较看重的其他方面还包括自我介绍(27.7%)、专业(26.0%)、学历(25.8%)、资格证(22.8%)、外语分数(15.4%)、毕业学校(14.9%)、个人作品集(12.8%)、学分(11.7%)等。一些正在准备就业的年轻人对此非常不满:“看重工作经历的话,应该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为什么要招聘新人呢?”韩国的90后当中曾流行过“工作经验的莫比乌斯环”的说法,即“自嘲因为没有工作经验所以不能就业,而无法就业就不可能获得工作经验”。6
随着企业开始要求新员工有工作经验,一些人放弃了在现有公司的工作经历,重新以新人身份求职,这就是所谓的“工作经验下降”现象,即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或中坚企业的员工由于现有工作难以为继,利用自己有工作经验的优势重新参加一些大企业的新员工招聘。也就是说,他们先在中小企业或中坚企业积累工作经验,然后踩着“工作经验的梯子”,艰难地取得大企业的通行证。这不但进一步助长了人们希望一就业便能进入大企业工作的社会氛围,也加剧了大企业入职扎堆的同时失业率上升,同时已就业人员的工作经验贬值的现象。
新世袭制的出现,文科生的就业现实
要求有工作经验还不是唯一的问题。从前就有“文九论”的说法,意思是90%的文科毕业生都赋闲在家。现在又流行起了“文歉”和“理幸”说,意思分别来自“对不起,我是文科生”和“幸好我是理科生”的说法。
据教育部2017年12月发表的《2016年高等教育机关毕业生健康保险DB(5)连接就业统计》显示,文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57.6%,比工科的71.6%低14个百分点。虽说文科生就业难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问题已经越发严重。
从最近对韩国企业人事负责人的采访调查结果来看,招聘新员工时企业更偏爱理工生的现象已更加明显。就业门户网站incruit于2018年7月16日到8月13日,对571家上市公司的人事负责人进行的电话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最愿意录用的专业中,工科类专业以53.6%位居第一,其后依次为人文专业(20.2%)、经贸类专业(15.2%)、医药专业(4.5%)、自然科学(3.3%)、教育专业(1.4%)、社会专业(0.9%)、艺术或体育专业(0.9%)。值得注意的是,工科类专业的偏好率较前年的45%增加了8.6个百分点,已过半数。7
相关调查负责人预计,日后,理工科人才偏好现象将进一步加剧。他表示,“在长期的经济停滞中,国内主要大企业瞄准了半导体和显示器为代表的电力、电子以及新再生能源领域,在技术和人力开发部门进行了持续投资”“自然而然地,相关领域的就业岗位也会增加,而且第四次产业革命即将到来,今后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会很大”。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中出现了“新世袭制”的说法,意思是就业率决定身份等级,文科生是平民,而理科生是贵族。其中“电、化、机”(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专业生被称为“王族”。
渐渐地,文科生就业难的现象积重难返,已经有人公然宣称:“文科生想就业,必须辅修工学。”实际上,10多年前我在大学主修数学时,当时理工科就业确实更容易一些,但并非所有的文科生就业都成问题。当时一般认为经营学专业更容易就业,因此很多大学生辅修了经营学。但是,看现在的趋势,经营学专业的学生也开始辅修自然科学或工程专业。
实际上,韩国企业之所以不得不大量招聘理工科毕业生,是和韩国以制造业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分不开的,目前堪称韩国代表性企业的三星电子和现代汽车正是扎根于理工领域。针对这种现象,首尔某大学的人才开发中心负责人表示:“很多企业采用的都是越往上层人越少的金字塔形结构,而理工科领域很容易减少管理者人数。”为了解决这种供需不均衡的问题,已经不断有意见指出,大学应该根据韩国产业结构方向将文科和理科的招生名额进行相应调整。但是,也有人批评,大学不是为了企业的人力生产而存在的地方。另外,所谓的大学结构调整在短期内也很难施行。
长大后想当公务员的小孩与准备公务员考试的高中生(6)
以前,孩子们长大后都想当科学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的梦想发生了变化呢?我们的生活需要偶像,但更需要科学家。把科学还给孩子们吧!
——现代摩比斯诺贝尔项目广告
我出生于1982年,是上过国民学校(7)的最后一代人。虽说早已记不清当时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但在当时一项关于未来理想的问卷调查中,我果断地选择了“科学家”。就像上面的广告语中所说的那样,以前,大多数小学生都希望将来能当一名科学家。那么,2012年广告播出时小学生们的理想是什么呢?
2012年,SBS电视台在播出的《代际共鸣1亿知识问答》节目中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理想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最受欢迎的未来职业是公务员。本次问卷的调查对象是全国1000名小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想当公务员的人数占42.5%,艺人占38.8%,运动员占10.6%,其他占8.1%。
在其他调查中也出现了类似的结果。2013年,庆南小学生家庭生活及学校生活问卷调查显示,921名调查对象中,未来希望成为教师或公务员的学生达到了29.3%。其次分别为艺术家16.9%、艺人12.5%、政治家7.8%,运动员、医生、厨师、科学家、律师、飞行员、电竞选手、法律界人士、务农等其他职业总体占33.4%。
小学生们升入初中和高中以后,人生理想会发生改变吗?答案是否定的。2016年,JTBC电视台以首尔市的830名小学、初中、高中生为对象进行了“青少年人生理想”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梦想的职业第一位仍然是公务员(22.6%)。新变化仅仅在于排名第二的位置上出现了房地产业主和租赁业主(16.1%)的新业种。
小学生对未来理想的想法改变直接导致大学升学率出现了变化。2016年韩国高中生的大学升学率为69.8%,首次跌破了70%。与2008年的84%相比,下降了大概14个百分点。
一度以世界最高水平著称的韩国大学升学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高昂的大学学费。以2016年为例,20多岁人群的平均家庭负债额约为2400万韩元。8持续走低的就业率也是导致大学升学率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学费问题,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要欠下巨额债务,而毕业后又无法找到工作,在这种形势下很多人只能另辟蹊径,开始备考公务员。既然最终目标是九级公务员,那么就没有必要在大学里浪费好几年的时间和金钱。
就这样,早早便开始准备公务员考试的高中生的数量猛增,网络上甚至出现了“公等族”(공딩족)这样的流行语,意思是准备公务员考试的高中生及复读生。9可以说,2013年新发布的九级公务员考试修订对“公等族”的激增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原本是必考科目的行政法总论和行政学概论变成了选考科目,而高中阶段的社会、科学、数学等加入了选考科目,考试科目与高中课程的重复科目增多,使高中生准备九级公务员考试变得更具优势。
包括儿童在内的青少年的未来理想可以真实地反映当代社会风貌,他们是在大人们架构的世界框架中向着最合理、最理想的目标前进的。本身也是一名作家的文裕锡法官说过,“变化的不是世代,而是时代”。这表明,每个人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追求幸福的存在,现在的年轻人也在低增长时代本能地寻找生存战略和幸福战略。10如同地球上所有生命体一样,人类也在为了生存而适应环境,并为此不断做出最佳选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要做出的选择是适应时代变化的,那就是合理的。
(1) 1997年7月,一场巨大的金融风暴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被席卷进去的泰国、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亚洲大部分股市大幅下跌,许多大型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韩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
(2) 指外语进修、竞赛得奖、实习经验、志愿者活动,以及各种资格证。
(3) 韩语中,“四五停”与“沙悟净”谐音。
(4) 韩语中,“五六盗”与“五六岛”(位于韩国釜山的岛屿)谐音。
(5) DB连接即数据库连接。
(6) 韩国的公务员考试不限制年龄和学历,因此吸引了大批高中生报考。
(7) “国民学校”是朝鲜半岛日据时期对小学的叫法,意为“皇国臣民学校”。为彻底清除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残余,1996年3月1日起,韩国将“国民学校”正式更名为“初等学校”(초등학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