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芙珍[1]
红满是那种想起来就感觉轻松、温暖、喜悦的朋友。谈笑风生中的温文尔雅,举手投足间的稳健刚毅,让我嗅到的是秀外慧中的芝兰之气。初见之时,没有想到她是诗人,及至读了她诗中对自然的赞美与喟叹,对生命的领会和诉说,对社会、人生的审视和观照,我便对她有了一种敬佩之感。所以红满嘱我作序,当即慨然应允。
通读红满的诗,题材多样,形式独特;开阔大气和细致深刻并存;情感与性灵的描写和对生活的展现并存。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诗歌鲜亮、新颖、别致的意象营造;开阔又静美,和谐又悠远的境界建构;讴歌生活,把诗歌和当下联系起来的创作追求。
她的诗有着鲜亮、新颖、别致的意象营造。意象是外部世界的形象与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相结合而产生的全新的诗象,是诗歌艺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另一个是声律),也是诗歌构成的最小元素。在情感和思想的改造经营下,人可为意象,物可为意象,实体形象可为意象,抽象和虚构的事物、通感和象征的事物,也可为意象。红满诗歌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鲜亮、新颖、别致的意象营造,令人读之有新鲜感,有色彩,有温度。她诗集的名称就是以一个鲜亮的意象命名的——秋天的红纽扣。
颤动的秋野,交出成熟与沧桑
一枝残荷,一杆宋词
秋风中平仄起伏
秋天的红,就是一枚红纽扣
咬紧,回家的每一条路
诗人把对生活的热爱,把秋天景物中色彩最强烈的部分,以欣赏的目光,聚焦成一颗红纽扣的意象,很别致、很新鲜、很有诗情画意,也为全诗的意境建构奠定了基础。
再如,在《春天,是一个动词》这首诗中,“五彩的釉”“火红的新衣”和“春,耕犁着月光”都是很美的意象,但我最欣赏的是“春,是一个青果”中“青果”这一意象。提到春天,人们大多会写鲜花、春风、春雨,但写一枚青果就有一种强烈的象征意义。青果这一意象预示着无限生机,但是尚未成熟,这其中以物喻人,希望成长、希望深刻,在青涩中希望收获的颜色,既有视觉的舒适和喜悦,又创造了一种静美的存在。一枚青果缓慢的生长象征着人格的完善,也展现了诗意的张力。
红满还写了不少献给母亲的诗:
母亲越活越小,小得如父亲用过的木刨
佝偻的腰,接近驼峰
我越活越大,大得成了拐杖
回到家,喊一声:
“娘”——
声音在院子里回响
母亲坐在大门口,成了石头
年积月累,石头开了花
母亲守着家,写一本厚厚的家书
母亲喊我,我就答应
母亲涂点绿色,我就成了草原
在这首题为《我和母亲》的诗中,她把慢慢变老的母亲写成“变小”,如“父亲用过的木刨”;母亲的腰身接近“驼峰”,长大的我成了“拐杖”;坐在大门口的母亲成了“石头”,而且“石头开了花”;母亲抹了一点“绿色”,我变成了“草原”。在诗中,母亲人生中的艰辛,时间中的音容,以及诗人自己的成长,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母亲是一本厚厚的书,真实而富有感染力。
在诗中,母亲本身便化为诗歌的意象,这种人物化的意象,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咧嘴的石榴,卸下一年疲惫/收起骨骼里的痛,吻/落满朱唇”《小确幸》;“湿漉漉的音符,随风起舞/一壶老酒,挂到空空的枝头/来一场宿醉吧,和雪干杯”《你是新的》。诗歌这样的意象营造,是丰富的、色彩鲜明的、别致的,是有温度的、美的。红满的诗歌,读来令人感受惊喜、心生欢喜。
她的诗有着和谐而悠远、开阔又静美的意境建构。按我个人的理解,诗的意境就是融汇了诗人个人思想情感的意象的组合,从而建构出和谐悠远的艺术空间,红满的有些诗歌,便创造出了这样的空间,并具有开阔静美的特点,我们还用“秋天的红纽扣”这一意象为例。它出现在“粗瓷大碗上的青花”“夕阳被敲下山峦”“减肥的树”的意象群落中,便产生出了一副开阔而静美的象外之境的画图,诗歌意境便由此而生。通过一枚红纽扣,我们能够感觉到似乎有一件广大的、季节的霓裳,披覆在收获的秋天的身躯上,那一枚鲜亮的纽扣,就是这霓裳最耀眼的所在。一个美好的意象,成了美好意境的点睛之笔,这样的意境建构非常独特,在这样的秋天里有欣喜、有期盼、有自豪、有对生活的赞美和对人生的安顿。
再如《十月,遇见格桑花》一诗:
……
从雪域高原嫁到生态水城
顽强的生命力,组成桥
我的心有了相同的颜色
静静地坚守着茎骨
关上门,追赶
似曾相识的灵魂
格桑花,一种并不强大的生命,从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迁徙到碣石山下,初心不改,本色不改,而诗人的心也与这生命有着相同的颜色。“静静地坚守着茎骨”是一种坚强的象征,是一种人格化的向往。无论高原还是海滨,无论雪域还是水城,都能幸福地开放。以格桑花为核心意象的意境,展现出一幅壮美的画图与坚韧的人生,包容的气质,共同追寻着相识的灵魂。这种意境超越时间与空间,神与物交融互渗,情与意相互引导,宽广和谐,悠远静穆,触动心弦。
红满尤其善于写出凄美的意境,这是她诗歌的一大特点,这里仅举一例:
《落叶,这秋的眼泪》
……
已至暮年的蝴蝶,缓慢地
煽动着翅膀,与阳光比高
与黄菊互递信笺,休息一会儿
买好返程的车票
……
树,忍痛解开最后一颗纽扣
轻轻地走进护林小屋,捧着
发黄的经书,在篝火旁
救赎
时值深秋,蝴蝶已近暮年,此时它仍有两种诉求:“与阳光比高”发放最后的旷放和忧思;同时与黄菊传递信笺,同样归宿的事物,相约远行。然后“休息一会儿,买好车票准备回程”。面对永久的沉寂,从容而淡然,确如归去。这样一种意境蕴藉而凄美,没有一丝凝重和哀怨,却让人更觉得意味绵长。
一棵树被砍伐,就像解开了最后一粒纽扣,袒露出自己的襟怀,轻轻地走进了护林小屋,走近篝火,燃烧自己,如读一本发黄的经书,从而完成救赎,就像走向理所当然的归宿。这种意境,凄美中多了几分悲凉和慷慨,使意境更加开阔,“韵外之致”蓦然而生。
红满的诗歌就是以这样独特的内容形式建构意境、观照展现生活和心灵,她开思幽怀远、自然从容、开阖自由地抒写,充分地提高了创作的品质。
她的诗有着讴歌生活,把诗歌和当下联系起来的创作追求。红满的诗,虽然有些作品在形式上有飘洒如意、跳跃性大、氤氲朦胧的情状,但讴歌生活,把诗歌和当下联系起来,仍然是她创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她关注现实生活,讴歌赞美家乡的一切:
……
倾颓的院墙,修葺一新
长满荒草的屋脊,盖上红瓦
大门刷上油漆,城镇化巨大的车轮
碾压着古老的土地
……
用一滴水,滋养干涸的乡音
先于奔向我的——
是振兴乡村的“三年规划”
——《故乡的魂》
别忘了,有风
适合授粉,适合播种
把故乡的根,留住
把院落打扫干净,出走半生
归来,仍是少年
——《故乡的屋》
走过去,坐在你的怀里
多么的惬意,多么的温暖
像母亲的臂弯,安静地
等一场雪来覆盖
……
我从晨曦中取出金钥匙,给这片
树林,涂抹上一层羞涩的红晕
——《那片树林,是珠贝》
这样的美好诗篇、热烈的赞歌,它们都很直接、坦诚、有力、坚定、震撼、鼓舞人心,不需要进一步解读。红满写世界文化遗产谢家坝遗址是“如沉睡的蟒蛇,抚摸温润,有体温”。怀着深切的热爱,客观地描写不断向好的生活,这样的诗歌会自带哲性的提升。
我一直以为,在现实生活之外,单纯地追求诗与远方是一个不太真实的命题。我的一位朋友说,平庸和当下是自带的,诗和远方只有优秀者才能追寻,我很难同意这样的说法。诗,固然要关怀心灵,固然要抒写远方,但只有在庸常的生活中,在与自然的亲近中磨砺、孕育作品,才能使诗意与人生紧密结合起来,才是有背景的形象、有风骨的境界、有生命力的文字,这样的作品一定会给整个创作增光添彩。
诗歌的表达和构成方式,有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也可以增强诗情画意,但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于专业化,既要保持诗歌的飘逸跳跃,又要直指物象和情感,以使一般读者都能领会到诗人的基本生活和情感指向。红满诗意盎然,她真挚地书写自己的生活,走着一条多维度的创作之路。
“唯我诗人,众妙扶智。”且为序。
庚子仲秋竞宁斋
注释
[1]牛芙珍:沧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