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又正逢战乱之时,还有遍地的旱灾肆虐,这时的粮食就显得弥足珍贵。
景煊只想将眼下的食物留给更有需要的人,自己饿几天倒是没事断不能苦了这天下百姓。铜心法师倒是让他不要拘谨,大不了可以支付些银钱,就当是交换。
但是在饥荒横行的现在,有银钱未必能买到粮食。
正是这样,景煊宁愿选择了挨饿,最后他也向铜心法师辞行,准备返回江陵。临行前,法师对他留下了一句非同寻常的话语。
“此次回江陵与往日不同,大人还需谦卑行事,遇事万不能崭露头角。”
“为何?”
“大人天资聪颖,日后定会明白的。”
江陵府,临时行宫内。
讨逆军总指挥使侯炯以及领内狱总理大臣于文罡还有李承林均被赵王宋立明单独召见。他们往日的随心所欲将在这里一扫而空,变得严肃且克制。
此次,他将在这里议定攻伐帝京的计划。侯炯与于文罡等人仅仅只是站着,而宋立明则是端坐在他们几人的中间。
就在这个时候,宋立明派出的暗哨也刚好回来,据此人奏报说景煊一个人去了万全寺,而且还见了一个和尚,后来把自己关在了一栋房子里好几天,不知作甚,其中并无异样。
宋立明听完只是淡然一笑,他本是担心景煊特立独行,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而目前看来完全是他多虑了,景煊只不过是个多了点善心却又无可奈何的人罢了,于他而言还算不成威胁。
“景煊还真是个善人儿。”宋立明打趣道,“忏悔思过虽说是愚蠢了些,但也是明心见性之举,诸位应当共勉。”
“臣等受教了!”
侯炯和于文罡心口不一道。
“朕身边倒是缺些像他这般刚毅敏捷之人……”
宋立明很是惜才,因为他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人才储备。李承林看准了机会,决定助景煊一臂之力。
“末将想向您举荐一人,还望陛下恩准。”
李承林恭敬的请求道。
宋立明则表现的饶有兴致,他倒想知道这个人是谁。
“我等能不费吹灰之力拿下江陵城,景煊当居首功。”李承林继续说道,“陛下不应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吗?”
他的话显然是正对了宋立明的胃口,自己也在思考。但侯炯必然是要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他不想看到景煊有翻身的机会。
只见侯炯双手抱拳,眼神中透露着真切与急迫。
侯炯反对的理由就是景煊没有功名傍身,其二就是他对宋立明并没有真正的投效之心,所以说即便再有才也不能录用。
但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宋立明的宠臣于文罡提及的,此人观察问题入微,他提出不查明实情就破格提拔景煊,极有可能造成以后的君臣反目,最后或许还会引发整个朝堂的动荡。
听到这里,宋立明只好暂时打消了这个不成熟的念头。
接下来,他们开始周密的部署了攻打帝京的计划。一切战略都是侯炯安排的,虽说他是一介武夫但也精通上兵伐谋的道理。
经过商议他们确定利用制造讨逆军内讧引诱谭耀甫的大军前来自投罗网,这样一来他势必会借讨逆军内乱之时,如此天赐良机他定会夺取帝京,趁乱猛攻讨逆军,这也是侯炯所算准的。
但是内讧一事事关重大,宋立明并没有马上采纳,他也并不担心侯炯的忠诚,只是自己那多疑猜忌的性格容不得他不往那方面想,他是猜忌侯炯万一借内讧假戏真做那就什么都完了。
最后宋立明还是觉得要慎重考虑此事,这次攻打帝京的计划也只好暂且搁置了。
“陛下此计若成,谭耀甫的大成军还有帝京都将成为我等的囊中物。”侯炯同样知道战机宝贵,再说时间也不等人,“陛下您是在怕什么啊?”
“还请陛下速速决断啊!”
宋立明并没有多加理会,他只是觉得侯炯的情急倒是有些小题大做了。
大宣国,帝京皇城。
此时的皇城历经动荡,往日的繁华已然不在,如今剩下的只有荒凉与萧条。
宫城的街道上不知何时出现了一支骑兵,他们在三三两两的人群中狂奔,看装束正是崇武皇帝驾前的御用骑士。他们是在传达皇帝的口谕,口谕是关于今年秋闱文试改武试的决定。
景煊之弟景琰正是赶赴此次秋闱的举子,他不可置信的望着远去的骑士,眼神中全是绝望。自己寒窗苦读十年,只为今朝。
却不曾想今年的科举从以往的四书五经改成了武学谋略,一想到下次科举还要等个五年,心中难免郁闷至极。
可是这又能怎样呢?
景琰用衣袖擦拭掉眼泪,看了看手中为数不多的银两,这也是他仅剩的盘缠了。自己倒也变得不再吝啬,便爽快的让旁边店家小二叫上了一壶好酒,还有一份上好的新鲜酱牛肉。
“既然科举失意,倒也不妨尽情的饱餐一顿。”
他故作一副潇洒至极的样子。
因为江陵的失利,整个朝堂开始变得人心惶惶,就连皇帝宋立仁也不例外。他们正在苦思对策,却也没想出个万全之法。
天已入夜,宫城与往日一样早早的实行了宵禁,百官们却要在这个时候上朝,想来许多官员还是不满的,有的甚至会骂娘,毕竟谁会喜欢大半夜来加班。
金殿之上灯火通明,而宫城之中却是出奇的阴暗,处在这阴暗里的大小官员都手提着灯盏有序的在宫中小道上行走。
不一会儿,金殿里的各个官员也都到齐了。他们刚开始还严肃而安静的等待着皇帝的到来,可是这一晃半个时辰悄然过去,却迟迟没等来他们的陛下上朝。
官员们也慢慢变得躁动不安而议论纷纷了起来……
这对他们来说就是个天大的事情,皇帝是在轻视这些官员,而官员们也对皇帝荒怠朝政的种种行为耿耿于怀。
不知何时,崇武皇帝宋立仁终于悠哉悠哉的走了出来,他打着哈欠,怀里搂着自己心爱的妃子,全然一副懒散的模样。
下面的大臣们看到这一幕已经完全傻眼了,他们甚至不敢想象也不忍直视眼前这个人就是所谓受万人景仰的天子。
一时之间纷纷低头回避。
“诸位卿家朕近日来连夜批复奏折,政务繁忙也甚是乏累。”宋立仁装模作样道,“为了龙体安康所以就贪睡了一会儿,还望各卿家切勿责怪啊。”
“陛下日理万机,臣等岂敢怪罪于您。”孙楚令突然也变得阴阳了起来,“陛下连夜批复奏折,废寝忘食,老臣心中实在不忍,不知都是些何等国家大事啊?”
孙楚令实在是太了解面前这个皇帝了,想来当初还是自己扶他坐上了皇位,本以为他能事事都听自己的,却事事不受控制。
在这个人的统治下大宣的国力日渐衰微,武将坐大割据一方,地方官府逐渐脱离皇权,同时也是天灾不断。孙楚令深受其害,作为扶持宋立仁称帝的实际受益者,有着从龙之功的当朝重臣,官至内阁首辅,又有上柱国与太子太保加身的他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国家慢慢走向灭亡。
他也曾想一展抱负才华,试图挽狂澜于既倒,致力于新政改革与吏治肃清风,最后却因各大势力的掣肘,变得举步维艰。
如今孙楚令已是七十多岁的高龄,与十几年前的自己相比也早已是病痛缠身,精力不济,面对种种朝政顽疾也是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