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梅湖山庄

人生七十鬼为邻,已觉风光属别人。莫待朝廷差致仕,早谋泉石养闲身。

地球纪年,公元1077年,宋神宗年间。江南东路池州郡,九华山山麓有一座占地不大的梅湖庄园。十几年前一位孙老先生辞官来到此地隐居。此处原是一户农庄,孙老先生请人来扩建了居室,又领着儿子家仆,按着自己的喜好打造了花圃竹林。十余年后传给儿子孙奎后,孙奎再经过修整。如今也算是小有规模。此山庄背山望湖,风景绮丽。虽不似达官显贵的家庭园林小巧别致,曲径通幽。却有更多乡野气息,错落有致。园内各处种植了不少植被花卉。四季花木繁盛,又有前后大小竹林环绕。后院背山悬崖有石缝,形成的一脉溪水又引入园内的池塘,池塘水蜿蜒导回到环绕房子周围的一条流水沟渠。整个布局形成了独立的优雅空间。晨闻鸟语,夜听雨声。闲暇之时可日游山间渴捧泉饮,晚看落霞风起云涌。情懒之时,家中花园凭栏而坐,上一壶云尖,自泡自饮。这份雅趣着实的羡煞旁人。

只是最近二个多月庄主夫妇二人实在是没有了这份闲情逸致。正为一件事情发愁。这一日又在家中枯坐,闷从心头生,庄主孙奎正襟危坐,见夫人也是沉默不言。感觉如此愁闷也无济于事。不如找些事由让夫人宽宽心为好,自己也可以稍解心中的压抑,于是轻咳一声说道:“咳……夫人。”

孙夫人本不善言辞,每次陪着丈夫呆坐甚是尴尬。见老爷开口忙应道:“老爷有话请讲。”

“我问了哲仁此次乡试的经学,策问,文章,总体是不错的。虽不敢说可拔得头筹,照理中举是绰绰有余的。然此次又不中。实在费解。”说到这里孙庄主自己情绪又有点低落。似乎在深思问题出在哪里。但又不得门径。

孙夫人见老爷才说了几句就停下来了,若有所思。就说到:“妾身不懂文章,不过哲儿能在十五岁一次就中了解试。且能中到第五名,实实在在必是有学问的。平日里又是如此用心攻读。”说到这里,孙夫人停顿了一下,说话声音小了一些,继续说道:“妾身时常寻思,会不会是这个……”说到这里,犹豫起来,没有继续说下去。

孙庄主见状,说道:“哎呀,夫人,有话就说嘛,不必吞吞吐吐的。”

孙夫人看了老爷一眼,正色说道:“会不会是我们近些年没有回乡祭祖,祖上先人有什么不高兴的呢?”

孙庄主一愣,没想到夫人竟是这个想法,稍微犹豫了一下说道:“自父亲大人来此地后,老家的先人牌位这些都是已经请到这里重新设了祖先堂的。这都已过去十多年了。历年都是按时按节祭奠。这些年得蒙祖上保佑家宅安宁,事事顺遂。哲仁历来孝顺,懂礼数。又是你我的独子,祖上必不会有什么怪罪之事,夫人尽可放心。”

孙夫人看老爷这么说稍稍放心一些。说:“妾身愚昧,只是自己胡乱想的。”

孙庄主见夫人似乎还有话没讲,就说道:“夫人不必过于忧烦,孩子年纪才二十出头,或者是好事多磨吧,假以时日必能高中的。”

孙夫人听老爷这么说,轻声说道:“老爷说得极是,只是妾身见哲儿近日闷在书房,足不出户。实在是担忧。孩子十五岁上解试得了好名次后,更加发奋。这几年年年考,年年不中。我们都如此忧心,何况孩子心里?更是苦了!我只恨我无法帮到哲儿。”

孙庄主白天已经问过儿子的书童泉儿,泉儿只说是少爷还好,就是不愿意出房门,一直看书。知道如此下去肯定是不行。长此以往孩子的身体恐怕是吃不消。想到这里对夫人说道:“我看莫如我带哲儿出一趟远门,出门游历一番。换换环境,见一见故交好友。既可让哲儿开阔眼界,也可调剂心境。”

孙夫人一听这话,脸有喜色,说道:“老爷见的是。这样最好!这样最好!”孙夫人一边夸赞一边吩咐丫鬟给老爷去换新茶,重新泡一壶茶来。丫鬟赶紧去了,夫人又道:“老爷,我明天再去备一份佛礼,去化城寺烧一柱高香,我想再给儿子祈福做功德。”

“既如此,就劳烦夫人了。我先想想去哪里合适。晚膳之时我们与哲儿商量出行一事。”

夫妻二人商量已定。至晚间,与儿子商量,只说父亲要出门一趟,准备走访几个故友亲朋。让孙哲仁陪同照顾父亲。哲仁甚是孝顺自是答应。于是议定尽快准备,三日后出发。目的地苏州,途中安排另外两个去处。

商量好行程,孙哲仁回到自己房间,正坐着思忖今日之事。知道父母为了自己的事情焦心。心下对父母甚是歉疚。几次乡试自己一再不中。尽管自己一直刻意的装作平静如常。看来父母亲还是感觉出来了。故有此安排。心里正在翻来覆去的责骂自己的不孝。忽听房门外母亲的声音正在叫自己:“哲儿,母亲要进来了。你在的吧?”

孙哲仁赶紧一边起身,一边回答:“孩儿在的,母亲请进。”

原来孙夫人刚还在为能让儿子出门活动活动,走一走高兴,现在又觉得有些不舍起来。想想出门不比在家里,这一路到苏州有几百里的路程,来回怕有一千多里。吃穿行哪能比的了家里。越想越是不放心,还是得亲自过来安排下。

默默打量着儿子略显苍白瘦削的脸,一股不可抑制的心疼感奔涌而来,眼泪夺眶而出。

“母亲,您坐,”见母亲流泪,哲仁有些手足无措,赶忙拉着母亲的手,请母亲坐下,“母亲何故如此?”

“孩子最近你太瘦了,过几天你要出远门了。出门在外,饮食方面要注意一些,要多吃一点。千万不要饿肚子。”

“是的,母亲。请放心。”

“此次出门的衣物我会自己给你打点好,你的书童泉儿年级尚小。一路上我还是让孙福打点你们爷俩的起居饮食。我也好稍稍放心。”

“好的,母亲。”见母亲一边说,一边整理自己的衣物,知道母亲放心不下。也就不拦着了。

母子二人整理了衣物,闲话了一会。孙夫人想起明天要去化城寺进香。不如带上儿子一起。也让孩子在佛祖面前磕个头。拜上一拜,“哲儿,明日你陪妈一起去化城寺一趟吧,出门之前拜拜菩萨,也可以保佑你顺顺利利的,可好?”

看着母亲如此细心呵护自己,心中感动,笑盈盈地说道:“尊母亲大人的命,明日我们一起上山去。”

孙夫人见儿子语气中竟有一些俏皮之意,也觉稍稍安慰。也微笑着说道:“如此甚好,明日求两道平安福,你们爷俩一人一道平安福。自然事事顺遂了。”

“是,是,母亲大人。”见儿子情绪有所好转,孙夫人也稍稍高兴一点,母子二人又说了些体己话,笑了一回。

孙夫人自去安排丈夫的行囊,这两日也有不少准备事宜。也有不少话要嘱咐。

第二天天气晴好,母子二人带了贴身的刘妈和一个书童,再让驴号郑六赶了驴车迤逦来到化城寺,化城寺始建于东晋,唐代开始声誉日荣,是九华山的开山之寺,在佛寺中地位独特。在当地有极高的声誉。寺庙规模恢弘,特别是寺前的月牙泉,泉水清澈,是众多信徒放生祈愿的积福之地。庙内供奉的菩萨法相庄严。千百年以来一直保佑了这一方信徒百姓。

今日并非节庆日,寺院内人很少。山门接待的执事僧认得是孙夫人。很是客气。一路引导着母子几个进了寺庙大殿。孙夫人燃上了一支高香。又供上佛前的敬献之礼。母子二人虔诚礼拜。求了两道平安符。执事僧恭恭敬敬的陪同礼佛完毕。从寺庙出来之时,已近午时了。今日有儿子陪着,孙夫人兴致甚高,想着儿子过两天要出门月余,今日机缘巧合,一会返家,不如参观下沿途的景致。于是就在寺庙里吃点素斋。稍事休息。几个人上了驴车,孙夫人便吩咐郑六按辔徐行。四月末的九华山色彩斑斓,各色杜鹃花在你能想到的各个位置都能尽情的绽放。山涧,树丛,石缝,路边,崖壁之上,墙角围墙,不胜枚举。母子二人一路指点风土山水,很是惬意。行至一处瀑布旁的驻足亭子。亭子的边侧也有一大捧粉红色的杜鹃。赏心悦目的很,这一路上一行人时走时停,时停时看,双脚稍觉倦怠,于是一起进了亭子,准备歇息片刻。

孙哲仁正给母亲奉上茶水。看见旁边山间小路上走来道人打扮的一老一少二人。只见老道人:束发盘髻,长身长髯,须发全白。面色红润。皱纹甚少。青色道袍一尘不染,手持一把淡黄色麈尾,气度不凡。小道童手持一杆算命小幡。一张小圆脸,双目闪动,举手抬足颇有灵气。老道见路旁的亭子有人便放慢了脚步。笑容可掬的缓步而行。走至离亭子十几步之处,站立拱手行礼。

孙哲仁一见老道人放慢了脚步,也赶忙走出几步行礼。道:“老先生,小子有礼了。”老道人见孙哲仁瘦长身材,面目清俊,皮肤白皙,举止娴雅。心里甚有好感,于是细看这少年笑容可亲,但双目之中似有忧色。便微笑而语,说道:“贫道稽首了。”老道人见亭子之中,有年长一些的妇人。也是远远地稽首一礼。孙夫人起身还礼。

孙夫人见老道人年纪没有八十也得有七十了,竟然在山路上行走如风,立在当地腰杆笔直,山风吹动,白色须发飘动,心中一动。此道人仪表不凡。想来应该是附近道观的有道之士。这孙母一心为了儿子,心下思忖,这佛门香要烧,道家不妨也参拜参拜。听闻修道之人能掐会算,这个算命先生年岁既高必有道行,不如请这老先生去家里给儿子好好地算一算。或可给儿子去厄积福。想到这里,便轻声在刘妈耳边吩咐了几句。

刘妈点头会意,走到道人面前施了一个礼,说道:“老师傅有礼了,我家主母要请老师傅前往梅湖山庄一趟。想要测字算卦,山庄离此还有五六里地。不知道方不方便。”

老道人见这一家子人连仆人俱都言行有礼,知是书香之家。也愿意亲近,更何况有生意可做,自然是乐意的很。便微笑着答应了。于是孙家母子一行人不再观赏风景,径直往家而来。

孙庄主正在花园里修剪花木,见夫人和儿子回来了。便笑着迎了过来。哲仁见父亲过来,趋前几步行礼。孙庄主微笑点头。看到在儿子身后的两个道士。孙夫人轻声对丈夫说了自己的想法,想着请来给儿子排一排八字,算一算命理的。孙庄主眼见得老道风姿不俗,肃然起敬,赶忙拱手让进客厅上座。礼数很是周到。又叫家童奉茶上果盘点心。宾主落座后孙庄主细细打量,只见老道士背脊挺拔,气定神闲,似笑非笑。眉梢长垂,双目眼神黝黑深邃,如见深潭。小道童端端正正立在老道身后。孙庄主轻咳一声,微微拱手道:“老神仙有礼了,在下孙奎,今日有缘,请先喝茶,用些点心。”

老道士微笑着说道:“庄主有礼,贫道凿空,稽首了。

孙庄主道:“道长仙风道骨,在哪个道观仙修?”

“孙庄主谬赞了,老道儿,现如今在玄天观挂单。”

孙庄主知道九华山佛教寺庙众多,道观历来不甚兴盛。这玄天观自己倒有些印象,游山之时曾经驻足过。记忆中,这个道观规模很小。位置倒是在山坳深处的一座孤峰之上,攀登之时蜿蜒盘旋而上,所在之地极为险峻。只是想不起来是哪座山峰了。孙庄主心想如此险峻的山峰,这个道人,须发全白,想来是有些年纪了。能上的去吗?心里有些好奇起来,再仔细看看凿空老道,虽是须发皆白,但却皱纹甚少。一时倒还真猜不出多少年纪。说八十似乎有八十,说五十似乎也能对得上,因笑道:“在下唐突,不知道老神仙高寿?”

凿空道人心知孙庄主起了好奇之心,捻须儿笑道:“贫道虚度七十有四。”

除了跟随凿空道人的小道童,所有人都很是惊讶,虽然看着年纪也对,但如此好气色的七十多的老人家却也是少见的很。不要说七十多了,多少人年过半百都已经昏聩佝偻了,眼见得眼前的这位,如此精神气度。不由人不嗟叹一回。

孙夫人平时是极少言语的。平日里寺庙经常去上香,和尚也见过不少,老和尚也有,却也是没有见过如此高龄且精神矍铄的。心想这个道人定是有进境的得道之人,年高得道的高人能给自己儿子算卦祈福,心里很是高兴,双手合十道:“老神仙,那就有劳了,给我儿子好好算算。保佑保佑。”

凿空道人见孙夫人如此神情,知道是个善心之人,爱子心切,颔首道:“夫人有礼,老道儿定然用心算来。既如此,请写出少庄主的生辰八字。”

孙哲仁的书童泉儿今天心里有些暗暗高兴,好久没有在家里见到年龄相仿的男孩子了,虽然还未与小道童说过一句话,已经挤眉弄眼了几次了。只是小道童似乎没看见,并不理会。

泉儿听得要写少爷的生辰八字,赶紧拿来笔墨纸砚,给孙庄主铺好纸,眼睛不自觉的看看哲仁少爷,见少爷站在自己母亲身边神情自若,并不说话,就立在桌子一旁轻轻地磨墨。眼睛又看了看小道童。

小道童一直立在凿空老道身后面无表情,神情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