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肉眼可见的震动开始停歇。
部分掩体上出现明显的裂缝,从中控室中,从总控器上各处摄像头可以看出,由钟雪,福康率领的支援抢修部队已进入预定位置。
而陈冀和泰明还在紧紧盯着各防区的多项数据,所幸,盖茨表的数值还在可控范围内,防空洞主体结构还算稳定。是对面故意防水了吗?
然而并不是,陈冀和泰明知道,依靠一次核打击一次性的摧毁对方目标是不现实的,所以说对面根本没有把所有的赌注放在这第一次核打击上,反而他们要多次进行核打击,最后装甲部队才会进入,宣告战争结束。
但幸好,陈冀早有预料到这件事的,并提前做好了准备。
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
…………
…………
这时距离第一次核打击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已经是傍晚时分,据雷达显示,又有一批目标从当前空域略过,不过方向不同。
风螺警报器没有再次响起。似乎威胁已经过去。
但并不是这样。
…………
…………
防空洞内,一个小男孩在拥挤防空洞里,从他那懵懂的脸颊上,你得到的,也许,是对未知的恐惧,或者是对和平的渴望。
…………
…………
半个小时过后,据最后的北斗卫星遥感显示,已有大批未知装甲部队涌入防区。
在完成了最后一次数据传输后,所有的民用卫星信号完全中断了。
…………
…………
一个半小时过后,地表上已经是硝烟漫漫
与此同时,由张赫率领的部分核心部队,已经到达地表,作为防守方参与防御作战。
而孙亮率领的核心部队也在紧张筹备中,而在陈冀看来,这支部队也许将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
…………
…………
两个小时过后,已经彻底入夜,由于进攻方地面装甲部队力量雄厚,所以进攻方没有对陈冀所在地区进行第二次核打击。
而是继续用装甲部队推进,由于夜间的原因,推进速度受限。
虽然进攻方对核打击显得很慎重,但却依然在四个多小时后,对许多没有遭受第一次核打击的地区开展了核打击。
…………
…………
此时的核防空洞里,中控室内,陈冀正有条不紊地指挥一颗颗大东西的运输,没错就是一枚枚小型的战术核弹。
无人轰炸机已就绪,战术核弹这些大家伙就是得用空投来的实在。
其实也主要是因为导弹发射井在第一次的核打击中损失的差不多了,现在还没修好,所以只能冒险点用空投投弹。
但本来人手就不够,陈冀怎么会让人去开成千上万架超音速轰炸机,他选择的是无人驾驶,说白了就是把投弹程序系统化,提前预设目标,加以人工识别系统,最后由总控室控制战术核弹的引爆。
虽然陈冀早就知道真正的进攻方隐藏在表面进攻方的后面,但他还不能直接揪着真正的进攻方锤。
因为时机不到,所以陈冀把目标定在了海边的几个未知区域上,说白了,是对方的前沿基地。
…………
…………
与此同时,张赫的核心部队已与地面防御部队取得联系,并前往防御d2防线。
…………
…………
半个小时后,d1防线从地图上消失了。
数不清的弹坑也许就是防线曾经存在过的最好证明。
…………
…………
与此同时,无人轰炸机已从特定隧道升空。进攻方的雷达也已经明显探测到。
片刻过后,进攻方的营地在夜色的映衬下窜起一阵阵耀眼的火光,直冲云霄。
…………
…………
恼羞成怒的进攻方很快地展开了第三轮核打击,核防空洞被列为重点打击目标。
可一切都在陈冀掌控之中。
反导系统正式开启。
在前两次核打击中,反导雷达甚至都没有开机。目的就是要让对面形成轻敌的印象,这才是陈冀要的。
…………
…………
距离第一次核打击已经过去十二个小时,正值后半夜,防空洞内。
由民间团体组成的物资管理处开始发放生活物资,由医护团体组成的红十字会正在连夜组装急救室,但没有平民登记处,因为不需要,也无所谓。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清楚得到你想要的信息。
这也许就是科技的魅力。
…………
…………
而此时此刻,一抹抹绚丽的烟花开在了海洋上空。
这其中有反导系统的功劳,而另一部分则是飞行员们在进行超视距打击。
成功拦截。
…………
…………
南海东部海域,一支全副武装的航母编队正在悄然接近,殊不知,卫星已经发现了它的踪迹。
与此同时,某戈壁滩内部,竖起了一排排的“柱子”。
“…………”
“…………”
风沙已起,只待东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