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为什么《旧唐书》质量不佳却仍然受到重视?
《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此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
后晋天福六年(941年),晋高祖石敬瑭命张昭远、贾纬等人撰唐史,由宰相赵莹监修。后晋开运二年(945年)书成,时因刘为相,故该书署名刘撰。
《旧唐书》修撰时间短促,质量不佳,北宋人严厉地批评《旧唐书》“纪次无法,详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实零落”,甚至《杨朝晟传》《王求礼传》和《丘神勣传》有并列两传的情况。实际上,《旧唐书》只是抄录现成的唐史有关文献,照抄国史、实录及唐末文书档案,甚至许多“大唐”“本朝”“今上”字样仍然保留。而唐武宗以后的宣、懿、僖、昭、哀五代,无实录存下,则杂采各家传闻和《唐年补录》和《唐末三朝闻见录》诸书。因此《旧唐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保存了大量史料。
此外,《旧唐书》还记录了大量的我国少数民族的史料,以及他们和中原的唐王朝相互交往的亲密关系。比如,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婚姻的纪实,金城公主入藏的史迹,以及突厥、回纥、吐蕃、契丹等北方、西北、东北、西南许多民族的历史记录,都在《旧唐书》里有较多的记载。在和邻国日本、朝鲜、印度的关系史方面,《旧唐书》记载也较为详细。其分量比起别的同类正史来要多得多,史实也较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