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 《楚辞》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
《楚辞》是一部收录中国战国时期楚地诗歌的诗集。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楚辞》是仅次于《诗经》的中国历史上第二部诗歌作品集,与《诗经》一样成为之后两千多年内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源头。
《楚辞》原收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辞赋共16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17篇。该书以屈原的作品为主,其《离骚》《九歌》《天问》等篇是全集的精华。
《楚辞》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次大的解放。《楚辞》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篇幅和容量可根据需要而任意扩充,这样的特点容纳而且催生了更精彩细腻的艺术技巧,诸如比喻、象征、托物起兴等表达手法都得到更大的发展。形式上的活泼多样使楚辞更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楚辞》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人常将《诗经》的《国风》与《楚辞》的《离骚》以风、骚并称,分别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