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适感是一种积极信号

我们如何才能像甘地那样,在心里开辟出一个空间,让自己更积极地对待创造性挑战呢?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意识到自身存在自发的情绪反应,训练自己接受这样的感觉而不是想办法回避,这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起到惊人的效果。也许普通人认为甘地是一个无法模仿的楷模,可在学习把焦虑当作成长向导的问题上,他绝不是孤立的案例。我遇到的很多风险思维者都有打破自身思维定式、直面不适感的经历。

迈卡·怀特(Micah White)就是这样的人。他反抗的对象包括政客、警察,甚至还有与他政见相同的主流政治运动机构。他曾经发起过校园抗议活动,也上过战场。还记得“占领华尔街”运动吗?这是怀特在《广告克星》(Adbusters)杂志工作期间协助发起的运动。这个运动的名称就是他提出的,最初的抗议者也是由他负责召集的。

怀特遵循一个非常简单的理念:同一个策略绝不要使用两次。他认为新奇与出其不意才可以将公众吸引到街头,让媒体保持兴趣,也能让警察不知所措。即便如此,他同样也会面对安全思维循环设置的陷阱。

“我一向焦虑。”怀特向我坦承。他描述了自己每次将一个观念推向世界时不断与怀疑和不确定性角力的情形:“可想要成功的话,我必须重新解读这些感受的意义。”

怀特发誓绝不重复使用同一个反抗策略,他决不允许自己陷入过去成功带来的舒适感。他需要不断思考有创意、有风险的想法。这些年来,重新解构焦虑情绪让他明白了一个关键问题,这也是他的灵感源源不断出现的原因。“我意识到,就在你想出一个特别好的主意前,你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他说,“我把这种不适感看作积极信号。”

凭借这种情绪解构方式,怀特得以突破安全思维的循环。焦虑本身无法避免,我们也知道,一旦焦虑情绪触发大脑皮层觉醒,那么我们在寻找创造性解决方案时从生理角度已经处于极大的劣势了。可如果我们愿意接受一定程度的不适感,知道这是未来获得成长的必要信号,我们就能感知到大脑皮层的觉醒,留出一段时间或者一天来让这种感觉自然消失,重新掌握自身行为的控制权。

在怀特的重新定义下,焦虑变成了一种有价值的情绪,因为焦虑的出现意味着他已经突破了已得到证实的死板真理设定的边界。但他并没有一味地忍受这种不适感,而是学会将这种不适感用作激发创意的动力。当“占领华尔街”运动没能实现任何目标便失败时,这种重新解构情绪的做法对怀特起到了特别大的帮助作用。他没有责怪他人,也没有丢下这个运动,而是立刻研究失败的原因,从他口中的“建设性失败”中吸取教训,为下一次反抗运动积累经验。

我在后续章节里提出的观点与方法将极具挑战。它们会带来不舒服的感觉,一些人难免会选择站在安全距离之外学习这些方法,只是将它们看作有趣的想法,而不是真正当成行动指南。可只要有勇气,对焦虑抱有开放而非逃避的心态,我们就能学会掌控不适感,改变长久以来固化的思维模式。向自我发出挑战时,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挑战内心深处所谓的专家,重获初学者心态带来的优势。

打破常规的创新策略1:

保持勇气,商业世界没有安全地带

● 寻求大脑低水平觉醒状态

即使在危机时刻,我们也需要放松一下,摆脱刻板的思维方式,去探索新的可能。托马斯·爱迪生甚至发明了一种两手拿球、地上摆放金属盘的方法来防止自己从神游转为睡眠状态,以便捕捉在似睡非睡状态下产生的灵感。

面对激烈的冲突状态,如何才能退后一步,即便只有一瞬间?是5分钟的冥想,是冲个热水澡,还是出门散步?这些方法都能减轻大脑皮层的觉醒状态,打开更多创造性可能。

● 接受“焦虑是必然”的现实

还记得那些试图压抑自己的疼痛感的学生吗?他们反而感受到了更强烈的疼痛。试图靠蛮力直接对抗不适感,或者逃避可能诱发不适的局面,这些做法只会让你更加焦虑。和甘地一样,只有将困难看作深入发掘自身智慧与潜力的机会,我们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寻找能够推动自己走出舒适区的事件。在体验过程中,关注自己的感受。通过谨慎观察自身的回应,你就会发现这些体验比以往那些熟悉的、舒适的体验更加有价值,也更加令人愉快。

● 将恐惧重新定义为创造力的动力

“占领华尔街”运动的联合发起人迈卡·怀特说:“我意识到,就在你想出一个特别好的主意前,你会有不舒服的感觉。我把这种不适感看作积极信号。”如何解读自身的感觉是重中之重。

感到恐惧时,提醒自己,你可能正站在创造性突破的边界线上。这不是主观想象,这是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