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起的人们不失眠

很多失眠者在深夜大概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努力都睡不着,即使累到浑身酸痛,脑子仍异常清醒,极不配合入眠,有时折腾到快天亮才勉强合眼。这就是一种常见的失眠。

据20世纪末的一份民意调查显示,有50%的成年人抱怨自己存在睡眠障碍。失眠就像头痛症一样,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除了入睡困难、睡眠不深之外,易惊醒、早醒、多梦等都属于失眠症状。通俗来说,失眠就是睡眠失常。一个睡眠失常的人,因为夜间少眠,通常会直接影响他们在白天的各种表现。比如身体疲劳、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和工作能力下降、情绪波动大等。

一夜失眠没什么,但长期失眠带来的不仅是痛苦,还有身体的病变。那么,是什么偷走了我们的睡眠?又有哪些人群容易失眠呢?据研究,除了疾病、年龄等因素外,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导致失眠的罪魁祸首,而作息不调、喜欢熬夜的人更容易受到失眠的困扰。

很多晚睡的人都喜欢睡前喝点葡萄酒,喝杯咖啡,或者抽根烟放松一下。但这三样让人成瘾的东西,同样是睡眠“杀手”。酒精具有麻醉作用,睡前少喝一点葡萄酒,的确有助于睡眠。但若大量饮酒,特别是喝白酒或其他酒水,却是睡眠大忌。酒精虽然能让人容易入睡,但会抑制深度睡眠,让人睡不安稳,也会让人频繁醒来,或导致人在后半夜噩梦连连。10%的酗酒者都是失眠症患者,他们越想靠酒精来麻醉助眠,越适得其反,导致失眠加剧。咖啡中的咖啡因和香烟中的尼古丁就更不必细说了,都是导致血压上升、干扰睡眠的兴奋剂。晚睡晚起的人群,在生活中越离不开这些东西,越容易失眠。相反,早睡早起的人则没有这种痛苦,我们很少听到一个习惯早起的人说自己失眠。

王先生已经70岁了,每天早上4点半就起床,在家里读一会儿报纸或者看一会儿书,5点钟就准时出门,和几个老伙伴相约到离家不远的公园里踢毽子。他们平均年龄65岁,身体都相当灵活,踢起毽子丝毫不输年轻人。说到睡眠,王先生说他每天能睡六七个小时。虽然老年人普遍睡眠少,但王先生并没有这方面的困扰,他常年坚持早睡早起的习惯,睡眠质量一直很好。他身边的朋友都是生活很自律的人,也没有人抱怨睡眠不好。

早起的人不失眠。说到底,还是顺应了体内的生物钟。在大脑的中前部,有一个豆粒大小的腺体,叫松果体。松果体会分泌一种激素,叫褪黑激素。褪黑激素的分泌受交感神经影响,每到夜幕降临、光线变暗时,这种激素就会大量分泌,并在凌晨三、四点钟达到峰值。而等到黎明到来,褪黑激素便停止分泌。因为只在夜间分泌,所以褪黑激素又俗称“吸血鬼激素”,它的分泌水平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如果一个人夜间褪黑激素的分泌水平降低,那么他的睡眠质量很可能会下降。这种激素存在的最大作用,就是诱导人类自然睡眠,调整昼夜规律,以确保我们在黑暗中入睡,而在光照中醒来。也就是说,我们只有符合夜伏昼出的规律,才能保证睡眠健康。否则,经常熬夜,打乱生物钟,就会将睡眠搞得混乱不堪,直至难以入眠。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具有惯性的机器,只要养成按时作息的睡眠习惯,到了上床时间就会感到困倦,而到了起床时间就会自然醒来,睡眠也就会变成自然而然的事。所以,要想晚上睡得好,早上醒来精神好,必须顺应身体的生物钟规律,按时上床、按时起床,养成良好的“入睡—醒来”的睡眠模式。很多失眠的人认识不到这一点,常常病急乱投医,将自己的睡眠交给药物控制。殊不知,安眠药并不能真的让人安眠,往往吃得越多,失眠的情况越严重。你不但会对这类药物产生依赖,身体其他机能也会受到药物的损害,而且可能导致过早死亡。

治疗失眠最好的方法就是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我们的原则是,不管你前一天晚上多晚上床,第二天早上都要按时起床,不要企图用延长睡眠时间的方法来补觉。

一两个晚上少睡一些,没多大关系,我们的大脑会自动在接下来的晚上增强深度睡眠来弥补睡眠缺失。这样一来,如果前两天都是晚睡早起,到了第三天晚上,你的眼睛就会感觉疲劳,让你早早地就想上床睡觉,因而很容易把作息规律调整为“早睡早起”。

很多人习惯周末睡懒觉,也因为不必早起而在前一天晚上熬夜。这一点并不值得提倡,因为熬夜导致晚起,结果并不能补多少睡眠,反而引起生物钟紊乱,长此以往就会引起失眠。做一个生活自律的人,做一个在周末也坚持早起的人,即使曾陷入失眠的泥淖,你也能拔足而出,重新做一个拥有健康睡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