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殚思求火种 深情寄木铎:黄祖洽传
- 陈雁
- 9字
- 2021-08-12 14:42:32
第一章 生在书香家庭
长沙黄家
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上,湖南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无数的晚清大员在此出生并发迹,许多新中国的开国将帅也诞生于此。在这片土地上,既有古老国学的积淀,又有新近西学的冲击,这两种思潮交织在一起,培养了很多湖南籍的文化名人与科学巨匠。而在湖南的城市中,长沙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她是很多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故乡。1924年 10月2日,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在湖南长沙市区一条名叫稻谷仓的巷子里,黄祖洽出生了,他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理论物理学家,先后从事原子核理论以及输运理论的基础研究,对我国原子核反应堆和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及设计制造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家在六代之前是很大的地主和官僚,但是由于祖辈里有人吸上了鸦片,家道便衰落了下来。黄祖洽的家族从曾祖父时起,便已经完全脱离了地主和大官僚的生活方式,而以知识分子的身份居住在城市里,主要依靠教书、卖文章和做官为生。1祖父是典型的旧知识分子,讲究道德教化,喜爱与他人钻研学问,淡泊科举和功名利禄,处事严谨、自信、客观、严肃,在家中也是典型的封建式家长形象。主要从事古文献的考据和训诂,这种学术类别在清朝中叶很受关注,但到了清末沦为学术末流之后便少有人问津,他的著作也没有什么市场,收入极其微薄。于是他常替人作序、作墓志铭,或收学生教书来维持一家的生活。祖父的老师是当时满旗里的二翎,家里房产众多,因祖父替他做过不少事情,便从他那里得一间小宅得以安家。
图1-1 黄祖洽与父母和两个哥哥合影(20 世纪 20年代末,右一为黄祖洽)
黄祖洽的父亲黄迪庆,出生在 19 世纪 90年代末,自幼接受封建式的家庭和私塾教育,主要学习一些旧道德和旧伦理。辛亥革命之后,封建社会崩溃,也使得支撑其存在的封建伦理道德彻底坍塌,西洋的学术经一批先进的仁人志士介绍进入中国,使当时的知识分子有机会接触“新学”,从而促进了他们思想上的进步与解放,不再为封建的理念所束缚,这其中就有黄迪庆。黄迪庆非常爱好数学和自然,但又受到父亲的影响,总听父亲说自己做了一辈子学问,却没有固定收入,希望能找到有固定收入的职业。在父亲的坚持下,黄迪庆选习了法政,但在日后的长久岁月中,他心里仍不愿放弃数理科学的学习和研究。在法院中工作了二十几年,最后做到了江西鄱阳地方法院院长的职位。但事实上他的收入也很微薄,家庭经济状况经常陷入困乏之中,有时他也在中学兼职,增加一些家庭收入。黄迪庆也从这件事中吸取了教训,即将来对待儿女的教育应当注重他们自己的兴趣。黄祖洽的母亲叫张孝恂,是一位典型的家庭妇女,主要责任是操持家务,协助丈夫,抚育儿女。由于家里书很多,张孝恂也时常看书,能识很多字。
黄祖洽并不是家中的长子,在他之前还有两个哥哥。大哥黄祖干,比他年长六岁,二哥黄祖晟,比他年长两岁,他排行老三。时隔八年后,家中又添一妹妹黄祖安,之后又添两个小妹。家中兄妹不少,父母难以照顾周全,黄祖洽从小就很懂事,自己能解决的事尽量自己解决。只是两个最小的妹妹因先天不足,早年不幸因病夭折。与其他人不同的是,黄祖洽出生时口中居然有一白色物体,仔细查看才发现,是长了颗门牙。母亲觉得不吉利,生来带牙,很是奇怪,于是将其拔去,可没多久,那颗牙又重新长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