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金融创新再出发(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
- 《径山报告》课题组
- 2874字
- 2021-08-20 18:19:33
商业银行支持经济创新的短板、尝试与困难
既然在可预见的将来,资本市场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可能性不太大。那么,将来服务于经济发展包括创新活动的金融体系恐怕还要更多地依赖间接融资渠道,特别是商业银行。经济增长从要素投入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意味着在未来,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型制造业和服务业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相比而言,商业银行在支持不确定性大、投资周期长而且缺乏财务数据、缺乏抵押资产的创新活动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中国一些特殊的政策因素如利率管制和对不良贷款的低容忍,都会进一步放大这种缺点。另外,如果看一些金融结构与中国类似的高收入经济体,比如德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等,这些国家已经离国际经济技术前沿非常近,说明它们的金融结构同样成功地支持了创新与产业升级。
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商业银行在服务创新企业与小微企业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具体的措施很多,归纳起来大概有三个方面。一是营造有利于为创投企业、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良好环境。很多企业不能很好地获得商业银行的融资服务,是因为它们无法达到商业银行信用评估与风险控制的基本门槛,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弥补这些企业的不足,改善它们的融资环境。美国于1953年成立了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小企业管理局,主要提供担保帮助小企业获得商业贷款。政府还出台了许多市场化的激励手段,引导银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欧盟国家在法律基础上形成了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完整体系,通过加强银政合作,为政府主导的中小企业融资计划提供金融支持。
二是银行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注重加强信息的收集、处理与应用能力。日本“主办银行制”的核心是鼓励和倡导企业和一家主办银行保持合作,以便增加银行对企业的信任,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放贷时不再拘泥于抵押和担保,有效降低融资成本。目前,日本大企业融资多元化,与主办银行关系弱化,但中小企业仍然倾向与当地的银行保持密切关系。日本一些大型银行也纷纷将目光转向初创期、有前景的中小企业。同样,美国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也呈现明显的关系型融资特点,社区银行成为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渠道。
三是以科技手段革新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专业能力。欧盟大力推进开放银行的实践,要求商业银行对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开放用户账户信息权限,提供全部必要的API(应用程序接口)接口权限。美国商业银行更多地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人与系统的配合,不断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的业务开发与风控。如富国银行,在服务前端重视网银、手机银行等新兴服务渠道的建设,并建立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网站,推出“创业—经营—扩张—商业计划—信贷”的服务链条。在后台管理中建立了内部数据库,对长期积累的小企业客户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为快速高效的授信决策提供支持。
中国的商业银行在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6)第一,银行体系的独特结构导致了金融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严重不匹配,而且竞争激烈与服务不足并存。虽然中国银行业机构的数量庞大,物理网点更是多如繁星,但大银行无论在网点还是在资产方面的占比都非常高,而且银行业务的同质化倾向也非常明显,都想把规模做大,都是多元化业务,都想贷款垒大户,也都紧盯公司大户和个人高端客户,而科技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第二,银行信贷审批模式与新兴产业、小微企业特点不匹配。商业银行过于重视抵押物的作用,对于高新技术、服务型企业、小微和民营等经营主体而言,专利技术、知识产权等“软”无形资产价值较高,“硬”固定资产占比相对较少。无形资产的认定和估值难度较大,致使轻资产企业的融资需求与商业银行重实物的业务方式难以契合。另外,基层信贷员对普惠客户普遍存在“不愿贷、不能贷、不会贷”的思想,依靠大数据控制信贷风险的能力也不足。第三,银行的信贷供给能力跟不上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压力不断增大,不良贷款新增维持高位,冲销过程十分缓慢,约束了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最近,监管部门着力整治影子银行,迫使一部分表外业务“回表”,但很多商业银行缺乏持续有效的补充资本金的方式,信贷业务也无法扩张。
不过近几年来,随着实体经济的需求变化和政府政策的引导支持,商业银行不断改变经营理念、创新服务模式。2017年以来,国内主要商业银行都成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遵循商业可持续的原则,转变过去在“三农”和小微领域的经营理念和模式。一些银行设立了专门支持创新活动的组织架构,比如科技支行。还有一些银行提供包括在线会计和报税、在线进存销和订单管理、在线融资等一系列供应链金融服务。历来一直支持科创企业的投贷联动业务也发展出多种模式:一是商业银行与外部风投机构合作;二是商业银行参控股权投资子公司;三是商业银行与其他机构共同发起成立股权投资基金,再凭借股权投资基金平台对外进行股权类投资。
在信贷业务方面逐步形成了依靠业务团队的深耕模式、“信贷工厂”模式和基于大数据的数字金融模式。深耕模式的关键是服务网络下沉和充足的客户经理资源,贷前以“人海战术+熟人网络”对小微企业深入了解和密切跟踪,贷中基于丰富信息和业务经验进行评估和决策,贷后管理仍由客户经理负责。深耕模式的代表是浙江台州的三家商业银行——泰隆、台州、民泰。“信贷工厂”模式起源于新加坡的淡马锡,通过构建专业化的组织架构,形成较为完整的流程体系和相对独立的业务考核单元,这样可以对小微企业实现精确风控和差异定价,模式化、标准化的审批流程提高了放款速度。“信贷工厂”模式的代表是民生银行。大数据模式则依靠现有大数据和客户源,实现数据采集、拓客、信用评价、放款和汇款流程全自动化。大数据模式的代表是浙商银行、网商银行和新网银行。
商业银行虽然做了不少创新,但在有效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依然存在许多障碍与困难。第一,利率市场化尚未完成最后一跃,难以通过创新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匹配。虽然我国名义上存贷款利率已经进入市场化定价时代,但央行仍然在利率定价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影响。目前银行还无法实现对小微企业的自主浮动定价来对风险进行补偿,所以更愿意选择与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合作。第二,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管理相对规范,信息相对透明,致使银行的风险偏好易形成惯性思维。很多中小企业产权单一、规模较小、业务领域较窄,经营行为往往比较短期化,抵制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一旦发生风险,频繁发生逃避、悬空银行债务的情况。第三,信用体系不够完善,担保体系建设不到位。数据缺乏并且不规范,影响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档案。截至2017年底,我国企业征信系统共收录2 510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信用信息,其中中小企业不足300万户。目前虽然已经形成了政策性、商业性和互助性等三类担保机构,但普遍存在筹措资金难度大、资金来源不稳定和银行认可度低等问题。第四,商业银行多元化融资的创新空间相对较小。比如与轻资产企业融资需求更相适应的股权投资领域,商业银行就很难进入。银行多采用银证信、银基合作和境外平台绕道等方式,但存在交易链条长、合作管理难度大、业务成本和合规压力大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