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概念与定义判断

概念是具有本质特征的一类事物所构成的集合。概念具有内涵和外延两个属性。内涵是概念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外延是概念所指事物构成集合的范围。

而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精练的语句将这个概念的内涵揭示出来,也就是揭示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

定义判断是逻辑学基本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主要是考查我们短时间内的领悟能力以及运用标准进行判断的能力。面对大量复杂的信息,我们要能够根据抽象的概念和定义来判断事物的性质和内涵,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抽象概念和定义来解释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或具体行为。

要想快速准确地解答定义判断题,首先必须掌握一些定义的基本逻辑知识。

一、定义的逻辑方法

定义的方法主要是“属”加“种差”的方法。

“属”加“种差”,就是通过揭示概念最邻近的“属”概念和“种差”来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可用公式表示为:

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

第一,被定义项的邻近属概念,即比被定义概念范围更大、外延更广的概念,以确定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属于哪一类事物。

第二,被定义项的种差,即指被定义项的这个种概念与同属于其他同级种概念在内涵上的差别,这种差别也就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同其他对象的本质区别。

第三,把被定义项同属加种差构成的定义项用定义联项联结起来,构成完整的定义。

例:人是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

这是给“人”下的定义。其中,“人”的属概念是“动物”,确定人是动物这类事物中的一种。“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是种差,是将人与其他动物相比较而得出的本质差别。“是”是定义联项,它把被定义项与定义项(属+种差)联结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定义。

二、一般的解题步骤

由于定义判断考查的是我们的领悟能力、严格理解和规范理解的能力,因此解答定义判断也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

第一步,对定义进行快速扫读,过滤掉多余信息;全面把握定义,注意细节,以达到对定义的初步了解,并且找全、找准定义的属性。

第二步,结合选项确定最具价值的属性(可能有的定义属性很多,但真正有用的却很少),这一过程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

第三步,分析各选项中的案例,找到各选项的重心,并与定义属性对比,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三、常用方法

解答定义判断题目,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取要点。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提取出定义的要点呢?

可以从主体、客体、主观要素、客观要素四个方面考虑,其中主观要素是指目的、目标等,客观要素则是指采取的手段、达到的效果等。实际上很多要点是可以通过提示词来确定的,常见的要点类型有以下几种。

1.表主体

当我们看到一个新的定义时,首先要确定一下该定义是否有明确的主体。

主体,就是行为或事件的发动者、当事方。主体一般位于定义项的前面,除了要重点关注主体本身外,还要特别注意主体的修饰词,如主体的数量、主体的性质等。一般来说,有明显主体的定义多为法律类、行政类定义。

主体一般可作为定义的要点,有的题目仅仅依靠区分主体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

例1:

行政指令是指行政主体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指示、规定、条例及规章制度等措施,按照行政组织的系统和层次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方法。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描述不属于行政指令的是( )。

A.市消防大队对未经消防设计备案擅自施工的违法工程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

B.体育局局长签发嘉奖令,表彰在全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和教练员

C.消费者协会同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正式发布《太阳能热水器选购指南》

D.市教育局紧急电话通知,要求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加强校园安全管理

解答:

此题答案为 C。注意题干要求选择不属于行政指令的。首先分析行政指令的定义。

行政指令是指行政主体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指示、规定、条例及规章制度等措施,按照行政组织的系统和层次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方法。

分析各选项,C 项中消费者协会和中国家用电器协会都不属于行政主体,因此不符合定义。A、B、D三项都符合定义,属于行政指令。

2.表客体

客体,是指行为或事件的承受者、被指向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对象。单独以客体为要点的定义比较少,很多定义中的客体都是省略的,即使出现,一般也需和其他要素结合在一起才能判断。

例2:

行政确认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定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通过确定、证明等方式决定管理相对人某种法律地位的行政行为。

下列不属于行政确认的是( )。

A.某法院依据《招标投标法》,认定某招标代理机构在一次招标活动中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与招标人私下串通,谋取不当利益,并确认此次招标无效

B.某高速公路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并引起责任纠纷,交警到达现场后,经过勘察了解,认定甲司机应负主要责任

C.某市地税局干部小丁和小杨因工作中产生的一些矛盾吵得不可开交,一直闹到李局长那里,李局长了解情况后认为小杨应负主要责任,并批评教育了小杨

D.赵某是养鱼专业户,去年冬天因抢救落水者而不幸死亡,政府相关部门依据法律,确认其为烈士

解答:

此题答案为C。首先分析行政确认的定义。

行政确认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定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通过确定、证明等方式决定管理相对人某种法律地位的行政行为。

C项杨局长和小杨是上下级关系,不符合定义中的客体,不属于行政确认。

3.表目的

有些定义中会明确指出其目的,即主观要素,也就是行为者主观上具有什么样的动机、意图,追求一种什么样的目的,一般会用“达到什么目的”、“为了……”、“确保……”等表示。

例如,投机是指为了以后再销售(或暂时售出)商品而购买,以期从其价格变化中获利。在这个定义中,“为了以后再销售商品而购买”和“以期从其价格变化中获利”就表示目的,揭示了投机这个定义的要点。

例3:

偶然防卫是指在客观上被害人正在或即将对被告人或他人的人身进行不法侵害,但被告人主观上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出于非法侵害的目的对被害人使用了武力,客观上起到了人身防卫的效果。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不属于偶然防卫的一项是( )。

A.甲正准备枪杀乙时,丙在后面对甲先开了一枪,将其打死。而丙在开枪时并不知道甲正准备杀乙,纯粹是出于报复泄愤的目的杀甲,结果保护了乙的生命

B.甲与乙积怨很深,某日发生冲突后,甲回家拿了手枪打算去杀乙,两人在路上正好碰上,甲先开枪杀死了乙,但开枪时不知乙的右手已抓住口袋中的手枪正准备对其射击

C.甲身穿警服带着电警棍,冒充警察去“抓赌”,甲抓住乙搜身时,乙将甲打伤后逃离,甲未能得手

D.甲与乙醉酒后发生激烈冲突,两人相互厮打至马路上,正当甲要捡起路边砖头击打乙时,围观人群中有人喊“警察来啦”,甲受惊吓不慎跌落路边河沟溺水身亡,乙安全无事

解答:

此题答案为D。首先分析偶然防卫的定义。

偶然防卫,是指在客观上被害人正在或即将对被告人或他人的人身进行不法侵害,但被告人主观上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出于非法侵害的目的被害人使用了武力,客观上起到了人身防卫的效果。

D项中乙并没有对甲使用武力,甲是自己溺水身亡,因此不属于偶然防卫。

4.表原因

有些定义中规定了某些行为的原因,这类信息一般也是定义的要点,常常会跟在“由于”“出于”等词语的后面。

例如,时间综合征是指由于对时间的紧迫感而造成心理上的烦恼、紧张以及生理上的活动改变等导致的病症。在这个定义中,“对时间的紧迫感”就是时间综合征这个定义的要点之一。

例4:

法律责任是指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补偿、强制履行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亦即由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引起的第二性义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导致法律责任的是( )。

A.陈某向某电视台举报揭露某公司造假,电视台没报道

B.李某被公共汽车售票员提醒后,仍不给残疾人王某让座,结果王某被挤伤

C.孙某和肖某谈恋爱,后因感情不和分手,肖某极度痛苦,患上抑郁症

D.某公司要求工人每天至少工作16小时,加班费每小时5元

解答:

此题答案为D。首先分析法律责任的定义。

法律责任是指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补偿、强制履行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亦即由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引起的第二性义务。

A、B、C三项都不符合这一定义要点,D项违反了劳动法所规定的义务,符合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