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家庭如何塑造人

家庭是社会运行的基本单位,是人类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建立的一种制度和群体形式。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成员主要包括父母和子女,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共存,家庭构成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丁克家庭、单亲家庭以及同性恋家庭等多元化的家庭构成越来越常见。家庭构成多元化的显性变化其实较少,更多的家庭成长是社会发展背景下的家庭内涵的拓展,以及拓展过程中的代际冲突,这会形成新思想,也会产生新矛盾。社会发展越快,代际传承过程中的跨度就越大,代际传承断裂的机会就越多,家庭问题往往与社会发展相伴而生。现如今,儿童、青少年游戏成瘾、厌学、抑郁、自杀等情绪行为问题的日益增加,都在提示家庭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代偿能力不足。

博宇是一位13岁的青春期少年,正在读初一,成绩优异。可是,他突然就不愿意再去学校了,原因是一到学校就会感到不安、紧张、注意力很难集中,并伴有心慌胸闷。母亲带儿子在医院做了全面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疾病,在内科医生建议下转诊至心理科就诊。博宇3岁时随母亲到上海生活,父亲则在老家做生意。这个家庭有一个众人皆知的“秘密”:父亲在老家还有一个“老婆”和儿子,小儿子比博宇小3岁。博宇的父亲大部分时间在老家生活,只是偶尔来上海,这样的生活持续已经10年。父亲和母亲达成协议,为了博宇的健康成长,他们不离婚,也不将此事告诉儿子。其实,博宇早已经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他不仅要维护父亲辛苦养家不容易的形象,还要照顾一个婚姻受挫的母亲的心情,这个装作不知情的孩子比家里任何一个人都要辛苦。博宇的不良情绪、厌学行为和躯体症状,显然是面对家庭压力的一种反应,他不想再用这种方式来维护家庭不真实的和谐了。这个家庭的问题看起来是孩子不愿意上学,其实是家庭病了,如果父母不去面对和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博宇的异常表现就会长期存在,从而被塑造成一个“心理有问题”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