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活着就有希望

从军之后,刘备先是跟着政府军中一个名叫邹靖的校尉作战。

需要注意的是,刘备从军有一定的独立性质,他和他的兄弟们更像是一群志愿者,配合政府军作战,而不是被收编到政府军中。

可见,刘备一出道就有着自立山头的想法。

不过这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想法。一群不会打仗的泥腿子,掺和到政府军中混饭吃,在别人眼里这是不折不扣的瞎折腾,折腾来折腾去,弄不好就把性命给折腾没了,能有个什么好未来?

刘备转战到青州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一带,进一步体验了战争的残酷。

一次敌我双方在野外遭遇,二话没说,直接开打。由于是遭遇战,兵法谋略之类的统统没有用,最有用的只有一样——谁的人马更多,谁更狠更玩命。

事实证明,政府军不一定靠得住。在敌军的疯狂进攻之下,领头的将领不明白这遭遇战该怎么打,但有一点他是明白的——再不撤退弟兄们就要拼光了。

等政府军撤(说“逃”应该更准确)到安全地带,大家惊魂初定,重新归队,清点人数,发现一仗下来很多人不见了,其中就包括刘备!

带头大哥不见了,这对关羽、张飞等刘备的兄弟们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他们立即分头寻找,顺着逃跑的路线原路返回,又回到了战场上。此时的战场,只剩下断戈残剑,尸横遍野,血映残阳,寒鸦哀鸣。

就在关羽、张飞等一帮兄弟快要绝望的时候,一个受伤的人从死人堆里爬了起来。原来他是在装死。

这个人正是刘备。

这件事透露出一个强大的信号:刘备一生都在践行着一个著名的军事原则——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刘备戎马一生,运用这个原则的次数已经多得无法统计,从平原到徐州,从新野到夷陵,都留下无数他仓皇逃跑的足迹。因此有人称他为“刘跑跑”。

不只是刘备自己,刘备手下的重要员工,比如关羽、张飞等人,也跟着他跑遍了大半个中国。

我们有理由相信,战场上常败不死的人,除了运气好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他们没有硬拼,没有抱着必死的决心做无谓的牺牲。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跑不掉就装死甚至暂时投降,是个行之有效屡试不爽的好方法。刘备是这样做的,也教导关羽、张飞等弟兄们这样做,不要太在意一场战斗的胜负,不要太心疼一座城池的得失,这一切都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活着。哪怕输得一干二净,只要活着,就有翻盘的机会;哪怕是被人打趴下了,只要活着,就有从头再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