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各朝代的诉讼制度

【易错易混考点】5

【关键性提示】

我国古代各朝代的诉讼制度是中国法制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各个朝代的诉讼制度既有继承又有自身的不断发展,因此考生要对各个朝代具有代表性的诉讼制度的具体内容重点记忆。特别注意各种审判制度的组成和审理方式。

【考点解读】

(续表)

(续表)

(续表)

【真题链接】

1.关于中外法律制度的发展演变,下列哪一表述是错误的?(11/1/19,单选)

A.西周“七出”、“三不去”、“六礼”等婚姻法律的原则和制度,多为后世法律所继承和采用

B.汉代“秋冬行刑”的死刑执行制度,对唐、明、清的法律制度有着深远影响

C.清末规定的法官和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监狱及狱政管理的改良制度,是清末司法体制上的重大变化

D.法国国民会议于1787年8月26日通过《独立宣言》,这一划时代的历史性文件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则

答案解析:D。法国1789年通过的《人权宣言》(《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则,是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的纲领性文件。《独立宣言》是美国独立战争后发表的,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制定了《联邦宪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故D错。其余表述正确。

2.中国古代社会一些启蒙作品多涉及到当世的法律观念和司法制度,这在下列的哪些表述中有所体现?(11/1/56,多选)

A.《幼学琼林》:“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

B.《弟子规》:“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C.《增广贤文》:“礼义生于富足、盗出于贫穷”

D.《女儿经》:“遵三从,行四德,习礼义,看古人,多贤德,为法则”

答案解析:ABCD。本题与其说是考法律,更不如说是考古文理解。“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即普通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就要抗争,但圣人追求的却是没有诉讼和纠纷的发生,反映出无讼是求的法律观,法律的最高境界是无讼。“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即把财物看轻了,相互间的怨恨就无处产生;说话相互忍让了,愤恨自然就消除了。反映的观念是,个人的道德、观念、品格是纠纷控制的关键,提高个人境界和修为,是消除纠纷的根源。“礼义生于富足、盗出于贫穷”,说的是物质富足才知道讲究礼义,生活贫穷则滋生违法犯罪,反映出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法律观。法律秩序根源于客观的物质条件,良好的法律秩序要以一定的物质基础做前提。“遵三从,行四德,习礼义,看古人,多贤德,为法则”出自古代规范女性道德行为的教材《女儿经》,虽然是道德教化的内容,但由于古代礼法合一,道德和法律相互渗透,道德要求同时也是制度要求,其反映的实际上也是当时的法律观念和法律内容,即女性要效法古人,修习礼义,遵行三从四德。故选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