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河南的大部分地域位于黄河之南,故称河南。河南古称“豫州”,因豫州位于古时九州的中心,故又有“中州”“中原”之称。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夏朝建都于河南,至清王朝的覆灭,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河南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时间长达三千多年。河南有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和商都郑州,中国八大古都中占据四席。

今日之河南,省辖面积达16.7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7%,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居第17位。全省共有17个省辖市、1个省直管市和21个县级市。河南独有的区位、人口和产业特征,决定了其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区位特征。河南地处中原,恰位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从政区和交通位置来看,河南东临山东、安徽,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北接河北、山西。若以河南为中心,向东行至东海之滨,向西达天山脚下,向南到珠江流域,向北抵黑龙江畔,仅须跨越2~3个省(区、市)。中国的两大铁路干线(京广线和陇海线)、两大高速公路干线(京珠公路和连霍公路)也交会于此。同样,若以河南的省会郑州为中心,东至沪、宁、杭,西至关中平原,南下武汉三镇,北距京津唐,直线距离也均在600~800公里,可见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如今,河南境内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兴建,进一步强化了河南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优越地理位置,奠定了河南在全国经济社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二是资源特征。河南是农业大省。目前,全省有耕地资源811.03万公顷,占全国耕地资源总面积的6.2%,仅次于黑龙江、四川和内蒙古,居全国第4位。河南水资源比较丰富,有“地下水库”之称。省内有1500多条河流,分属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河南还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矿产基地。目前,全省有大中型煤矿40座,分布在焦作、平顶山、鹤壁、义马和郑州五个主要产煤区。省内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610511万吨,居全国第10位。天然气储量达17317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3位。全省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157种。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钼矿、蓝晶石矿等8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48种。

三是人口特征。河南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全省总人口共计960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12。河南GDP总量的变化、人均收入水平的波动、就业率的增减,不仅反映着河南自身的经济发展现状,而且显著影响着全国宏观经济领域的整体发展。

四是产业特征。河南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烟叶等农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河南以建设全国优质专用小麦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契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河南解决好了“三农”问题,才会大地推动全国“三农”问题的真正解决。

近年来,河南依托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逐步发展起以轻纺、食品、冶金、建材、机械、电子、石油、化工为主体,门类齐全、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工业体系。目前,河南的工业总产值居全国第5位。河南的工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在中国工业经济的蓬勃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

河南市场广阔、商业发达,是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最大的粮食批发市场和首家规范化的粮食期货市场。“郑州价格”成为全国粮油交易的指导价,也是世界粮油交易价格的重要参考指标。

河南经济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要振兴河南经济,需要对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和科学决策。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科技等因素得出总体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的总体经济发展战略是关乎经济发展全局的长远谋划和大政方针,是统领各部门、各方面、各环节、各阶段发展进程的最高规划,直接决定着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路径和成败。

鉴于此,本书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河南各主要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回顾和系统总结,探讨河南经济发展战略在目标制定和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转换,以及这种转换带来的现实意义,以期能够以史为鉴,为河南未来的战略谋划带来启发。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河南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考虑资料的易得性、时段的完整性和代表性,本书将研究区间设计为改革开放后至今,并进一步划分为三个阶段来阐述经济发展战略的变迁过程。

第一个阶段是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改革开放探索期”。在这一时期,河南坚定不移地把各方面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集中力量提高社会生产力。改革的潮流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逐渐扩展到政治、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省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跃。

第二个阶段是从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到2002年中共十六大前夕,为“改革开放初创期”。在这一时期,河南根据中共十四大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抓手和契机,以加快工业化进程为突破口,千方百计地促进国民经济再攀高峰,区域经济从治理整顿的低潮中得到恢复并迅速发展。

第三个阶段是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至今,为“改革开放建设期”。在这一时期,河南根据中共十六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局,谱写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的改革新篇章。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所用数据来自相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河南统计年鉴》《河南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高科技产业统计年鉴》。

感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郭军教授对本书的研究框架和论证思路提出指导意见。本书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治理特殊性的企业基金会自主性研究”(71802072)的资助,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