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村调查报告(2019)
- 耿明斋主编
- 32字
- 2021-09-09 18:36:29
第一章 乡村农村金融的现状分析
——基于河南省17个乡村的微观调研数据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农村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不少地方出现了乡村衰落的现象。2004—2018年的15年间,中央一号文件都将“三农”问题作为焦点。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战略方向、明确了战略重点。2018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文件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此外,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这些问题的出现,迫切要求我们关注和重视农村金融的发展。
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功能的发挥。金融最主要的功能是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合理配置资源,提供分散、转移和管理风险的有效工具。金融是经济的核心,能够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可以通过在农村金融市场改变资源要素配置来改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产业兴旺,利用金融支持使“死”的资源资产变为“活”的生产要素,实现生活富裕。同时,不同类型的金融支持有侧重点地针对不同的农村发展问题实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中长期信贷可以解决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乡村文化问题;综合性金融服务可以解决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商业性金融可以解决农业资金供给问题。可以说,中国的农村经济在向现代化迈进,而现代化的农村经济需要现代化的农村金融作为支撑。
而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城乡金融二元结构依旧存在。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发端于近代,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赶超”目标而在供给上对工业与城市的倾斜政策使其进一步加深。与此相应,我国城乡在金融发展方面也呈现出巨大的差距,这种金融差距和经济差距相互影响,有可能使现有的二元结构得到固化。现阶段,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为农村发展注入新动力,要从供给侧入手,既在量的方面增加对“三农”的要素投入,又在质的方面优化投入结构。而金融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统筹城乡金融发展,大力改善农村投资环境,从而实现农村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是消除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的关键。
同时,小农经济的转变也需要我们重视农村金融的发展。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小农经济一直是农村主要的经济形态,是我国传统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区别于其他国家农村经济独有的特点。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和传统小农相比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仍然缺乏抵御风险和扩大生产的能力。由于监管难度大导致交易费用上升、小农可抵押物价格无法衡量、贷款用途难以监管等问题,农村信贷对金融机构往往不具备吸引力。而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能否带来农村金融需求的发展,从而推动相应金融制度的建设,同样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考察。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城乡金融二元结构的存在、小农经济的改变等诸多问题都要求我们关注农村金融的发展状况。在这样的情境下,我们组织进行了相应的农村调研,并针对调研得到的数据对农村金融概况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