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投资与就业指南(2020年)
- 古皿
- 27字
- 2025-04-08 07:19:57
第一章 论宏观经济系统结构全方位失衡及其战略性优化的判据
第一节 “贫困是由过剩本身产生的”新解
恩格斯曾在其不朽的著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引用圣西门的话:“贫困是由过剩本身产生的。”对这句话的解释,一般的教科书都认为专指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生产过剩导致减产以致工厂倒闭、工人失业、收入下降、需求不足,这使生产更加过剩,更多的工厂破产等,因而社会愈益贫困。其实,这句话的含义在笔者看来远不止针对特定的历史背景、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事件,而应该是一句蕴含着丰富哲理并具有普遍意义的至理名言。
事实上,这里的“过剩”当然是指经济上的供给过剩。经济上的供给过剩,说到底就是劳动力和资金的供给过剩。因为任何生产要素(无论多么复杂)都可最终归结到劳动力(包括智力与体力)和资金上。因此,任何产品(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的供给过剩,也都可以归结到劳动力和资金的供给过剩上。劳动力供给过剩意味着大量的劳动力没有(或无法)被配置到生产资料上,如农村田少人多,城镇待业和失业现象严重;或者,虽然劳动力全都被配置到生产资料上且没有剩余,但这种配置生产出的产品就全社会的有效需求而言已经过剩,故劳动力供给过剩无疑。资金供给过剩,意味着投资需求不足,投资回报率太低,或资金的廉价以至于无偿供给。前者表明投资者对经济前景不看好,生产萎缩,经济萧条,工人失业,贫困是当然的;后者是计划经济特有的现象。由于资金的廉价以至于无偿供给,导致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盲目地争项目、争资金,争到资金后又不珍惜,使有限的资金浪费在不该花费的地方和项目上。这里所谓的“不该”,实质上是指资金用在这些地方和项目上已经过剩或多余。中国几十年计划经济,本来就很穷,如此折腾又如何不贫困。
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命题是资源是有限的,需求(欲望)是无限的。因此,需要经济学来研究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有限的资源原本应该用来进行合理的配置,创造更多的财富,以满足更多的需求,但过剩就意味着资源的浪费,浪费资源(供给过剩)的结果当然是贫困。
如果这样去认识“贫困是由过剩本身产生的”这句话,那么许多经济社会现象就都可以得到令人较满意的解释。例如,为什么计划经济搞不下去?因为搞了几十年,老百姓的生活仍没有太多的改善,国家依然在贫穷落后和欠发达的行列中徘徊。所以,依“贫困是由过剩本身产生的”这句话的新解,就是对有限的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廉价以至于无偿供给,从而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也就是这里所说的由于在许多地方和项目上资源的过剩供给而引起的。又如,“民工潮”现象何以十几年长期存在?可能是因为农村相对贫困。贫困的原因是劳动力供给过剩,或相对而言,是资金供给不足。
这里谈到了“资金供给不足”。既然“贫困是由过剩本身产生的”,那么不足又会导致什么呢?笔者以为“不足会制约发展”,即“发展是由不足本身制约的”。这里所谓的“不足”,是指经济上的供给不足,即劳动力和资金以及由此生产的产品供给不足。俄罗斯地广人稀、资金匮乏,是制约其发展的两大瓶颈。大量引进人力(包括人才)和资金,是其谋求发展的根本要义;许多发展中国家虽然人力充足,但人才匮乏、资金短缺,严重制约着这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供给的过剩与不足都是相对有效需求而言的。供给超过了有效需求就是过剩,将导致贫困;有效需求超过了供给就是供给不足,将制约发展。因此,任何国家,特别是对于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谋求经济上的供求均衡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