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在《神话思维》中提到,“对神话意识的内容作哲学性探讨以及对它做理论解释的尝试,要追溯到科学性哲学的开端。”[1]卡西尔认为,神话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源头之一,人们可以在其中找到人类哲学、理性与道德的源头。古希腊神话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最终在公元前15世纪前后形成了以天神宙斯为核心的古希腊神话谱系。就其功能而言,神话是彼时现实社会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而对“神性”这一概念的认识与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彼时社会的生活、文化、政治以及道德等现实问题。同类的学术研究成果也体现在国内学者叶舒宪的《中国神话哲学》中。可见,中外学者都将神话与道德、哲学的研究融合在一起。

文学作品不仅是人类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标本,更是客观生活的一种主观投射,其中蕴藏着创作者对道德实践、道德观念、伦理状况及道德教育现状的萃取与评价。源起于口口相传的古希腊神话,既没有白纸黑字确定的外在道德规范要求,亦没有构建起明晰的道德价值体系。然而,在跌宕起伏的神话叙事中却隐含着原始先民的道德意识:人生“有可为,有可不为”之事。

本书通过解读古希腊神话叙事中人与神的所言所行,揭示神话中隐含的“可为与不可为之事”的道德因素,分析隐含的道德因素如何融入城邦公民日常的道德教化活动,进而探析古希腊神话对远古先民的德育价值以及现代德育的镜鉴。全书共分为导论、主体的第二章至第七章及余论三个部分。

第一章,导论,从教育学科的视角对本书的基本理念及研究进行分析。概言之,学术界关于古希腊神话的研究成果较多,主要集中在神话学、文学、社会学等领域,教育学中对这一主题的关涉较少。这一方面增加了撰写的难度,另一方面为撰写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本书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拓展德育的理论研究,以期为德育实践活动提供借鉴。本书属于跨学科研究,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亦呈现出跨学科的特征。

第二章,古希腊文明道德溯源。从根源探寻古希腊道德文明“何以为是”。第三章,古希腊神话的文明印记与神话的教化载体。首先,在克里特—迈锡尼时代背景下分析古希腊神话谱系的演进历程;其次,以雅斯贝尔斯划分的四大时期为依托分析古希腊神话被划分为四种类型的文化因素;最后,介绍古希腊神话的道德教化载体。第四章,生命的价值及其德性诉求。首先,分析古希腊神话叙述中对生命价值的认知转变。人类关于生命价值的认知经历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两个阶段:尽管凡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更应该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彰显生命崇高的理性价值。其次,分析希腊城邦教化公民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生命理性价值不仅是人之为人的根源,更是城邦公民的根本道德诉求。第五章,英雄的道德秩序。首先,分析古希腊神话中“超人”——凡人英雄——故事中隐含的道德秩序:荣誉、勇力与智慧。其次,关注希腊城邦如何借用英雄道德标尺教化城邦公民。第六章,正义之德的衍变。首先,通过分析古希腊神话叙事探寻古希腊人关于正义秩序的认知转变:“外在”的天道正义转化为“内在”的人道正义。其次,考察希腊城邦与民众如何践行正义之德。第七章,古希腊神话的德育镜鉴。基于前四章的梳理分析结果,尝试性地凝练古希腊神话中隐喻的道德价值及德育镜鉴。

余论部分,尝试性地从学术研究与世俗生活两方面探究远古精神化石——神话——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诚然,古希腊神话就像一个取之不尽的精神文化宝库,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它深层的奥秘还有待于开拓者们不断地去发现,去探索”[2]。由于这一领域的研究涉及文学、宗教及哲学等学科领域,并且跨越了不同的文化体系,所以这是一个艰深的研究课题。本书对这一课题所做出的这种探索,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上,还只是一种粗浅的尝试。对于古希腊神话尚未开垦出的精神文化宝藏和本书中尚且不完善的地方,有待今后做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而这正是激励我在今后的研究生涯中不断前行的方向。


[1] [德]恩斯特·卡西尔:《神话思维》,黄龙保、周振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

[2] 陶阳、钟秀:《中国创世神话》,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