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从学术资本到学术资本化:一个中世纪大学兴衰的分析视角
伴随学术资本主义概念的引入,以及学术资本主义现象在当代大学中的凸显,国内学者在对其进行批判的同时,也对学术资本进行了理性反思和深入探讨。事实上,学术能否作为一种资本,其根源性的问题在于高深知识能否作为商品。关于知识或是高深知识能否作为商品,在国内一直有过相关讨论。[1]既有旗帜鲜明地反对将知识看作商品,也有论证知识商品化对高等教育公共性的侵蚀;既有论证知识商品的特殊性,也有从微观层面,论证知识商品的使用价值、交易价格等。知识能否作为商品,可以从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不同角度进行解读,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从历史学的视角进行审视和反思。以高深知识为业进而催生出来的中世纪大学,无疑是进行这一历史分析的逻辑起点。换言之,在中世纪大学产生之前,权威组织、大学自身、社会人士是否把知识看作一种商品?在中世纪大学产生之际,知识是否作为商品以及何种知识作为商品?在中世纪大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识作为商品的交换逻辑是什么?以高深知识为主体的学术资本是如何转变成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政治资本的?在中世纪后期,当学术资本在传统大学中主导地位缺失,代之以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政治资本为主导,当高深知识作为商品发展成为学术资本化,中世纪大学是如何走向没落的?这些问题的追问与澄清,不但对我们理解现代大学的源头——中世纪大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当下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若干现实问题也具有较强的启示与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