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语言文化研究(第十五辑)
- 王启龙 曹婷主编
- 1870字
- 2021-10-11 17:49:18
四 几点初步的结论
最后、我们把本文的几个主要结论整理如下:
一、尽管现代日语的敬语属于「相対敬語」即说话人享有根据话题中的人物属于“内”还是“外”来选择是否使用敬语的“自由”,但是,选择敬语使用的所谓“自由”都是相对的。日语史上根本不曾存在过一个「絶対敬語」的时代。因此,所谓日语敬语史是从「絶対敬語」到「相対敬語」的变化的历史的说法是不成立的[18]。
二、现代日语敬语体系以及日语敬语史可以运用“上·下”“内·外”两个原则之间的优先顺序不同作出解释,即日语敬语史的变化方向是从一个“上·下”的原则相对优先于“内·外”的原则的敬语体系到一个“内·外”的原则相对优先于“上·下”原则的体系的变化。推动这一变化的动力则是对听话人的视点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的语言意识,其结果为日语的交际功能逐渐得以强化。
三、日语敬语史发展的大趋势,即「聞手尊敬」(指向听话人的敬语)从无到有,与日语二人称词在历史上交替频繁等现象都应该作为日语是朝着重视听话人的存在这个方向发展的类似的语言现象来解释。日语是重视听话人存在和立场的语言,这与日语指示体系的历史变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四、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日语史上的历史变化中逐步重视听话人的视点的方向即强化交际功能的方向的倾向基本可以确定在江户后期文化文政年间(1804—1829)基本形成了与现代日语大体相近的态势。
五、如何解释日语敬语史发展的方向与日语史发展的大趋势之间的关系,除了从非分析性的表达方式到分析性即近代日语的逻辑性倾向(分析化倾向)的变化以外,逐步重视听话人的视点的方向即强化交际功能的方向的研究也值得重视。有关强化交际功能的方向的研究,在诸多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如何展开,如何解释二者间的关系等问题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补笔泷浦真人2005的敬语研究
这里着重提及两个较新的敬语研究:一是菊地康人1994,一是泷浦真人2005。不仅为了对敬语研究先行者的公允,更为了对笔者不学的反省。
菊地康人1994是上个世纪90年代后的敬语研究中值得瞩目的研究成果之一。该书重点在于敬语的使用上的分类整理,其实用价值自不待言。只是对敬语体系方面的研究着力不多,处于本稿兴趣之外。在这一点上,泷浦真人2005与菊地康人1994适成互补。
泷浦真人2005的研究最值得瞩目之处有两点。一是对敬语研究史做了详细的梳理。发掘了时枝诚记的「関係認識」在学术史上的历史意义。二是高度评价了三上章的敬语研究(三上章,1955、1972),提出了「“上下”の関係」和「“ウチ/ソト”」两种关系是日语敬语的相对性的核心的观点。尤其后者在敬语研究史上值得大书特书,高度评价。引文如下。
タテの関係は“上下”の関係であり、ヨコの関係は“ウチ/ソト”の関係である。<視点>と<距離>の表現である共感度の不等式は、それらを一元的に書き表す。このことは、日本語敬語の相対敬語性を担う“上下”の軸と“ウチ/ソト”の軸が一つに還元可能であり、それらがじつは一つの関係の二つの表れであることを強く示唆している。泷浦真人2005:252页
泷浦真人2005对三上章的「敬語法のA線」的图示见下图。
本图引自,泷浦真人2005:252页
这个图示标志着泷浦真人2005对三上章的敬语研究发展的深度,也标志着日语敬语史研究的新的高度。如果能将其与渡边实的敬语研究结合起来,其体系性以及对日语敬语史的解释性都可以令人叹为观止。
笔者对泷浦真人2005所论述的,「“上下”の軸」与「“ウチ/ソト”の軸」为日语敬语的相对性的核心的观点十分赞同。但对二者可以还原为一的观点不敢苟同。笔者认为,所谓的还原为一是一个人为的抽象而已。二者之间的比重的变量和二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对揭示日语敬语史的历史变化的动态则更为有效。惜乎笔者是在最后修改本稿时才看到泷浦真人2005的研究,否则本稿也许不作了。
毋庸置疑,日语敬语研究史上渡边实的学说与时枝诚记的学说之间的关系既有继承也有发展。笔者认为,渡边实在敬语体系研究上的贡献就在于他提出的体系不论与时枝诚记的「関係認識」相比,还是与三上章的「敬語法のA線」相比都较为完善较为系统。泷浦真人2005对渡边实的批判不无求全责备之嫌,对时枝诚记的评价则有厚古薄今之憾。泷浦真人2005对渡边实的批判详见泷浦真人(2005:58—60)。
此外,泷浦真人2005一书中「Ⅲ 敬語の語用論のために」(泷浦真人,2005:207—256页)最为精彩值得一读、其中「[Ⅲ‐2]<視点>と<距離>の敬語論」(泷浦真人,2005:233—256页)一节探讨了敬语与<視点>和<距離>的关联性,窃以为,有待研究<视点>的学者参考。
感谢陈力卫教授百忙之中校阅拙稿。没有陈教授的指教,笔者对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敬语研究将依然一无所知,这个补笔也不会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