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者,大也

之卦義不專取字訓,但因事立義耳。人之所需者以飲食爲急,故需爲飲食,需不訓食也。人之所行以禮爲重,故履爲禮,履不訓禮也。治蠱者必有事,故曰:「蠱者,事也」,蠱自訓壞,不訓事也。能臨物者必大,故曰:「臨者,大也」,臨自訓涖,不訓大也。

「元亨利貞」,指六陽之卦也。「八月有凶」,指二陰之卦也。二陽方長,雖未成乾,而已有乾之德。亦未至成遯,而已有遯之禍。聖人豈好爲是豫言哉?二陽之長,必至於乾者,天道之當然也。其長如此,其消亦如此者,亦天道之當然也。故曰:「大亨以正,天之道也。八月有凶,消不久也」,皆以天言之。然則撫消息盈虚之運者,其可不勉其所必至而防其所將反[14]哉?雖以天言,而人事之當謹者固在其中矣。

彖象

言以剛臨柔,自下而長,以臨上之四陰也。言以高臨深,自上之坤,以臨下之兑也。取物象與爻象不同,皆此類也。

大象

「澤上於地」,人所防之澤,陂堰是也,澤有時而决,其所容亦有限。「地中有澤」,自然之澤,鉅野洞庭是也,澤無時而窮,其所容亦無限,臨下之道莫善於此矣。以政臨民猶堤中之水,以教臨民猶地中之澤,教民之念既無時而窮,則所容保之民豈復有限哉?放勲曰:「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使自得之,又從而振德之」,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俾勿壞」,所謂「教思無窮」者,此之謂也。以字義言之,「教思无窮」屬兑,「容保民无疆」屬坤。

初九 九二

初九、九二皆臨陰者也,以陽臨陰,反在陰下,有「男下女」之象,故皆爲「咸」,夫之臨婦,其道如此。初者臨之始也,以九居初既正,而所感六四又正,固守其正者也,雖其志可尚,然不周於用,吉在自守而已。九二不主於貞而主於中,則善用其臨者也,此以中感,彼以中應,君安之,衆信之,故不獨其身之吉,而行之於世亦「无不利」也。蓋二陽初長,四陰方盛,猶未肯順聽其命,必用中而後爲利。若直行吾志,必不利於行也,故於初九則曰「志行正也」,於九二則曰「未順命也」,於六五則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聖人當剛長之時,其爲君子慮可謂深矣!陽進至三爲泰,則外順矣,九二、六五猶以「中行」爲福,而况於未順命之時乎?

九二 六三

九二剛長而得中,故「无不利」;六三陰消而不中,故「无攸利」。二以心感人,三以口説人,此君子小人之所以分也。

六三

六三以甘媚臨而「无攸利」,見君子之難説也。「既憂之,无咎」,又見君子之易事也。其處已也嚴,故不受不正之媚。其與人也寛,故不治既憂之人。爻辭雖爲六三言之,然可以見二陽之用心矣。餘見大壯上六。

六四

六五以應九二而得吉,上六以「志在内」而得吉,六四與初九正應,獨不得吉。五爲大君,四爲大臣,五方用九二以臨衆陰,三、四不中,首當斥去,四得「无咎」,已爲幸矣,此保位之臣,非大臣也,故曰「位當」而已。

六三 六四

三與四皆以陰柔而在高位,三以説媚陽,故雖「咎」而「不長」。四以順應陽,故得「无咎」。其所以勝於三者,三不當位,四當位也。

臨六五 家人上九

臨六五曰:「知臨,大君之宜」,後世必有以苛察爲「知」者矣,故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言「知」在知人,使中正之賢得行其道,不在徧知也。家人上九曰:「威如,吉」,後世必有[15]以刻下爲「威」者矣,故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謂也」,言「威」在自畏,不在威人也。夫子大抵如此,故謂之贊、謂之翼也。

三四 五上

臨卦陰爻皆以當位爲喜,四當位故「无咎」,上當位亦「无咎」,三不當位故「无攸利」,獨五不當位而反「吉」者,五,君也,二陽之所恃,非二陽之所臨也,陽來臨陰,凡陰類皆當用柔,惟大君爲宜用剛,何則?自下臨上,暗君之所疑也,君剛則與陽相知,不疑其臨己,故曰「知臨」。五能知二則二之中道得行於上,故曰「行中之謂也」。之所以爲大知者,以其能用中也,擇乎中庸而不能守則謂之不知,孔子以「行中」解「大君之宜」,而「知」字之義亦因以明矣。

上三爻

臨以下臨上[16],四最在先,與下卦至相逼,故爲「至臨」。上最在後,與下卦隔四陰,故爲「敦臨」。「敦」者,積厚之名也。五不先不後,獨當其中,與二相知,故爲「知臨」,相知者宜於得「吉」,相逼者僅以位當而得「无咎」。上與二无交,若從當位之例,无咎可也,而又得「吉」,何哉?蓋臨之上、二有相交之理,非他卦比也。臨與頤互相易,頤之上、二相交而成臨,臨之上、二亦相交而成頤,以交二而言,則可以得五之「吉」,以當位而言,則可以得四之「无咎」,是以爲「吉,无咎」也。雖然,其「无咎」易見,其「吉」難知,故夫子獨解「吉」字曰:「敦臨之吉,志在内也」,「内」即九二,「敦」即頤之上艮也,明與二合志則上化爲艮,遂成「由頤」之主,此其所以兼四五之德而有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