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济发展的劣势与挑战

一 主要劣势

1.自然生态的不利条件

色达县海拔较高,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丘状高原占84%,山原地和平原占比十分少,加上北部高寒气候,耕地较少,土壤墒情和肥力较差,绝大部分地区不宜耕作。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温霜冻、寒潮冰雹和洪涝、泥石流等灾害,这造成了色达县的农牧业生产时间短暂。农牧业是色达县的支柱产业,而高寒、高海拔所形成的较短农牧业生产时间,成为了色达县农牧业发展的桎梏。

同时,色达生态脆弱,由于过去大规模开采砂金、砍伐森林、过度放牧等对生态的破坏,加之投入不足、基础建设滞后、鼠虫害肆虐,导致大片草场退化沙化、水土流失严重、水源涵养量低、水流量减少,这对依靠自然条件发展的农牧业来说,无疑成为色达县发展的软肋。统计显示,全县退化草原面积685万亩,占可利用草原的55.5%,产草量由80年代初的286千克/亩下降到如今的169千克/亩,降幅达40%,不仅严重制约了农牧业发展,而且日益威胁着色达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基础设施与综合配套设施滞后

(1)交通方面。色达县除公路之外,其他运输途径、交通运输方式都较单一。面临公路密度小、道路等级低、路面状况差、通达程度和安全系数偏低等方面的情况,色达县的发展就无法成为可能。况且,目前色达县尚有20%的乡村未通公路,农牧民家庭的农畜产品运输成本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负担,降低了色达县农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能源方面。“十三五”规划期末,色达县仅有电力装机1.2万千瓦,而且是孤网运行。电力保障服务水平、电网覆盖率低的现实,不仅是色达县工商业同时也是农牧业发展的桎梏。当前,色达县尚有大章、泥朵、然充3个乡、75个行政村、3800余户农牧民家庭未用上电,散居农牧民更是长期处于无电状态,这让色达县的发展动力不足。

(3)广电通信方面。色达县目前的通信覆盖率仅为64.46%,广播电视覆盖率仅70%。且由于电力在全县的覆盖不足、设备闲置、盲区点多面广等因素,阻碍着色达县农牧民了解外界信息、探索发展思路。

(4)安全饮水方面。色达县安全饮水还存在着较大问题,据统计,目前色达县尚有84个行政村约2万人饮水设施不足,大骨节病、包囊虫病等地方病严重危害着农牧民健康,身体健康尚不能保障,农牧民探索发展思路、致富奔小康就无法提上议事日程。

3.经济基础差、发展水平低

(1)经济基础上。受自然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等制约,色达县招商引资困难、对外开放水平较低,经济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这就造成当前色达县的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因思想落后、资金短缺、技术薄弱、人才缺乏以及龙头企业较少,即使拥有丰富的资源能源,也无法有效开发利用起来。当前,色达县相关产业的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低、比较优势无法发挥,特色产业如生态农牧业、生态中藏药业等产业优势无法产生规模效益。且长期以来,各种建设和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国家扶持、政府投入,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极易因政策变化而出现较大波动,具有明显的被动性和不确定性,可持续发展备受考验。

(2)发展水平上。由于色达县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所面临的问题就有产业发展能力低下、经济结构单一。色达县以发展农牧业为主,而其他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如工业经济几乎为零,第三产业以满足基本生活消费的商贸流通、餐饮娱乐为主,旅游业零星分布,且设施设备严重不足。面对色达县较低的发展水平,所产生的后果就是:即便是全县经济的支柱产业——农牧业,其长远发展、自主发展能力也较差,产业化水平和商品率极低。由于经济基础差、发展能力低,造成色达县农牧民收入增长乏力,城乡建设资金来源少,严重制约了色达县的经济社会发展。

4.人力资本素质整体偏低

(1)在人才的培养上,色达县的民族教育欠账太多,巩固提高难度较大。当前色达县的劳动力素质较低,相关数据显示,3万多农牧民中文盲达80%以上。从经济发展来看,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如生活封闭、观念落后、劳动技能低、就业能力差、人力资源供给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等。举例来说,色达县农牧民“惜杀牲畜”“畜多为富”等财富观念根深蒂固,每年的牲畜出栏率极低,这就严重阻碍了当地的商品经济发展。劳动力素质偏低对农牧民发展影响极大:就业门路不多、创收渠道狭窄、增收乏力。

(2)在人才引进上,从“十二五”期间来看,色达县人才引进成效甚微,存在着人才量少质弱、分布不均、技术技能型人才较少等特点,如除行政、教育、卫生等行业人才相对集中外,生态农牧业、生态旅游业、工程建筑、计算机应用等其他行业人才严重不足,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几乎为零,产业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支撑。

二 主要挑战

1.经济发展转型压力

(1)产业发展面临的竞争来看,色达县亟须实现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方面,在畜牧业发展上,现代畜牧经济发达的地区凭借先进技术、精深加工、规模效益、品牌效应、现代营销等优势,挤占着传统畜牧业的发展空间。色达县虽拥有丰富的草场资源,但在畜牧技术上还处于原始低级的技术水平,畜牧产品比较初级,产业链延伸较短,几乎没有畜牧产业的品牌营销,总体处于落后态势。色达县畜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之路任重道远。另一方面,从旅游业发展来看,同目前周边旅游发达地区如九寨、黄龙等地相比,色达县的旅游业发展则处于比较低级原始的阶段,在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上还不够,除了五明佛学院,其余旅游景点知名度较低,且游客规模过大会让生态环境和社会公共服务过载,也需要旅游业发展转型升级。

(2)从产业结构比例来看,色达县也需要实现转型发展。2016年数据显示,色达县的第一产业仍占据着50%的产值比例,排名第二的第三产业比重为40%,而第二产业仅为10%。这与色达县自身所确定的第一、二、三产业产值比重目标35∶20∶45相去甚远。[7]第一产业如何实现适当降低比重、提升发展质量,第二产业如何实现比重提升、推动城镇化发展,第三产业如何在未来成为色达县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实现向生态功能区的转型,需要从转型升级的角度来看待、解决这一问题。

2.资源环境的生态约束

“十二五”期末,色达县森林覆盖率为24.75%,虽完成规划目标,但整体来说还处于较低水平,与主体功能区定位不符;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仅为12.5%,较原定目标差7.5个百分点;城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仅为20%,较预定目标差10个百分点。[8]作为生态保护主体功能区,生态保护是色达县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当前色达县存在着草场沙化、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方面的生态破坏现象,约束着色达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在草场沙化问题上,当前畜牧业过载过牧,不仅对水土保持、动植物多样性的维持不利,对色达县畜牧业的长远发展、各产业间的协同可持续发展来说,也是一项难以应对的挑战。从工业、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来看,新技术的开发利用,新业态的产生以及新要素的集聚,诚然对色达县的经济发展有促进支持作用,但面临色达县脆弱的生态环境,如何既充分开发运用新技术、新业态和新要素,又能维持色达县的资源环境平衡,是当前色达县发展所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严格的生态保护对色达县的开发和发展提出了更高更严要求,这无疑加大了技术难度,也增加了发展成本,使色达县发展面临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

3.城镇化发展滞后制约着经济发展

色达县城镇化水平较低,从2016年数据来看,城镇化率约为22.12%,与色达县“十二五”预定的规划目标28%还存在一定距离,[9]与全国平均水平56.1%相比就更相去甚远。[10]较低的城镇化水平,不利于色达县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同发展,也不利于带动色达县其他产业的长远发展。

当前,色达县较低的城镇化水平所导致的后果是:一是优质资源难以聚集,较低的城镇化水平,使聚集和吸纳人口、产业的能力相对不足,县域经济的发展功能不健全。这对教育、医疗、科研等优质资源无法产生聚集力和承载力,较难吸引到社会资本、高端人才的流入。

二是滞后的城镇化发展还导致色达县的人口外流,年轻一代外出务工造成色达县各项产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不足。

三是各项经济要素难以聚集,使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投资成本高、利用效率低,造成全县的经济发展进度滞后、水平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