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会文化人类学一个分支领域的政治人类学早期侧重于研究前国家时期的政治组织形式、政治秩序、政治权力、政治结构及其运行,其研究议题涉及到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政治行为、权力控制、社会整合、政治潜规则、边缘族群的政治生活等许多方面。自1940年福忒斯(M.Fortes)和伊万斯-普里查德(Evans -Pritchard)等学者所著《非洲政治制度》(African Political System.)这一标志性的成果面世以来,迄今已经走过八十来年的历程。在政治人类学从创立至今的风雨历程中,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产生过几种具影响力的研究范式,对社会文化人类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发展做出过理论贡献。

二战以后随着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人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促进了社会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议题、理路和范式不断更迭,政治人类学研究也推陈出新。步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每一个角落,新一代的政治人类学家积极观察许多从前学界未考察过的国家、地区和人群,研究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关心人类政治生活的地区性、群体性和个体性特征。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改变着人类生存和交往的方式,也改变着国家边疆的形态,推动着人类思维、情感和理性向更复杂的维度变化,信息和思想的交流变得日新月异,也让国家权力难以驾驭,国家的政治整合遇到困难,政治人类学家更需要去研究新的议题,回应时代诉求。

政治人类学虽然只有八十来年的学科历程,但人类学的政治之根可追溯的时间源头却较为久远,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的命题,其对城邦的“善”的论述表达了古希腊人最初的政治人文情怀。中国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对政治、哲学和伦理的思考和论证也具有一些政治人类学研究的特征和意趣。虽然学术传统历时久远,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发展的历史则不长,成果并不丰硕。较之其他学科领域,政治人类学这片广袤的原野还未充分显现魅力,值得我们去开垦。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组,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间的关联互动更为复杂、多维、多样,社会、企业集团、政府组织和国家对政治人类学发展的诉求更加凸显。当初并非情愿服务于殖民主义而崛起的政治人类学,今天则理应为人类更好的发展做出论证和咨询。新的时代为政治人类学的发展提供了推力和大有可为的空间,我国政治人类学的发展应该主动融入国家战略。

在上述背景下,为帮助学生们学习和了解政治人类学这一领域,我们撰写了此书。这是一本为本科学生初学政治人类学撰写的简明教材。撰写的主旨是为初涉政治人类学的青年学生开启政治人类学这扇神秘的学术之门,既让他们入门之初就能概览政治人类学的发展轮廓和未来前景,又能够通过政治人类学主要研究议题的阐释让他们了解和体味政治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特征,并通过论述中援引的著作和学术论文前瞻政治人类学的学术动态和某些新的研究议题。每章围绕学习内容设计了思考题,作为课外阅读拓展和深入探究的线索。

本书回顾和梳理政治人类学学科奠基以来先驱者所研究的主要议题、基本理论、研究旨趣和方法,归纳和反思不同发展阶段关注的重点、成果和研究范式,介绍新世纪以来政治人类学的一些研究动态和方向,前瞻政治人类学未来大有可为的新方向。在前人基础上对人类学家和政治学家共同关心的主要话题进行论述,如国家起源问题、政治权力继承,婚姻与政治,社会控制,中国的地缘性政治组织与村落政治,政治结构与政治过程等;并对政治人类学新的研究议题法律人类学进行了概述,介绍了法律人类学在西方的流变、理论及方法,法律人类学在中国的发生、发展和贡献;并运用田野调查的资料对云南莽人、曼丈傣和翁丁佤寨进行了研究,力求以个案的形式呈现我国“底边”族群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网络政治也为政治人类学所关注,本书讨论了政治如何介入网络,网络空间的政治权力与政治行为特征,网络政治参与的功能与局限等问题。论述中力求更多地援引我国的政治史资料和社会生活资料来加以例证,体现政治人类学研究的中国特征,是本书的研究特色。

周俊华

2021年1月22日于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