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中国开展对外经济合作中的重要地位,是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顶层设计的完善而逐步形成的,并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提升。2015年3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进一步将这一原则确立为中国的全球治理观。在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中,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理论内涵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理念的形成过程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共商共建共享理念逐渐形成并得到强化。2015年3月,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应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12]为进一步阐释“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理念和实质,2017年5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明确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是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共同打造全球经济治理新体系的过程。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取得积极进展,初步形成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局面。[13]

随着中国在国际合作中承担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也逐渐经历了从中国倡导到全球共识的变化。2017年9月1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首次纳入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理念,要求“各方应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寻求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共同之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表明中国声音正在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应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并指出中国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14]可以发现,共商共建共享不仅成为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时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成为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努力方向。而将“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更是体现了中国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信心。

——理论内涵和实践

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理论内涵是在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中不断完善的。2019年4月,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中,对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内涵进行了具体解释。[15]共商表现为中国倡议成为全球共识的过程,就是“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强调平等参与、充分协商,以平等自愿为基础,通过充分对话沟通找到认识的相通点、参与合作的交汇点、共同发展的着力点。共建旨在共同打造和谐家园,各方都是平等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也是责任和风险的共同担当者。共享则是让所有参与方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兼顾合作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使合作成果福及双方、惠泽各方。共建“一带一路”不是“你输我赢”或“你赢我输”的零和博弈,而是双赢、多赢、共赢。

三大原则的提出,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以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思维以及新的合作模式,来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在“一带一路”具体建设过程中,共商是通过沟通协商,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量众多,各国发展水平、经济规模、文化习俗等差别很大,以共商为基础,沿线各国作为平等参与者都可以参与到协商中间来,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才能切实凝聚力量、体现各方智慧。共建强调的是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和潜能,持之以恒加以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各有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以共建为途径,优势互补,才能真正优化资源配置,把各方的优势和潜能发挥出来,各施所长,各尽所能,适应各国的发展需要。

共享关注的是互利共赢,寻求各方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做大共同利益蛋糕,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许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互利共赢,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新的合作框架,从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经贸合作、互联互通、文化交流等多方面和全方位地实现成果共享。以共享为目的,才能真正获得各国人民的广泛支持,使得“一带一路”倡议从中国倡导转变为国际共识,才能最终造福各国人民。三大原则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一带一路”建设中,以共商为基础才能真正实现共建,只有共商、共建才能真正实现共享,三者是有机统一的关系。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核心在于“共”,只有共商共建共享,才能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中国也正是秉持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互利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注入强大动力。在共商层面,通过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国际性会议、展会,中国打造了国际化的共商平台与载体。通过在既有国际机制基础上开展互利合作,中国强化了多边机制在共商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拓宽与沿线国家的沟通渠道,中国还建立了一系列“二轨”对话机制,使得国际社会能够实时了解“一带一路”的建设进展。在共建层面上,由中国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出资成立的丝路基金等机制,打造了共建“一带一路”的融资平台。通过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促进中国企业和各国企业优势互补,实现了多方共赢。在共享层面上,中国通过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科技技术转移平台将自身的发展成果惠及沿线国家,利用减贫合作计划和卫生合作项目等机制改善沿线国家民生,并且积极推动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从倡议转化为全球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本条执笔:王玉主、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