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资金融通

——内涵与意义

资金融通是实现“一带一路”建设中“五通”目标的重要支撑。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动力,资金融通的可持续性关乎“一带一路”的长远发展前景,是“一带一路”建设有序向好发展的关键。

2019年4月26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报告显示,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合作方已由亚洲和欧洲国家延伸至非洲、拉丁美洲、南太平洋等区域。可以看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和地区大多是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市场,这些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也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金融市场发展滞后等问题。一方面,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迫切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但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项目回收周期长、资金需求规模大等特点。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落后而脆弱的金融体系制约着“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及快速的经济发展,例如金融基础设施差异、项目供给与金融需求不匹配、金融市场运行机制不一致、国内金融机构国际化进程慢、跨境金融信息技术不兼容、金融风险监管体制机制不同。这就要求“一带一路”参与各国齐心协力,加强合作,促进各种资源有效对接,提供长期、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习近平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我们要建立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创新投资和融资模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多元化融资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完善金融服务网络”。“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周期长、涉及币种多样等特点,加强“一带一路”资金融通工作,能够通过金融中介促进其他“四通”的进展,为“一带一路”建设发挥重要的保障和支撑作用。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国,主导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并推动成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等金融平台,在资金融通领域发挥榜样和引领作用。目前,丝路基金约70%的签约投资资金运用在电力电站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港口航运、高端制造等大型国际合作项目,这正是中国敢负责任、勇于担当的表现。

——实施进展

多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相关合作不断推进,“一带一路”资金融通的合作之路也不断深化,国际多边金融机构以及各类商业银行不断探索创新投融资模式,积极拓宽多样化融资渠道。

一是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逐渐成熟。自2016年IMF将人民币作为第五种货币纳入SDR货币篮子以来,人民币国际支付、投资、交易、储备功能稳步提高,国际化水平快速发展。截至2019年,全球已有70多个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中国已与将近40个国家签署本币互换协议,其中包括20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民银行已在2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其中包括7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另外,截至2020年2月末,CIPS系统共有参与者941家,其中直接参与者33家,间接参与者908家。[6]目前,已有11家中资银行在28个沿线国家设立76家一级机构,来自22个沿线国家的50家银行在中国设立7家法人银行、19家外国银行分行和34家代表处。人民币将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关键货币之一。

二是多边金融合作支撑作用显现。2017年5月,中国财政部与阿根廷、俄罗斯、印度尼西亚、英国、新加坡等27国财政部核准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确立了金融资源服务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实体经济发展的原则,重点加大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投资、产能合作等领域的融资支持。2017年11月,中国—中东欧银联体成立。2018年7月和9月,中国—阿拉伯国家银行联合体、中非金融合作银行联合体分别成立,建立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与非洲国家之间的首个多边金融合作机制。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形成的六大类283项成果清单中,多项务实合作将在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下展开。2019年4月,中国银行在内的19家国内外金融机构签署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以提升“一带一路”投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水平,推动“一带一路”投资绿色化。2019年5月,中国工商银行发行了首只“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BRBR)绿色债券,并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日本瑞穗银行等BRBR机制相关成员共同发布“一带一路”绿色金融指数,深入推动“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合作。

三是国际投融资模式多元化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潜力巨大,融资缺口亟待弥补。2019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6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0.4亿美元,同比下降3.8%,占同期总额的13.6%,主要投向新加坡、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泰国、马来西亚、阿联酋、柬埔寨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家[7]。第一,政策型银行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资金融通方面发挥主力作用,截至2019年4月,进出口银行参与“一带一路”执行项目超过1800个,贷款余额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蒙内铁路、中老铁路、亚吉铁路、瓜达尔港等标志性的基建项目均由进出口银行提供出口信贷。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中资商业银行与沿线国家建立了广泛的代理行关系,2018年7月,德国商业银行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成为首家加入“一带一路”银行合作常态化机制的德国银行。第二,各国主权基金和投资基金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局、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主权财富基金对沿线国家主要新兴经济体投资规模显著增加。第三,各类创新金融产品不断推出,大大拓宽了共建“一带一路”的融资渠道。截至2019年8月末,熊猫债发行规模已达3558.7亿元人民币,其中存量规模为2802.9亿元。中国进出口银行面向全球投资者发行20亿元人民币“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第四,新兴多边开发金融机构作用凸显,丝路基金与欧洲投资基金(EIF)共同投资的中欧共同投资基金于2018年7月开始实质性运作,投资规模5亿欧元,有力促进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投资计划相对接。(本条执笔:沈铭辉、李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