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讲与口才(慕课版)
- 高海霞主编
- 12497字
- 2021-09-16 15:02:45
专题一 初识演讲
演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时代与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中,演讲发挥着强烈又普遍的社会作用,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
一、演讲的发展历程
演讲,又称讲演或演说,《现代汉语词典》对演讲的解释为:“就某个问题对观众说明事理,发表见解。”《辞海》对演讲的解释为:“在观众面前就某一问题表示自己的意见,或阐明某一事理。”这两种解释都指出了“演讲”的基本内涵:一是面对观众,二是就某个问题发表意见、说明事理。
通俗地讲,演讲是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一个人面对观众,借助有声语言和身体或态势语言等手段,发表意见,抒发情感,从而起到启迪和感召观众作用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
演讲作为一种以语言为工具进行宣传教育的社会活动形式,有着渊远的发展历史,古今中外,凡是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每当社会激烈变革之时,演讲的特殊功能就表现得更加突出。
1.演讲在西方的发展历程
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公认的演讲起源地是古希腊,演讲的理论正是在那里诞生的。
早在公元前25世纪,古埃及人普霍特就写下了关于如何进行有效谈话的教谕。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政治中心雅典进入了经济、文化、政治的全面繁荣时期,演讲也盛极一时。在这个时期,“智者学派”应运而生,他们在高尔吉亚、普罗塔格拉等一些知识渊博、口才出众的演讲高手的组织下,专门以传授演讲逻辑、辩论技巧等知识为业,大大地推动了演讲的发展。在“智者学派”的影响下,古希腊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富有才华和声望的演讲家,如举世闻名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德摩斯蒂尼等。
公元前2世纪,随着古罗马在地中海霸权地位的确立,西方演讲艺术经过约两个世纪的衰落之后,又一次迎来了演讲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演讲专著和西塞罗、昆提良等一批杰出的演讲家。
自14世纪开始,演讲艺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除资产阶级原有的演讲艺术外,还有在农民运动中产生的演讲艺术。农民运动中涌现出了一批平民出身的演讲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捷克的约翰·胡司。
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封建的斗争中,也涌现出了一些杰出的宗教改革家,如德国的马丁·路德和托马斯·闵采尔等。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拉开了西方演讲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序幕。各国新兴资产阶级都充分而成功地运用演讲这一有力武器开展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涌现出了许多著名演讲家,如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麦尔兹里阿科夫、帕特里克·亨利、丹尼尔·韦伯斯特等。
20世纪以来,西方的演讲理论逐渐完善并系统化,涌现了大量的演讲专著。人们对演讲的研究已经从重点研究演讲的方式、演讲的语言风格,发展到研究演讲学、演讲逻辑学、演讲心理学、演讲美学、论辩术、谈话术等全方位的研究,演讲活动和演讲学研究进入兴盛时期。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无产阶级日益觉醒,逐步登上历史政治舞台,并出现了无产阶级演讲家,最著名的当属马克思和恩格斯。
当代西方,演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演讲活动遍及各个地区、各个行业,演讲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一种交流方式。在理论方面,演讲与美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有机结合起来,演讲学的研究领域大大拓宽,过去单一研究演讲语言和方法的格局发生了改变。同时,演讲著作无论在数量还是在种类上,都远远超过演讲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2.演讲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演讲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据《墨子·兼爱下》记载,公元前21世纪,夏禹在出征三苗之前为鼓舞士气,举行誓师动员大会,发表演讲:“济济有众,咸听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称乱,蠢兹有苗,用天之罚……”
《尚书》中记载了殷商时期,盘庚为了迁都而发表的3次演讲。盘庚的《动员民众迁都》是我国古代保存下来的较为完整的演讲词,最早见于《尚书·盘庚篇》。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也是思想文化极其活跃的时期。诸子百家和策士说客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为了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他们或办学授徒,传播自己的政治信仰、道德观念,或游说列国诸侯,纵横捭阖,阐述兴国安邦之策,有力地推动了演讲活动的繁盛,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也涌现出了一批诸如孔子、孟子、商鞅、苏秦、张仪等为代表的能言善辩之士。
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百家争鸣”的风气受到压制,但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演讲,并未因此而绝脉,仍然以顽强的生命力或隐或现地发展着,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外交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许多仁人志士自觉地利用演讲这一有力的武器,或主张维新改良,或倡导民主革命。在这一时期,涌现出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蔡培元等一大批著名的演讲家。
1919年,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演讲在我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演讲涉及的领域扩大了,演讲形式多样化了,演讲活动也由思想界、学术界普及到广大民众中间,掀起了一股群众性的演讲热潮,出现了大量的演讲社团。在这一时期,涌现出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马寅初、闻一多、朱自清等一批杰出的演讲家。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伟大历史时代的开始。新中国成立初期,演讲活动一度兴盛,而后又经历了一段发展曲折的时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沉寂了数十年的演讲重放光彩,并获得了令人欣慰的发展,为我国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演讲与口才的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也处于前所未有的繁荣状态。这一时期涌现出李燕杰、刘吉、邵守义、张海迪、蔡朝东等一大批演讲家。
思政讲堂
演讲与中国的崛起
时至今日,各级演讲协会、演讲学研究会、演讲培训机构等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各类学校和企业大都把演讲与口才能力的培养纳入整个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演讲与口才也逐渐成为考核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如今,各种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已经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社会活动和文化活动。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演讲事业呈现出一派空前繁荣的景象。
二、演讲的构成要素
演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由演讲主体、演讲客体、演讲受体、演讲载体4个要素组成。
1.演讲主体
演讲主体就是指演讲者,是演讲内容和形式的组织者和执行者,也是整个演讲活动的中心。演讲者的素质和演讲水平不仅代表演讲者自身的能力,还会直接影响到演讲效果,甚至决定着演讲的成败。
作为决定演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一名优秀的演讲者需要具备以下素质。
(1)端正态度
演讲者要端正态度,正确认识自己在演讲中的地位,要牢记:演讲者与观众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演讲者要以平等、谦和的姿态来演讲,既要向观众宣传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又要向观众学习。
(2)高尚的道德情操
“德”体现了一个人的品质,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道德高尚的人发表的言论更具有说服力,更容易让人信服。因此,作为演讲主体的演讲者,更应该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演讲者发表的演讲才能被观众所接受,并得到观众的认同。
(3)丰富的知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丰富的知识积累是演讲者演讲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演讲者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才能让自己在演讲中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类知识证明自己的观点,让演讲内容更有说服力。
(4)较强的综合能力
演讲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反映,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记忆力、观察能力、思辨能力等。演讲者的综合能力越强,则演讲获得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小故事大道理
激动的一跤
侯振峰正在台上慷慨激昂地向观众讲解着公司研发的新产品,在上一个台阶时,他不小心摔倒了,衣服被撕破了,帽子也掉了。下面的观众不禁为之捏了一把冷汗,但其中也夹杂着阵阵笑声和口哨声。
就在观众以为侯振峰会恼羞成怒时,没想到他镇定地说道:“朋友们,实在不好意思,刚才我实在是太激动了!我为自己讲的新产品而激动,也为大家耐心倾听而激动,激动得我都脚不沾地了。虽然现在我的衣服破了,帽子掉了,但不用担心,我所讲的话绝对是有价值的,只要能帮到大家就好!”
侯振峰刚一说完,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名师点拨
演讲过程中随时会发生一些意外情况,此时演讲者要保持镇定。只有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演讲者才能化解尴尬,把演讲氛围带回正轨。当然,演讲者只保持镇定还不够,还要临场发挥,对意外情况及时做出反应和处理,以免陷入尴尬的境地。例如,演讲者可以进行自嘲,用幽默化解危机;也可以针对意外情况临场发挥,从意外情况引发一个有趣的话题,借题发挥,巧妙开场。
2.演讲客体
演讲客体是指演讲的内容,它是演讲要反映的客观事物,以及这些事物在演讲主体心中形成的意识成果。
演讲的社会性功能决定了演讲客体应符合的要求。首先,演讲的内容和立场应是积极、正面的。其次,演讲内容要有价值,只有有价值的内容,人们才愿意听,才能发挥演讲教育人、激励人的作用。最后,演讲内容要符合时代精神。演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应该为社会发展服务。
3.演讲受体
演讲受体是指观众。观众是演讲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没有观众的演讲不能称为演讲。观众并非只是演讲信息的接收者,更是演讲活动的参与者,观众决定了演讲者所输出的信息是否被接收,以及信息被接收到何种程度。
观众在接收演讲信息的同时,还会对演讲信息做出反馈,这些反馈会通过观众的表情、行动、声音等方式表现出来。通过观众的反馈,演讲者可以评判演讲的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演讲内容,调节演讲节奏。同时,演讲者还可以与观众形成双向互动,提升演讲效果。如果没有观众,没有观众的反馈,演讲者只能自说自话,那么演讲必然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在成功的演讲中,演讲者既要使演讲成为观众的一部分,又要使观众成为演讲的一部分。
作为演讲的受体,观众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观众都有心理需求
观众选择去听一场演讲是因为自己存在某种需求,想要从演讲中获得些什么,如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等。需求是观众听演讲的动力,一般来说,观众需求的强度越高,听演讲的积极性就会越高。
(2)观众的态度受自身影响
观众对演讲内容和演讲者的态度受观众自身认知、情感、情绪的影响。如果演讲者所讲述的内容是观众不熟悉的,并且是观众想要了解的内容,那么观众在听演讲时就会采取积极的态度;反之,观众可能会采取消极的态度。同样,如果观众喜欢演讲者的演讲内容、演讲风格,在听演讲时他们往往会采取积极的态度。
此外,对于同一个演讲者所讲述的相同的内容,观众会因为自身情绪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如果观众当时心情很好,感觉很快乐,那么在听演讲时,他们也会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兴奋的状态。
(3)观众对信息的接受具有选择性
观众听演讲是一个用听觉、视觉以及大脑进行认知的过程,演讲是在观众已有认知、经验和心理期待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观众对演讲中信息的接收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选择性。首先,观众只会关注演讲内容中自己有兴趣、渴望了解的部分;其次,观众只会记忆那些自己愿意记住的内容,忽视那些自己不喜欢的内容;最后,观众只会愿意接受和认同那些与自己的认知一致的观点。
(4)观众心理是独立意识与从众心理的矛盾统一
观众在听演讲时,既有坚持独立思考、不盲信的一面,又有因为受其他观众影响而改变自己的看法的一面。
4.演讲载体
演讲者要想将自己的观点或看法传递出去,从而达到影响他人、说服他人的目的,就必须借助一定的传输载体,包括有声语言、态势语言和主体形象。
(1)有声语言
在演讲中,有声语言是演讲者表达思想、传递信息最重要的载体。演讲者的有声语言要准确、通俗、生动,语气、语调要富于变化,要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2)态势语言
态势语言是指能够表达思想感情的身姿、手势、眼神等行为和动作。在演讲中,态势语言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能够辅助有声语言传情达意,增强有声语言的表现力,提升演讲效果。演讲者在运用态势语言时要注意自然、准确、协调,让观众视觉接收的信息与听觉接收的信息同步。
情景还原解析
在“情景还原”板块中,杨涛由于过于紧张、应变能力差导致自己在当众讲话场景下大脑一片空白。当众演讲与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日常生活中的谈话可以在任何时空环境下进行,而演讲则需要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进行。
二是日常生活中的谈话可以在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进行,主体和受体之间没有明确的区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谈话的主体或受体,而演讲必须是一个人面对众多观众进行,演讲者是主体,且主体、受体有明确的区分。
三是日常生活中的谈话内容、方式比较自由,谈话者可以你一言、我一语,可以随意转换话题,谈话者所说的内容可以不连贯、不系统、不完整,只要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即可。而演讲的内容则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在表达形式上也要讲究技巧,为了追求最佳的演讲效果,演讲者需要注意语言、语调、语速的调整,以及手势、表情、姿态等态势语言的运用等。
(3)主体形象
在演讲中,演讲者的仪表、形体等会让观众形成视觉感受,演讲者形象的美与丑、形态表现的好与坏会对观众的心理情绪和视觉的审美享受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就要求演讲者要讲究自身的形象,在自然美的基础上讲究一定的艺术美。
三、演讲的特点
学习演讲,需要了解演讲的特点,有利于演讲者更全面地了解演讲,提高演讲水平。具体来说,演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演”与“讲”结合
演讲,顾名思义既需要“演”,又需要“讲”,以“讲”为主,以“演”为辅。“讲”是指陈述,即演讲者将自己的思想、观点通过口头表达出来,传递给观众,它主要作用于观众的听觉。“演”是指为“讲”服务的态势语言,主要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对口头表达起辅助作用,也就是说,“演”必须建立在“讲”的基础上,服从于“讲”的需要。
2.艺术性
演讲的艺术性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其一,演讲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口才表现形式,它要求演讲者要能去除一般语言表达中杂乱、松散、呆板的内容和因素,将信息以一种集中、凝练的方式表达出来。
其二,演讲具有整体感和协调感,即在演讲中,演讲者的形象、语言、声音、动作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美感。
其三,演讲具有戏剧、曲艺、表演等艺术门类的某些特点,例如,演讲的语言可以具有小说、相声、诗歌等文学色彩;演讲活动在台上进行时,它具有戏剧艺术的特点;演讲者在演讲中使用态势语言时,演讲就具有表演艺术的特点。
3.公开性
公开性是指演讲要求演讲者在公开场合当众讲话。演讲是一人讲多人听,演讲的形式是公开的。
4.适应性
演讲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首先,演讲的题材比较广泛,社会问题、学术、法律、经济等内容都可以作为演讲的题材;其次,从演讲者和观众的角度来说,演讲不受性别、年龄、职务、学历等的限制;最后,演讲的组织形式比较灵活,既可以是经过精心组织和准备的正规演讲,也可以是临时组织、现场发挥的即兴演讲,赛场、礼堂、课堂、操场等都可以成为演讲的场地。
5.工具性
演讲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工具。在演讲活动中,演讲者需要注意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演讲者只“讲”不“演”,只注重传输信息,而忽视了演讲的艺术性,使演讲枯燥无味,缺乏感染力;另一种是演讲者过分地“演”,过度追求戏剧、曲艺、表演等艺术效果,冲淡了演讲的真实性特点,让演讲显得滑稽、荒诞,以致起不到传播信息的作用。
四、演讲的类型
按照演讲的形式、内容和目的进行划分,演讲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演讲形式划分
按照演讲形式的不同,演讲可分为命题演讲、即兴演讲和论辩演讲。
(1)命题演讲
命题演讲是指演讲主题和题目由别人拟定,演讲者可以按照要求事先做好准备的演讲,包括全命题演讲和半命题演讲两种形式。
①全命题演讲:一般是由演讲组织者指定演讲题目,演讲者根据指定的题目进行演讲。命题演讲通常是为某些活动而举行的,所以它具有主题鲜明、针对性强的特点。
②半命题演讲:指由演讲组织者限定演讲主题的范围,演讲者自己拟定演讲题目而进行的演讲。与全命题演讲相比,半命题演讲能给予演讲者较大的自由,在限定的演讲主题范围内,演讲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确定具体的演讲内容。
(2)即兴演讲
即兴演讲是指演讲者在事先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就眼前的场面、情境、事物、人物等临时发表的演讲,具有有感而发、即时性强、篇幅短小等特点。做好即兴演讲的关键点是演讲者要能够抓住由头,紧扣主题,迅速组织演讲内容,并做到言简意赅。
(3)论辩演讲
论辩演讲是指两方或两方以上因对同一问题持有不同意见或观点而展开的面对面的语言交锋,具有坚持己方观点,批驳对方观点的特点,如法庭论辩、赛场论辩等。论辩演讲具有一定的即兴性,但是比即兴演讲更难一些,它要求演讲者不仅要具备即兴演讲的能力,还要具备严密的逻辑能力,较强的应变能力等。
2.按演讲内容划分
按演讲内容进行划分,演讲可分为政治型演讲、学术型演讲、法庭型演讲、生活型演讲、职场型演讲和商务型演讲。
(1)政治型演讲
政治型演讲是指出于某种政治动机,为了实现某种政治目的,针对某个政治问题或与政治有关的问题而发表的演讲,如外交演讲、政治宣传演说、政府工作报告等。
政治型演讲是一种高度严肃的演讲,它要求演讲者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一定的政治远见和政治分析能力。在政治型演讲中,演讲者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时要经过深思熟虑,要对观点有严密而深刻的论证,以增强自己演讲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2)学术型演讲
学术型演讲是指演讲者就某些系统而专业的知识而进行的演讲。常见的学术型演讲有学校或其他组织者组织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学术评论、学位论文答辩、各种治学或创作的经验报告等。学术型演讲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要求演讲的内容能够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和独创性,演讲语言严谨,逻辑性强。
(3)法庭型演讲
法庭型演讲是指公诉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等在法庭上所发表的演讲,如检察官的起诉词、律师的辩护词、被告的自我辩护等。法庭型演讲具有以下3个特点。
①公正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法庭上,无论是检察官的起诉词,还是律师的辩论词,都必须遵循公正的原则。
②针对性:无论是公诉人还是辩护人,所发表的讲话内容都是针对某个具体的法律事件进行的。
③准确性:无论是谁,在法庭上发表的讲话内容都必须从事实出发,以法律为准绳。
(4)生活型演讲
生活型演讲是指演讲者针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现象、风俗等而发表的演讲,通常是表达演讲者对这些问题、现象、风俗等的看法、见解和主张。生活型演讲涉及的内容范围比较广泛,演讲者既可以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又可以鞭挞生活中的假恶丑;既可以采取命题方式进行演讲,又可以采取即兴或论辩的方式进行演讲。
(5)职场型演讲
在职场中,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沟通时间,也有助于展示个人魅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管是求职面试、竞聘演讲、汇报工作、就职演讲还是述职演讲,职场表达能力都是必不可缺的能力,是提升职场竞争实力、促进职业发展的有力武器。
(6)商务型演讲
商务型演讲是商业世界里最重要、最高层次的展现方式,在产品推广、项目运作、招商投资等商业活动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这个品牌社会里,无论是企业高层、中层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演讲表达能力都是提升个人影响力和领导魅力不可或缺的技能,也是彰显企业形象的重要途径。
3.按演讲目的划分
按照演讲的目的进行划分,演讲可以分为告知型演讲、说服型演讲、激励型演讲和娱乐型演讲。
(1)告知型演讲
告知型演讲主要是为了向观众传递信息、阐明事理。例如,企业管理者在员工大会上向新员工介绍企业的概况、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等,以让他们尽快地了解企业,适应工作环境。
(2)说服型演讲
说服型演讲是演讲者为了使人信服自己的理论或观点所发表的演讲,即演讲者发表演讲是为了说服某些态度冷漠或持有反对意见的人转变观念,让其赞同并支持自己的观点,或者采取自己期望的行动等。
(3)激励型演讲
激励型演讲是以激励观众为目的的演讲,即演讲者为了使观众在思想上与自己产生共鸣,从而产生行动的欲望而发表的演讲。
(4)娱乐型演讲
娱乐型演讲是以娱乐为目的的演讲,主要是为了活跃气氛,调节情绪,给人带来快乐。
五、演讲的准备工作
演讲者在演讲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能让自己在演讲中更加游刃有余,胸有成竹。在实践中,演讲者可以参考以下步骤进行演讲的准备工作。
1.明确演讲目的
演讲具有目的性,因此演讲者设计演讲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做这场演讲?通过演讲想要获得什么效果?也就是说,演讲者首先要明确演讲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向观众传递信息、阐明事理,还是为了使人信服自己的理论或观点,或者是为了激励观众,使观众产生某种行为。
2.分析观众
观众是构成演讲的要素之一,这就要求演讲者在演讲中要考虑观众的实际情况,要事先对观众进行调查研究,以便做到“因人制宜”,有的放矢。演讲者在进行观众分析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
(1)了解观众的人数
在一场演讲中,观众可能是几个人,也可能是成千上万人。观众人数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演讲者的衣着打扮、演讲语言的使用、辅助工具的运用造成影响。一般来说,面对几个人、十几个人演讲时,演讲者的衣着打扮、表达方式在保证基本交际礼仪的基础上可以随意一些。假如是面对几千人,甚至是数万人的演讲,演讲者就需要在衣着打扮、表达形式、辅助工具的运用上多下点功夫。
此外,观众人数还影响着演讲者与观众的互动方式。如果观众人数较少,演讲者可以通过眼神与每个观众进行交流,用热情的眼神拉近与观众的心理距离,并仔细观察观众的反应,以及时对演讲内容做出调整。如果观众人数较多,演讲者无法通过眼神与每一个观众进行交流,更不可能观察到每一个观众的反应,此时演讲者可以通过激情澎湃的声音、幽默风趣的内容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2)分析观众的属性
观众的属性包括观众的性别、年龄、文化水平、职业情况等。不同属性的观众在价值观、理解能力、信息接受度等方面有所不同,其关注的兴趣点也会有所不同。分析观众的属性,能帮助演讲者预测观众可能会对演讲做出何种反应。
(3)分析观众的需求
一般来说,观众去听一场演讲是因为他们自身存在某种需求,想通过听演讲来解决自己的一些困惑。因此,演讲者要剖析观众的需求,了解他们心里最关注的是什么,他们想要通过演讲获得什么,只有符合观众需求的演讲才能吸引观众的关注。
3.分析时间和环境因素
时间和环境因素也会对演讲的效果造成影响,因此在开展演讲准备工作中,演讲者需要对时间和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对时间因素的分析包括演讲的时长、演讲中是否设置提问环节、提问环节的时长等。对环境因素的分析包括演讲的场地在哪里、场地有多大、观众以何种方式就座、场地中可以供使用的设备有哪些等。
4.组织演讲的内容
组织演讲的内容主要是指撰写演讲稿。演讲稿是演讲者进行演讲的依据,是演讲成功的基础。演讲稿能帮助演讲者梳理演讲思路,提示演讲内容,保证演讲的顺利进行。有了演讲稿,演讲者能做到心中有文,这有利于演讲者放松身心,缓解紧张情绪。演讲通常是有时间限制的,有了演讲稿,演讲者可以更好地把握演讲的节奏和速度,控制演讲时间。因此,对于演讲者来说,撰写演讲稿是非常有必要的。
5.准备演讲中的辅助工具
在演讲中适当地使用辅助工具有利于丰富演讲的内容,增强演讲的表现力。演讲中的辅助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幻灯片、速写图,演讲者可以根据演讲主题和内容进行准备。
6.预演练习
对于演讲者来说,在准备阶段进行预演练习是非常有用的,它可以让演讲者检验演讲稿的内容,设计更丰富的演讲内容表现形式。在预演练习这个环节中,演讲者需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1)朗读并记忆演讲稿
反复地大声诵读演讲稿,最好能将演讲稿背熟。当然,对于有丰富经验的演讲者来说,只要将演讲稿读熟并记个大概就可以了,无须全部背熟。
(2)设计演讲节奏
为了让自己的演讲语言富有节奏感,更具表现力,演讲者可以在演讲稿中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哪些地方需要使用重音,哪些地方需要停顿,哪些地方需要放快语速,哪些地方需要放慢语速等。
例如,演讲者可以在需要使用重音的词语下面标记着重号,如“张文惊疑地接过报告单。”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标示“/”符号,如“从那些古圣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习得他们的人格。”对于需要使用慢语速或快语速解说的句子,演讲者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来,然后在旁边用较小的字体写上“慢”或“快”,给自己提示。这样在朗读和记忆演讲稿时,演讲者就可以按照标记进行练习,进而将这些语言技巧应用到正式演讲中。
(3)设计手势
在演讲中,既不能没有手势,也不能手势不停。演讲者要根据演讲的内容需要设置合适的手势,以增强文字内容的表现力。
(4)设计表情
所谓声情并茂,就是指声音优美和表情丰富。在演讲中,演讲者不要面无表情,而要根据演讲稿中不同的地方所表达的感情、态度,为其设计合适的表情。
设计好演讲节奏、手势、表情后,演讲者需要进行多次演练,如果有条件,可以邀请几位朋友来当观众,让他们对自己的演讲提出意见和建议,然后自己再进行进一步完善。
小故事大道理
一场尴尬的演讲
某公司为了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举办了一场演讲比赛。赵慧是一名在公司工作了二十年的基层员工,她报名参加了比赛。比赛之前赵慧写好了演讲稿,她自认为已经记住了稿子里的内容,因此她并不准备在比赛时照着稿子念,但是以防万一,她将稿子放进口袋里带上了演讲台。
轮到赵慧演讲时,她站在演讲台上开始背稿子,遗憾的是没背几句,她就忘词了,只好尴尬地从口袋里掏出稿子,照着稿子朗读。她朗读了一段文字,有了感觉之后,又将稿子放回口袋里接着背,结果磕磕巴巴,背了一会儿又背不下去了,她不得不再次掏出稿子继续念。
看着她在台上因为紧张而满头大汗的样子,台下的观众都替她感到尴尬和紧张,最后赵慧只能草草地结束演讲。
名师点拨
在演讲前做好演讲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缺乏演讲经验的人不必为了彰显自己的演讲能力而追求脱稿演讲。在演讲之前,演讲者可以多次演练,以找到在演讲台上演讲的感觉。
7.调整心态,做好心理准备
要想真正做好演讲,演讲者首先必须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刚开始接触演讲时,大部分演讲者遇到的难题就是心理素质不过硬。要想锻炼口才,就不能满脑子都是“面子”,想着“说错了怎么办,大家会怎么笑话我”“如果我的话不被认可怎么办”等,这样的想法只会扰乱演讲者的思绪,打击演讲者的自信。下面介绍几种缓解紧张情绪的方法。
(1)适度降低期望值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会紧张是因为自己过度追求完美,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其实,适度降低期望值,反而更有利于自己的发挥,因为降低了期望值后,演讲者的心理压力就会有所减轻,当心理压力小了之后,发挥会更加自如。
小故事大道理
瓦伦达心态
瓦伦达是一个著名的钢索表演艺术家,他以高超的高空走钢索技艺而闻名,并且他从来没有出过事故,所以当演技团要为重要的客人献技时,就决定派他上场。瓦伦达知道这一次上场的重要性:全场观众都是国内知名的人物,这一次的演出不仅将奠定自己在高空钢索表演界的地位,还会给演技团带来前所未有的支持和利益。因此,他从前一天开始就一直在仔细琢磨表演的过程,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想了无数次。但是,这次的演出并没有成功,瓦伦达走到钢索中间,仅仅做了两个难度并不大的动作,之后就从高空坠落身亡。
事后,有记者采访了瓦伦达的妻子,他的妻子说:“我早有预感这次可能要出事。因为他在出场前就这样不断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在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前,他只是想着走好钢索这事的本身,并不会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
瓦伦达太想成功,太专注于事情的结果,太患得患失了。如果他不去想这么多走钢索之外的事情,以他的经验和技能是不会出事的。后来,心理学家把这种为了达到一种目的总是患得患失的心态命名为“瓦伦达心态”。
名师点拨
“瓦伦达心态”是一种负面情绪,它会增加人的心理负担,让人变得更加紧张,最终导致越想得到的东西就越得不到,越怕失去的东西就真的失去了。现实生活中,无论做任何事情,如果太看重它的结果,这件事情就往往做不好。而如果没有成败的忧虑,人往往会变得轻松自如。
(2)做深呼吸
演讲者可以在演讲前活动一下身体,做几次深呼吸,松弛紧张的情绪,具体的做法:站立,目视远方,全身放松,做几次扩胸运动,然后深呼吸。需要注意的是,深呼吸一定要慢,尽量让自己产生气体从全身绕过的感觉,体会呼吸的节奏,转移注意力,缓解紧张的情绪。一般情况下,这种方法能使人尽快放松身心,恢复饱满的精神,但这只是缓解紧张情绪,并不能将紧张情绪完全消除。如果刻意地要完全消除紧张情绪,效果反而更差。
(3)自我陶醉
在演讲过程中,面对全场的观众,演讲者可能会因精神紧张导致语言表达失误。这时演讲者应该把注意力放到自己所讲的内容上,而不是其他外界的因素。
演讲者要学会欣赏自己的演讲。欣赏自己的演讲,往往能使自己暂时忘记对面的领导、场下的观众,完全陶醉于自己的讲话和想象中。当一个人到达这样一种境界时,他与他所讲的内容就会达成一种共鸣,这时所有的紧张情绪都会被抛到九霄云外。不论面对的是多少人,他就都能做到挥洒自如。
(4)转移注意力
为了消除演讲前情绪的紧张,演讲者可以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某个具体的事物上。例如,演讲者可以与前排的观众闲谈,也可以欣赏会场的环境布置等。这样既能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又能让自己熟悉演讲环境,从而缓解紧张情绪。
此外,在演讲中,演讲者不要过于关注个别点,要有意识地回避对方的直视或不必要的言行对自己的影响,以此减少接收的信息量,从而保持平和的心境。例如,某个观众目不转睛地盯着演讲者,或者表情有较大的落差,或者发出一些声响,或者做出一些反常的动作等,这时演讲者就应该转移目光,或者采取流动式的虚视方法。
(5)语言暗示
语言暗示也是一种自我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良好的语言暗示能够有效地改善心理状态。当自己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时,可以选择一些冷静、缓和的词语默念,并想象与该词语相关的场景。例如默念“安安静静、徐徐缓缓”等进行自我暗示,就可以逐步缓解紧张焦虑的症状。
语言的暗示也包括他人暗示。演讲者在演讲前可以听取他人的鼓励,并重复说给自己听,例如,“你最近的表现很好!一定会成功!”
小故事大道理
用自嘲抖掉心理包袱
李芳第一次演讲时非常紧张,额头上都冒出了涔涔的汗水。她一时语噎,说不出话来。当时的她尴尬极了,真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圆场。这时,她想起了老师的一句教导,要学会适当自嘲。
于是,她站直身子说出了这样一番话:“大家好,我是李芳,第一次站在演讲台上,心里很激动,心脏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正如你们所见,我很紧张,我很害怕讲不好而被大家见笑,所以刚才舌头都打结了。现在情况也不见好,双腿还在发抖呢!”
听到她的这一番自嘲,同学们不住地赞叹、鼓掌,为她鼓励加油。看到同学们的热情举动,李芳鼓足勇气,做了一场非常与众不同的演讲。
名师点拨
面对众人上台演讲,心里很害怕是很正常的心理。此时给自己打气,调节心理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过于紧张,则可以通过自嘲来抖掉心理上的包袱。演讲者只有克服心理上的畏惧,按照符合自己心境的方式演讲,才能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