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亢龙有悔之70——72

70 孔子论箭

孔子师徒一行,在郑国东门会齐之后,又风尘仆仆历尽艰辛到了陈国。陈湣公虽没有治国之才,但对孔子还是相当尊重,经常向孔子请教一些问题。

有一次,天上掉下来一只被箭射中的鹰,石制的箭头穿在鹰的身上,箭杆长一尺八寸。陈湣公看着这很特别的箭,弄不清箭的来历,就派人请来孔子。

孔子看了看鹰和箭,对陈湣公和他身边的几位大夫说:“这鹰是从遥远的北方受伤带箭而来。当年周武王灭商之后,九夷百蛮都来进贡,北方的肃慎国就献了这样一种箭,看来那地方的人还在使用这种箭。先王把这种箭分给他的儿女,他的女儿嫁给了虞胡公,又被封于陈,陈国保存古物的府库中应该能找到这种箭。”孔子停了一下,语气深沉地说:“先王把一些远方的贡物分别赐给同姓、异姓的功臣,目的是叫他们不要忘掉替周王守卫疆土。”

陈湣公派人去府库中查找,果然有这种箭,于是对孔子更加敬佩了。

71 圣言不虚

鲁哀公三年,(前492年),鲁国先是地震,后来又发生了火灾,当时在陈国的孔子与陈湣公一同郊游,有从鲁国回来的路人跑到孔子车前,向他叙说火灾的情形,最后说火势蔓延以致烧毁了宗庙。孔子听完笑了笑说:“火势所及也只能是桓、僖两庙罢了。”

陈湣公听了就问:“夫子怎么就能断言是桓、僖两庙为火所毁?”孔子说:“祖上有功,后辈有德,宗庙就不会毁,香火就不会断。桓、僖的功德不足以使他们的庙保存到现在,虽然鲁国不毁掉他们的庙,上天也不会让他们存下去的。”

陈湣公对身边的一位大夫说:“周礼规定祖庙只应保存到第四代为止,鲁桓公是当时上推九代之祖,僖公是上推六代之祖,因为桓公是三家(孟、叔、季)的直接祖先,僖公是帮助季氏使其势力膨胀的一个国君。因此,当权的季氏对他们特别优待,越礼而存桓、僖之庙。夫子虽然对三家不满,但也不能臆断大火所毁的宗庙就是桓、僖两庙吧。”

过了三天,鲁国的使臣来陈国通报灾情,大火果然烧毁了桓、僖两庙,别的祖庙完好无损。陈湣公叹服地说:“圣人无虚言啊!”

72 神鬼之论

一天晚饭后,弟子们围着孔子坐在院子的大树下乘凉。几位陈国的年轻宫员也来到院中听孔子与弟子们谈论。

子贡很恭敬地问孔子:“老师,您能谈谈为臣之道吗?”

孔子听了就说:“做为臣子,就如同土地一样,在上面播下种子,就会长出五谷,向地下挖掘,就会涌出泉水。草木依赖土地而生长,禽兽依赖土地而繁衍,人类活着的时候依靠它而生存,死了以后靠它埋葬。土地的功劳非常多,但从不表功,做人家的臣子,就应该象土地一样啊。”

子路这时有些坐不住了,他站起来问孔子,如何侍奉亡灵。孔子看了一眼子路说:“没能侍奉好活着的人,又怎能侍奉亡灵呢?”

子贡又接着问:“老师,到底有没有亡灵?人死之后是否有知觉?”

孔子扫视了一下弟子们,语意深长地说:“赐呀,我如果说人死后有知觉,那么孝子贤孙就会方生以送死;我如果说人死后无知觉,不孝的子孙就会弃其亲不养。人死后有无知觉,等到死了以后就会知道,这不是现在应关心的问题。”

子路并不死心,急切地问:“夫子,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孔子严肃地说:“生的问题都弄不清楚,哪里能弄明白死的事情。”

子路又问:“那么鬼神到底有没有?”

孔子笑了笑说:“神鬼的事情,我也难以弄清,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子路还要再问,颜回拉了一下子路的衣服,悄声对子路说:“你不知道吗?夫子向来是不谈说怪、力、礼、神这些事情的,对于那些现实之外的事情象鬼神之类,老师是存而不论的。老师更关注的是现实人生。”子路如有所悟,也不再问这类离奇古怪的问题了。

弟子们转而讨论一些别的话题,气氛热烈,连几位陈国的宫员也发了言。不知不觉中夜已深了,孔子抬头仰望,天空浩渺,星光灿烂。大家在夏虫的鸣叫声中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