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 八一三淞沪会战

“七七事变”爆发时,以长江方面为“警备区域”的日本海军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正在台湾指挥演习,闻讯后他立即赶赴上海。7月11日,他在上海召集了“特别警备会议”,根据日本海军省7月8日下达的紧急命令,讨论海军“保护日侨”的问题。会后决定,将驻华海军分成三组特遣舰队,上海方面由长谷川清亲自指挥,7月16日,长谷川清向日本海军司令部提出报告,认为有必要在上海、南京一带发动战争,全力消灭力量薄弱的中国空军和海军,同时派遣陆军5个师团攻占上海和南京,将中国政府置于死地,以尽快地结束战争,“如果局限战域,则不利于敌方兵力之集中,深恐特使我方作战困难,为制中国于死命,须以控制上海、南京为最重要”。长谷川清把战争的矛头直指上海。

▲位于上海虹口的侵华日军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内景。

1937年8月9日上午,日本海军陆战队给军曹(相当于班长)大山勇夫和见习水兵斋藤要藏下了一道命令:“到虹桥路一带进行侦察,侦察目标是虹桥军用机场内中国守备部队的动向。”

两名日本兵与中国守军发生冲突,日本兵率先开火,被中国守军击毙。这就是著名的“上海虹桥机场事件”。这成为八一三淞沪会战的导火线。

虹桥机场事件后,上海的形势一触即发。黄浦江至吴淞口海面,日舰云集。

日军为实现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于1937年8月13日向上海发动全线进攻,中国军民奋勇抗敌,淞沪会战开始。8月15日,日军上海派遣军成立,松井石根大将任司令官。9月20日,日军制定《作战计划大纲》,提出“大致以10月上旬为期,在华北与上海两方面发动攻击,务必给予重大打击,造成使敌人屈服的形势”。

淞沪会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8月20日决定以第3战区对抗上海日军,粉碎沿江、沿海登陆的日军,巩固首都南京及经济中心地区。于是,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双方陆军展开全面激战。中国军队以第9集团军为主力,在炮火支援下,在虹口至杨树浦地区与日军反复争夺,第88师第264旅旅长黄梅兴以下伤亡1000余人。第78军第215团第2营300余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8月23日,日军上海派遣军向罗店、宝山发起进攻。中国军队奋起反击,但终因伤亡过重,罗店得而复失。9月5日,日军向宝山发起猛攻。中国军队第583团3营500名官兵奋战两昼夜,营长姚子青以下多数壮烈牺牲。

同时,中日两军展开空战。8月14日,中国空军轰炸了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司令部和海军第3舰队“出云”号旗舰。第4航空大队大队长高志航率两机群共27架战斗机,分途拦截袭击杭州和广德机场的日军飞机,击落日军轰炸机3架,首创空战胜利的纪录。8月19日,中国空军飞行员沈崇诲驾机向日舰俯冲,炸沉日巡洋舰一艘,壮烈牺牲。仅8月14日至9月初,中国空军直接击落的日军飞机就达60余架。

在此期间,中日两国海军在长江展开搏斗。8月16日晚,江阴区江防司令部102号快艇,施放两枚鱼雷重创日军旗舰“出云”号。8月中旬,中国海军“甘露”“通济”“大同”“自强”等舰艇以及征集的轮船共30余艘,堵塞航道,布设水雷,阻止日舰溯江而上。至9月下旬,中国海军共击落日军飞机7架,重伤日军军舰2艘。

淞沪会战初期,上海中国守军有效地迟滞了日军的进攻。但日军不断增兵,至9月11日,日军上海派遣军总兵力达20万人。10月1日,中日双方在蕴藻浜南岸地区开始了淞沪会战中最为激烈的争夺战。10月26日大场失陷后,战局急转直下。至10月28日,中国守军第88师第524团团附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率第1营“八百壮士”据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谢晋元率部孤军奋战至10月30日,退入英租界,被国际上赞为奇迹。11月8日,第3战区指挥各部队撤离淞沪战场,被迫向吴福、锡澄防线转移。

至10月30日,华中日军已达两个军9个师团和两个支队,近30万人。这表明,关内侵华日军的作战重点已经由华北转移到华中。11月5日,日军从上海南侧的杭州湾北岸登陆,从侧后严重威胁到上海中国军队。11月6日至8日,中国军队第67军在松江县城死守3日。11月12日,上海市区沦陷,淞沪会战结束。

淞沪会战,从1937年8月13日开始至11月12日上海市区沦陷为止,是中国全国抗战开始以来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战略性战役。日军投入的总兵力约30万人,中国军队总兵力为70余万人。中国军队爱国官兵同仇敌忾,斗志昂扬,以劣势装备同优势装备的敌人殊死搏斗,以伤亡约25万人的巨大代价,毙伤日军4万余人,坚守上海达3个月。这次会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也为掩护国家转入战时体制赢得了时间。但在日军掌握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滨海城市作战,单靠拼阵地消耗,拖时间,并幻想求得国际干涉,解决中日战争,是战略指导上的严重失误,因而给尔后保卫南京的作战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淞沪会战期间,被日军炸毁的商务印书馆等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