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上通货膨胀,未来我的保险还值钱吗

正因为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经济常态,我们每个人才更加需要认真考虑理财,把钱放对地方,善加利用基础保障杠杆和复利增值工具,让手里的钱更值钱。

如果要统计关于保险的十大经典问题,有一个问题必定榜上有名,那就是:“算上通货膨胀,未来我的保险还值钱吗?”

这个问题乍一看挺迷糊人,通货膨胀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经济现象,保险也是一种倚重长期价值的金融产品,将两者进行类比,似乎也很合理。但当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就很容易发现,这样的类比需要有三个假设前提。

(1)保险的全部价值取决于收益率。

(2)保险收益率无法跑赢通货膨胀率。

(3)假设不买保险,我们就可以抵御通货膨胀。

那么,这三个假设前提真的成立吗?下面,我就讲讲这个问题。

一、通货膨胀

在回答前面的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通货膨胀。

(一)什么是通货膨胀

简单地说,通货膨胀就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这句话包含了两个重要的限定条件,一是“一般物价”,二是“持续上升”。

1.一般物价

只有一般物价才会纳入通货膨胀的考虑范畴,这是指大部分生活所需普通商品的价格,非必需的装饰品、奢侈品、名贵服装等不在此列。也就是说,如果钻石的价格普遍涨了20%,这只能算市场价格的正常波动,和通货膨胀没有关系;而如果大米价格普遍涨了20%,那就是值得关注的通货膨胀信号了。

2.持续上升

什么叫持续上升?就是一般商品的价格这月涨,下月涨,再下月还在涨,在可预期的时间范围内没个尽头。所以,通货膨胀下的商品价格曲线应该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周期里呈现直线上升或者波浪式上升的状态。如果价格现在涨了但很快就跌回正常,也谈不上发生了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的本质

通货膨胀的本质是货币数量大于有效供给,简单地说,就是钱变多了,但可供购买的商品并没有同步增加,于是商品价格发生了全面而持续的上涨。

案例

假设有一个神秘的小岛,岛上有1万个岛民,每个岛民手里有1个金币,同时呢,岛上唯一可交易的物品是1万个面包,所以说,岛民的金币只能用于购买面包。那么,这时每个面包价格应该是多少钱呢?

答案:1个面包=1个金币(如下图所示)。

“1个面包=1个金币”形象图

过了一段时间,酋长从岛上的山洞发现了新的1万个金币,他将这些金币全部分给了岛民,而岛上此时唯一可供交易的面包数量还是1万个,也就是说,这2万个金币还是必须用于购买这1万个面包。这时每个面包的价格应该是多少钱呢?

答案:1个面包=2个金币(如下图所示)。

“1个面包=2个金币”形象图

岛上的生活必需品——面包的价格从1个金币非暂时性地上涨为2个金币,这时就发生了通货膨胀。

(三)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呢?主要分为负面和正面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1.负面影响——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案例

假如你比较保守,你把100万元放在银行里,随着时间推移,这100万元虽然还是100万元,但是它能够买到的东西却变少了。就好像十年前,成都的房价只有每平方米5000元,100万元可以购买两套100平方米的房子;而现在成都房价涨到每平方米15000元,100万元只能买一套67平方米的房子,实际价值大幅减少。

不过,买不买房、买多大的房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问题,通货膨胀对我们普通人最重要的影响,是会让本来就缺乏收入来源的贫困人群更加贫困,让依靠固定退休工资生活的老人的退休金更不够花。

2.正面影响——降低失业率

你没有看错,通货膨胀也是有好处的。学术界认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两者并不矛盾,反而相伴相生,因为大家手里的钱变多了,消费自然也会变多。虽然因为通货膨胀的存在,货币的实际价值从长远看是缩减的,但对刺激当下的消费和需求是有好处的。

案例

老板突然有一天给我们加了1000元的工资,我们很可能不会去思考这是不是对通货膨胀的补偿,而是在拿到工资的当天就开开心心逛商场花掉了,而这1000元,对我们的效用满足和商场的营业额以及国家的税收都是有好处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拿着这1000元去逛商场,商场说不定还会多聘请几个服务员做接待,这对提高就业率也是有好处的。

二、保险

讲完了通货膨胀,让我们回到本节开头的问题。我们将通货膨胀与保险放在一起进行类比,需要的三个假设前提真的合理吗?让我们逐一来看一下。

(一)保险的全部价值取决于收益率吗

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保险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是年金保险的收益率?是终身寿险的现金价值?是大病赔付的保额?是医疗险报销的额度?是定期寿险的杠杆……

我们稍加思考就会发现,如果想用一句话、一个定义、一个优点来描绘保险的全貌时,就像是盲人在摸象:当我们买了医疗险,全额报销了住院费用时,保险在我们心中是解决医药费问题的工具,这是大象的尾巴;当我们买了重大疾病保险,大病及时得到一笔赔付时,保险在我们心中是解决大病危急和漫长康复费用的法宝,这是大象的耳朵;当我们买了年金保险,孩子上学和自己养老都能得到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补充时,保险在我们心中是长期理财配置的科学选择,这是大象的肚子;当我们买了寿险,可以在不得不离开这个世界时安心无忧地给子女留下一笔确定的钱时,保险在我们心中是资产传承的最佳工具,这是大象的鼻子……

以上每一种描述都有道理,但都不全面,就像如果我们仅仅用收益率这个单一维度来衡量保单的价值,同样太过片面。我们无法预测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保单的价值也会随着每个人真实发生风险形态的不同,而呈现迥异的价值状态。

以重大疾病保险为例,假设王大帅26周岁,买了一款50万元保额的重大疾病保险,20年交费,年交保费1万元,等待期90天,保障终身。那么,自他投保成功且度过等待期之日起,他就立刻拥有了50万元的保障,如果他在第91天被查出重大疾病,他就能立马得到50万元的赔付,而他的保费仅仅缴纳了1万元。

那这个时候,我们能说这份保单的90天收益率是(50-1)÷1=4900%,年化收益率是4900%×4=19600%吗?

如果要这样算,那保单用以小博大的杠杆效用妥妥地跑赢通货膨胀。

同样,如果王大帅到保费交完一直没有发生重疾,20年后保单的现金价值假设为18万元,那我们能说他的投资就亏损了2万元吗?

这样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因为50万元保额的保险责任依然有效且保障终生,在他一生中任何时间发生重疾依然可以得到赔付,他在20年内没有得重疾,那20年以后呢?

另外,在王大帅交完20万元之后不用再交保费,可保单的现金价值很有可能还在逐年递增。除此之外,投保人豁免、轻中症豁免、重疾多次赔付等责任的设计会让收益率的计算变得更为复杂。

所以,我们无法简单计算和理解保险的价值,因为绝大部分保险的用途并不是为了赚取收益,而是基于对保险机制的理解,对未知风险的敬畏,对自然规律的尊重,选择运用保险这样一个工具来拿走担忧。这在重大疾病保险、医疗险、意外险等保障型险种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二)保险收益率无法跑赢通货膨胀率吗

想要解释清楚什么是保险收益率,就需要先弄明白两个概念和一个关系。

1.两个概念之预定利率

对于长期型的保险产品,我们都是从合同生效时开始交保费,而此时距离发生保险事故和产生赔付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在这一段空白的时间里,我们交保费的行为就会产生资金的机会成本,这个成本等于我们用买保险的钱去做其他投资所能得到的最高回报。因此,保险公司为了弥补我们的机会成本,会将一定的收益扣减保险产品相关费用后给予我们作为让渡保险资金使用权的回报,这个扣减前的收益率就叫预定利率。

2.两个概念之综合费用率

前面提到的保险产品相关费用,内容主要为业务佣金及手续费、办公成本分摊、退保费用等,是每款保险产品的经营中必然需要支付的成本,根据公司和具体产品的差异而各有不同,但一定不会为0,这个费用通常用综合费用率来表示。

3.一个关系——保险产品实际收益率=预定利率-综合费用率

如果我们把预定利率理解为保险产品投资回报率的上限,那么用一个简单公式粗略表达,可以写为:

保险产品实际收益率=预定利率-综合费用率。

由于预定利率决定了保险产品投资回报率的上限,而这对于以收益为主导型的保险产品(如年金保险、增额终身寿险等)格外重要,因此,消费者普遍追捧高预定利率的保险产品,认为这样的产品未来更有可能获得高额的生存金或现金价值,让保单价值更大。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产品经营费用的存在(各款高低不同但不会为0),产品预定利率不可能完全等于保险产品投资回报率,因此,往往可能出现高预定利率的产品因为相关费用同样更高,导致整体收益反而不如低预定利率产品的情况。

案例

产品A:预定利率为4%,综合费用率2%。

产品B:预定利率为3.5%,综合费用率0.5%。

问:A和B产品哪款收益更高?

答:产品B更好,因为A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为4%-2%=2%,B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为3.5%-0.5%=3%,A<B。

注意,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把该案例进行了简化,在实际操作中,一款保险产品的经营费用很难用费用率进行清晰表示,对于消费者而言,往往需要通过利益演示表上的现金流情况推算内含报酬率,才能得到最终的产品投资回报。

总而言之,一份保单真实价值的体现并不在于预定利率的高低,而在于预定利率扣减综合费用率之后的金额。准确地说,预定利率只能决定该款产品收益率的上限,而非最终结果。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因为一款保险产品的经营费用很难用一个确定的综合费用率来表示。所以,我们往往需要通过利益演示表上的现金流情况推算内含报酬率,才能得到产品的实际收益。

4.保单现金流VS通货膨胀

现在我们回到关于通货膨胀的话题。

因为保单的真实价值是以现金流的形式体现,那么我们需要知道,不仅我们未来产生的现金流入需要考虑通货膨胀,我们现在支付保费的现金流出依然需要考虑通货膨胀。这更像是一种长期的双向现金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通货膨胀效应的抵消,并且一般而言,我们支付保费(现金流出)的金额会远远低于未来得到保险金(现金流入)的金额。

也就是说,我们不要一味盯着未来流入的保险金会因为通货膨胀而贬值,因为我们为获得保险金而支付的保费也同样在贬值,再加上支付的保费一般会远远低于获得的保额,这一来一去,其实不算亏。

(三)假设不买保险,我们就可以抵御通货膨胀吗

可以确切地说,只要我们还持有货币或金融资产,就不可能完全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除非我们已经将每一分钱都变成了实物资产或者花掉了,才可以彻底和通货膨胀说拜拜,但这并不具有可操作性。

所以,我们对于通货膨胀的认知,更应该将其视为货币或金融资产价值的组成部分,近似于一种机会成本。事实上,长期金融资产在定价时都会考虑预期的通货膨胀水平,并将其纳入确定折现率的参考因素。

即便通货膨胀不可避免,在国家机器运转正常的情况下,我们也不用为此过于担心,因为在良性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中只会发生良性的通货膨胀,而且这样的通货膨胀也不会无限地往上走,一定会被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并且,只要市场能够及时匹配与货币量相对应的有效供给,就不会对民生和经济产生太大影响。

正因为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经济常态,我们每个人才更加需要认真考虑理财,把钱放对地方,善加利用基础保障杠杆(健康险、意外险、定期寿险等)和复利增值工具(年金保险、增额终身寿险等),让手里的钱更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