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BIAN

银行业架构网络(Banking Industry Architecture Network,BIAN)模型是2018年提出的,首个公开版本即为7.0版本。BIAN模型最大的特点为全面采用构件理念设计,该模型以银行业为设计原型,将银行的业务能力分解为“服务域”(Service Domain),业务即服务域的组合,属于典型的面向业务端的乐高积木式设计。该方法的理念可以基于银行业向其他行业扩展。

BIAN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业务建模方法,通过识别通用的功能职责分区(Functional Capacity Partitions)构建元素级的、离散的底层业务功能,例如维护合同协议的能力或执行金融交易的能力等,这些功能职责分区即服务域。服务域按照价值链进行归类,就构成了“BIAN服务景观”(BIAN Service Landscape),实际上也就是银行的业务能力地图。服务之间通过一定的调用关系互相协作,支持对遗留系统、SOA及微服务等不同技术场景的设计。服务域如图1-19所示。

图1-19 服务域示意图

服务之间的连接关系如图1-20所示。

该图展示的是信用卡到期计费业务的协作模式,左上角为业务流程,业务流程对应到其匹配的服务域,各个服务域采用网络连接的方式互相协作。

BIAN方法论有两个主要特点。

1)构件设计。这是高度基于构件的设计,所有能力都被划分为离散的、元素级的构件,将复用设定在一个相对粗的粒度,构件内可以不描述具体的业务操作,而是确定其能力范围、对应的数据。但问题也在于此,因为如何切分服务几乎是当前所有方法论都面临的共性问题。

图1-20 服务连接示意图

2)重视标准化。服务域的行为和信息描述要求遵守“行为限定符类型”,相当于一组标准词汇,这样可以统一、精确地描述服务域行为。无论在建立企业内部模型,还是在建立行业级模型时,标准化都是非常重要的。词汇的标准化看起来是小事情,但是如果不能做到统一管理,会带来术语使用的混乱,也会导致业务与技术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沟通障碍,降低沟通效率。对于面向未来的开放式架构而言,这种对术语、信息的标准化约定尤为重要。

此外,还有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就方法论而言,传统企业架构方法论一直试图在业务架构和IT架构之间实现松耦合,以保证设计上的灵活性和与关注点的分离,但是,实操中常常需要能够将业务与设计更为直接地关联起来的方法,这也是目前DDD与微服务的结合吸引了很多关注的原因。尽管企业架构需要建立多个架构视角以保持对企业全局观察的完整性,但是业务架构到应用架构到技术架构之间保持什么样的距离合适,这是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也可能是哲学问题。

从实践上来讲,有一些欧美银行使用了BIAN模型,但目前国内只有浦发银行加入了相关的组织,还没有其他直接的实现案例,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其实践情况。BIAN在一定程度上像是CBM的细粒度升级版,无论在思路还是不足上都有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