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合架构:面向数字生态的构件化企业架构
- 付晓岩
- 1246字
- 2021-09-27 16:51:07
4.5 聚合架构方法论元模型特点总结
按照笔者自己提出的架构观,本章已经详细介绍了聚合架构方法论元模型中的元素、关系,并总结了其设计和演进原则。本节总结本元模型的特点。
1.业务架构是元模型关注的重点
前文曾经介绍过,各类企业架构方法论差异最大的部分是业务架构,因为应用架构、技术架构都有相对独立而清晰的架构风格,比如应用架构中的单体、SOA、微服务,技术架构中的集中式、分布式,但是业务架构始终没有清晰的架构风格。每种企业架构方法论都在试图用自己的方法解释其对业务的理解,而且多数方法论都难以很好地、完整地从企业视角深入结合业务和技术两端。
在信息化过程中,功能实现始终是系统开发的首要目标,而构成强约束的目标经常是尽可能在周期内完成实施计划。但是面向数字化转型,业务的全面数字化、技术对业务模式的深刻改造等都已经超出了原有业务与技术之间“听需求,搞开发”的模式,因此,强化业务架构设计,提升需求侧管理势在必行,也必须有方法论作为提升效率的指引。业务架构是企业架构设计的起点,也是终点,这才能构成企业架构实践层面的闭环。
TOGAF的内容元模型中,占比最大的部分也是业务架构部分,但是实际操作中往往没有给予业务架构相应的关注度。
2.抽象度较低的元模型
元模型应用比较有特色的两个企业架构方法论是TOGAF和DoDAF,其中TOGAF中的内容元模型覆盖度虽然比较高,但是也很抽象,一些概念不易理解,且相关要素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并不多,导致重点不突出;DoDAF的元模型具有更好的结构性和可扩展性,但是DoDAF相对TOGAF而言,过于集中在数据层面。
抽象度高虽然意味着更好的适应性,但是会让人难以理解,所以,本元模型采取了降低抽象度的方式,旨在指明重要设计要素,而非对所有要素的完整覆盖。一套过于全面的元模型可能未必有实际应用上的意义。
3.与过程结合的元模型
本元模型的设计方式是与企业架构的设计过程结合在一起的,阐述了各个设计过程中的重要设计要素以及要素间的主要关系。这对于通常需要分段执行的企业架构设计而言,是一种对实际操作过程有指导作用而非仅面向要素结构关系的元模型。这样的元模型可能更有利于操作者掌握。
4.提供了有弹性的灵活架构
元模型中提供了几个关键元素的聚合能力,其中,岗位与组织的聚合关系、业务活动的聚合能力提供了组织、业务层面的弹性调整能力;业务构件、业务对象、业务数据、应用构件、物理构件的聚合能力提供了基础架构元素组合高级架构表示的能力,使业务架构、应用架构、物理架构可以在具有一定联系的条件下进行同步的灵活调整。这种以聚合能力为特点的元素关系可以同时提供“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设计能力,无论是整体规划还是重构,都可以得到元模型的支持。
除上述特点外,该元模型没有增加新概念,“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一元模型不仅适用于本书介绍的方法论,还适用于读者在对它的理解、借用、改良的基础上去发展自己的方法论体系。其实,本章最需要读者认识到的是元模型的重要价值,它是描述一个方法论核心内容的方式。如果企业或读者想自己尝试总结方法论,一定不要忘记对自己的元模型进行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