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母珠
Abrus precatorius L.
鸡母珠,豆科相思子属藤本植物,性味辛、苦、平,有大毒,不能内服,经过严格而专业的炮制和加工,方可外用,能够拔毒、排脓、杀虫。
鸡母珠的模样,是让人过目不忘的。
作为豆科相思子属缠绕性藤本植物,鸡母珠的2至5米长、分枝较多的茎通常缠绕在灌木等其他植物体上生长。她的花儿丛生于结节上,初开的时候是淡紫色的,慢慢会转为紫红色。种子,是鸡母珠最漂亮的部分,椭圆形的种子常常3至6枚一起,聚在一只只2.5至5厘米长的长椭圆形荚果里,坚硬,光滑,除了白色种脐处有一块小小的黑斑之外,其余地方都是正宗的大红色,闪着明艳耀眼的光。
如此艳美的种子,让鸡母珠除了有这个中国台湾的习惯性称呼之外,还被唤为美人豆,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她为相思子、红豆。她由此被赋予了无限的深情,唐代诗人王维《相思》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就被说成跟她有关,说那诗中的“红豆”,就是她的种子。
实际上,《相思》中的红豆是海红豆的种子。海红豆这高5至10米的豆科海红豆属落叶小乔木的红色种子,呈扁圆形或心形,像红宝石一般。种子纯正的红色是由边缘向内部逐步加深的,中心还有一块心形区域更加艳丽红润,好像大心套小心、心心相印,宛如恋人们那一颗颗爱意满满的心。海红豆才更接近那一份款款浓浓的相思。
鸡母珠不是《相思》中的红豆,从形象到气质,都不是。卿卿我我,心心念念,儿女情长,也不是鸡母珠的风格。鸡母珠虽然茎枝细弱,却强大霸气,她喜欢生长在开阔、向着阳光的河边、海滨、林中或荒地,生长速度很快,生命力旺盛,如果不加以控制,她甚至可以排挤并占据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成为该地的领主。
所以,再知道鸡母珠是世界上最有毒的植物之一,就一点都不用太惊讶了。她性味平、辛、苦,全株都有极强毒性,毒性最强的是种子,误食时会中毒,接触时皮肤有破损或种子破了外皮也会导致中毒。种子含有鸡母珠毒蛋白,鸡母珠毒蛋白比蓖麻中含有的蓖麻毒蛋白更具致命性,它破坏细胞膜,阻止蛋白质的合成,让细胞很多重要职责都不能够完成,食入鸡母珠种子常常会很快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肠绞痛、腹泻便血、惊厥无尿、瞳孔散大、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等症状,严重的呕吐和腹泻可导致脱水、酸中毒和休克,甚至出现黄疸、血尿等溶血现象,一般因呼吸衰竭而亡。尸检可见胃肠内有大面积溃疡及出血。
鸡母珠的体态特征,甚至还无意中符合古代一些人的朴素的世界观,他们认为太过艳丽的东西往往不太安全。例如姿态高雅、鸣声悠扬的丹顶鹤头上的那一抹鲜红,也被他们认为有毒,成为他们恐惧的根源。现代研究表明,丹顶鹤头顶的红色部位并无毒性,丹顶鹤幼年时期是没有“丹顶”的,只有达到性成熟后,“丹顶”才会出现,这是成年丹顶鹤在体内激素作用下形成的“秃顶”,是皮肤的特殊颜色,为正常生理现象,类似公鸡那漂亮而鲜艳的鸡冠。
而鸡母珠,却还真是美而有毒的典范。她的毒性完全不容小觑。她的种子外壳较硬,表面涂层弄破即有危险。生吞完整未破裂的种子时,不一定会造成立即的伤害,但即便如此,只要是不小心吞食了,还是要马上去医院检查治疗,及时将种子取出。如果种子在体内有一丁点儿的被损坏、被侵蚀等,那种危害都有可能致命。
所以,鸡母珠是不能内服的,哪怕是有严重的疥疮、顽癣、风痰、风湿骨痛等病症,需要用鸡母珠来治疗,也只能是外用,可以把她的根、藤、叶、子用专业的方法研成粉末调敷、煎水洗、熬膏涂等,以达到通九窍、治心腹气、清热解毒、祛痰杀虫的目的。
只是,现代还是有些爱美人士,抵挡不住鸡母珠的魅力,他们喜欢佩戴鸡母珠种子制成的项链、手串、脚链、戒指等饰品。鸡母珠制成的各种饰品,确实靓丽。拥有她,如同拥有了一份翩翩风采。可是,不是每一种风采都可以任意流连。要知道,佩戴她,基本上是与危险共舞;制造她,基本上是与危险相融。甚至,制造鸡母珠饰品的人面临的风险远远高于佩戴的人,在打眼、穿珠等处理环节中,只要不小心刺伤手指、损坏种皮,那生命,就有可能走向终结。
相比之下,古人对鸡母珠的运用就别有一番趣味了,他们用鸡母珠来治疗一些中了邪毒和蛊毒,以及产生各种幻听、幻视、幻觉的人。他们把鸡母珠和同样有毒的蓖麻子、巴豆、朱砂、蜡放在一起,加清水合捣,研成粉末,撒在中毒者周围,并燃柴火、放烟灰、画十字,取强毒联手、以毒制毒之意。据相关记载,这样的治疗竟然取得过非常好的效果。
想来,升腾的火光,飞舞的轻烟,跳跃其中的各种毒药,诡异奇幻的各式人群,营造出来的热热闹闹的治疗场景,竟像魔幻影片里出现的庞大镜头。鸡母珠身处其中,也显出了一份古怪精灵,仿佛沾染了魔力,瞬间滋生了抗衡和抵御的力量。
于是,我们终于可以透过那层魔光,与鸡母珠遥遥相望,然后,默默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