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乌头,毛茛科乌头属草本植物,性味辛、苦、热,有大毒,经过严格而专业的炮制和加工,可以祛风除湿、温经镇痛、强心。
冷兵器时代,暗器原是正派兵器,只是,被人涂上毒,就让人瞧低了。也可以说,毒药一涂上暗器,就把暗器拖累了。拖累暗器的植物毒药中,最有名的是乌头。
和乌头亲密接触,“飞鸟触之堕,走兽遇之僵。”“煎为药,敷箭射人即死。”真是令人惊悚的场面。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著的《左传》记载的“骊姬之乱”中,更是让人详细看到她的毒性。“谓公祭之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作为古代四大妖姬之一的骊姬,与妺喜、褒姒、妲己并列,她本是骊戎首领的女儿,公元前672年被掳入晋国成为晋献公的妃子,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位,她使计离间了晋献公与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之间的感情。她“置毒事”把乌头下在酒肉里献给晋献公,以陷害太子申生。晋献公洒酒祭地,地上的土凸起成堆;拿肉给狗吃,狗被毒死;给宫中小臣吃,小臣也死了。
多么的恐怖。难怪乌头又被三国时期医药学家吴普称为“毒公”。乌头的中毒反应通常发生得很快,中毒者会出现面色苍白、流涎出汗、恶心呕吐、胸闷以及口舌、手足、全身发麻、痉挛等症状,继而造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体温不升、心律紊乱、神志不清、昏迷,以至循环、呼吸衰竭而亡。
乌头的毒效,就是这样强烈而迅速。乌头有草乌头和川乌头之分。川乌头多为种植,多生于蜀地,她的子是附子,取“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之意,还有天雄、乌喙、侧子也是她的子。草乌头多为野生,其毒性比川乌头的毒性更大。取草乌头的汁,涂抹于兵器上,射禽兽或人,即死,所以她的煎汁被称为射罔。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其中意思说得很清楚:“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春末生子,故曰春采为乌头。冬则生子已成,故曰冬采为附子。其天雄、乌喙、侧子,皆是生子多者,因象命名;若生子少及独头者,即无此数物也。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乃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者是也,故曰其汁煎为射罔。”
因此,江湖传言中拖累暗器的毒药乌头,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射罔,据传在中国上古时期和西方古罗马时期,她就经常被使用在狩猎活动中。东汉末年的时候,一代名将关羽在一场战争中中的乌头毒,也是射罔毒箭所致。当时,关羽请来医药学家华佗为自己拔箭刮骨疗毒,治疗过程非常痛苦,但关羽毫无畏惧,自始至终与他人谈笑风生,展示了硬汉风采。面对乌头的毒性,关羽完胜,可见关羽健壮的身体、坚强的意志以及华佗高超的医技。在华佗和关羽面前,再看乌头,强强相遇时的生死较量,竟令人心生敬意。
乌头的花语也果然是代表和象征着敬意的。她很漂亮很有型。春光明媚的时候,她开着紫色的花,以神秘而高贵的色彩荡漾在和风中。小茎初生时有脑头,状如乌鸟之头,这不仅是她名字乌头的来历,还因为含有头首之意而让人敬重。
在这样的敬意里,乌头的毒便有了毒的用处。虽然,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乌头列为“下品”,下品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可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故而“下品”也是可用的,关键在于辨证准确、用量适度。把乌头用特殊而专业的方式进行炮制和加工后,可以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她的强心作用甚至可以“回阳救逆”。清代医药学家杨时泰说:“草乌之类,洵为至毒之药,先圣用毒药以去病,盖期于得当也。如草乌辈用之,必须陈寒瘸冷,是以相当。”每用到乌头,有经验的医家还会配上甘草、生姜、白芍、绿豆等来克制或减弱她的毒性,以防万一。
所以,当乌头出现,我们会看见,一股骁勇悍烈之气迅猛掷来,所到之处,均掀风鼓浪。人们只要认识了她,就不会忘记她。